滴滴这次的问题有多严重?

2024-05-09

1. 滴滴这次的问题有多严重?

2021年7月9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称,经检测核实,“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各网站平台不得再为滴滴提供下载应用服务。从列表来看,基本上是将滴滴家族一网打尽。
  
 而从网信办更早前通知下架“滴滴出行”APP的时候,理由是“防范风险扩大”,而不是“预防潜在风险”,其中的暗含的意思很明了,就是滴滴已经造成了某种风险。
     
 从滴滴成立那天起,就一直负面新闻缠身,顺风车安全问题、网约车司机抽成等问题尚还在公众记忆里尚未消散,这次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自然让公众舆论不会站他们一边。
  
 毕竟滴滴虽然号称5亿多用户,但滴滴的可替代性实在是太强了。滴滴倒了,平台司机和乘客立马会转向高德、神舟、曹操等平台,随着这些平台趁机抢占市场,说不定消费者又能享受一波2015那波的打车补贴福利(当然这种福利未必是好事)。
  
 那么滴滴为什么要急着上市,滴滴这次负面新闻能否像之前那样涉险过关呢?
  
 被互联网企业“烧钱大战”教育过的中国民众,基本上很熟悉互联网企业的套路:先是烧钱补贴用户,抢占市场份额,击垮或并购竞争对手后,再通过形成的垄断地位来回本和盈利。所以中国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经历过早期烧钱亏损,后期回本盈利的过程。
  
 这种商业模式逻辑上本身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早期烧钱,需要有人来投资,这些人又不是慈善家,投完资后当然需要收益。收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企业的商业模式跑通后,通过给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盈利,通过自然盈利给投资者分红,另外一种就是这个企业本身就是商品,通过炒作把这个企业卖给股市,然后赚取股票差价。
  
 从滴滴这次上市披露的股东名单来看,滴滴两个最大的股东其实是外资,日本软银持股高达21.5%,美国Uber持股12.8%,而第三股东,中国的腾讯持股6.8%。
     
 其实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融的外资,但滴滴的时代,却和早期的阿里、腾讯、京东们的时代完全不一样了。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崛起的时候,正值十年前,美元进入了宽松周期,全球经济相对景气,所以资本市场上很容易融到钱。但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美联储不断释放加息信号,资本市场融资越来越难,如果大家看新闻的话,会发现软银孙正义,最近日子也不好过了。
  
 所以滴滴需要上市,进入二级市场融资。
  
 前面讲到,除了上市之外,还有一种回本方式是通过正常经营盈利。但是很可惜,即便2016年滴滴和Uber并购成为国内出行巨头后,垄断市场5年的滴滴,还是没有盈利。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别亏损150亿元、97亿元及106亿元。在2021年一季度,滴滴首次盈利55亿元。但这部分盈利主要来自于滴滴在社区团购业务的投资收益,与它的主营业务-出行无关,而社区团购,本身也生死未卜。
  
 宏观经济下行,美元资本回流,经营持续亏损,股东急需回血,还有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时不时地负面新闻等等。
  
 所以,滴滴很着急。选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悄悄地在纽交所上市了。
  
 这次事件滴滴能过关吗?
  
 目前来看,很难。
  
 不同于之前的顺风车安全问题、司机抽成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当初 社会 内部问题处理,比如加强司机资质审查、调整出行价格和补贴标准等措施解决。但这次网上流传滴滴向美国提供了敏感数据,真相还需等待后续调查结果。但有两点毋庸置疑:一是滴滴确实是掌握着5亿中国人的大数据,也掌握着全国主要城市的道路交通数据;二是类似滴滴这种国内某个领域的寡头,一定会被美国政府部门关照的。
  
 其次,是现在各国政府掀起的反垄断接力,目前阿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反垄断调查。作为出行巨头的滴滴,应该早就在名单里了。
  
 另外,前面讲到滴滴上市,是有背后股东套现需求的。现在产品被下架,主营业务受挫,股价提不上去,背后股东也就变不了现。参考去年蚂蚁IPO被叫停后,香港发生的砍人事件。这次滴滴也讲面临着来自大金主的压力。
  
 最后滴滴本身的护城河也非常不稳,虽然滴滴对外号称高 科技 公司,实际上滴滴积累的那点算法优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只不过是因为滴滴多烧了几年钱,培养的用户习惯不容易那么改变而已。而滴滴这几年频出负面,也在不断消磨消费者的耐心。至于滴滴的另一个群体,司机们,其实早都注册了好几个平台,换着接单了。这次滴滴被下架的空档期,自然也是竞争对手们超车的好机会。
     
 滴滴这次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数据泄露的问题。滴滴是否真的把用户数据和道路数据给美国纳了投名状尚待验证,但数据主权问题,注定会成为未来全球化所绕不开的问题。
  
 数据是没有国界的,但现实是有国界的,同时数据的利用方式又是多元的。比如某个美国企业获取了大量的中国用户数据,如果它将这些数据基于算法进行精准营销投广告赚钱,尚能理解和接受。如果它将这些数据用于政治和军事目的,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百年前,数万名日本间谍们测绘了中国地图用于侵华战争;一百年后,美国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北非、中亚制造了一波波动乱。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加持下,如今做这些事情会更加容易。

滴滴这次的问题有多严重?

2. 滴滴自身到底都有哪些问题?

滴滴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柳青、程维终于出来道歉了。此时,距离乐清女孩遇害,已经过了四天。这是一份姗姗来迟的道歉,本该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之中。

这份道歉信里,他们承认“缺乏敬畏之心”,因为他们的无知自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他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确实,这两点恰好就是问题背后的公司心态。
事实上,滴滴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两点。
第一是带病出生。线上勇猛突进,在横扫出租车行业的同时,也接过黑车的盘子,大量的黑车通过顺风车得以洗白,成为早期滴滴的主力运营来源。但是黑车本身就存在极大的监管漏洞,龙蛇混杂,不安定因素较大。

滴滴并未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或者不愿意主动解决这一问题,反而把顺风车定义为“非常sexy”的暧昧社交场景,以此来作为招募司机的噱头。黑车不仅洗白,还被喷上了浪漫的桃红色。这样的毛病一直伴随着滴滴顺风车,直到出事,直到产品下线,直到负责人离职。
第二是垄断带来大公司病,面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应对刻板。在紧急情况下,客服的拖拉令人着急上火。这说明警企之间的合作通道存在严重问题,即使是郑州空姐案之后的整改,也未能解决。
现实的情况是,滴滴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既戴王冠,就要承受其重。很难想象,一个为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企业,在利用这一行业优势赚钱的同时,可以不承担责任。
这与我们这几十年来畸形的成功观有关,“成功就是正义”。只要是市场的赢家,就可以通吃一切规范和道德。百度、滴滴如此,拼多多、货拉拉也是如此。打着平台的旗号,享受着平台的红利,却不愿意为平台自身的缺陷承担责任。这种鸡贼的创业心态,构成了中国互联网最常见的浮躁画面。野蛮生长早就应该结束,公众和监管的耐心,不是作恶的理由。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不是滴滴一家的问题,而是所有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强大的线上运营模式,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能够重组旧有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效率,但却没有转变为线下的治理升级。飞机大炮虽然火力猛威力大,但最后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步兵。从一键报警、人脸识别、路线跟踪、信息共享等等方面,有太多的安全系统需要跟进、升级。
英雄可以起于草莽,但不可能成于草莽。批评滴滴,并不是要消灭滴滴,是为了督促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治理能够跟上技术进步。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新四大发明”,这令国人骄傲。然而,技术进步在改变旧有经济模式的同时,社会治理模式也应该随之提升。这不是一封道歉信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切实的行动来努力。
来源:钱江晚报

3. 滴滴会倒闭吗?这些问题不改正真的有可能!

滴滴会倒闭。


运营城市: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其中,线上服务能力由企业注册地省级相关部门一次认定,全国有效。
滴滴出行平台以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在天津市完成了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不开展私人小客车合乘业务)。

滴滴会倒闭吗?这些问题不改正真的有可能!

4. 大家如何看待现在滴滴的现状?


5. 滴滴崩溃导致上班受影响,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滴滴司机全部唱衰滴滴?

滴滴崩溃导致上班受影响,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滴滴司机全部唱衰滴滴?
每个人都面临外出,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现在我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的方式,这样会节省我们的时间和金钱。那我们出门可以有几种方式呢?以前出行都靠走,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会选择坐公交车,或者打车。但是公交车需要等的时间太长;而打车又太贵,许多人不愿意花那么多的钱。那么现在出现了滴滴打车,节约时间又省钱。       但是,滴滴崩溃导致上班受影响,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滴滴司机全部唱衰滴滴?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就要说说滴滴打车的影响了。给人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以前打车只有出租车,现在多了一个选择,还可以选择不同档次的车和服务。顺风车这种共享经济除了降低了用户的出行成本,对于社会资源来说真的是节约,同时也减少了尾气排放和拥堵。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意识,之前大部分出租车司机都是很横的,服务态度也不好。用滴滴叫服务车,用户和司机可以互评,对司机的监督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但是,没有政府的监督,可能会存在一些司机违法和滴滴违法赚钱给司机去差评的行为发生。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影响都会非常恶劣。道路拥堵问题,滴滴打车会增加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给城市交通尤其是一线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问题。综合各个方面来看,滴滴存在对社会发展总体是有推动作用的,也改善了出行行业的整体面貌,同时;滴滴打车也存在很多危害。希望我们在出行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

滴滴崩溃导致上班受影响,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的滴滴司机全部唱衰滴滴?

6. 滴滴会倒闭吗?这些问题不改正真的有可能!

滴滴会倒闭。


运营城市: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其中,线上服务能力由企业注册地省级相关部门一次认定,全国有效。
滴滴出行平台以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在天津市完成了线上服务能力认定(不开展私人小客车合乘业务)。

7. 滴滴的困局

1、资本的恶意竞争:滴滴在可怕的资本的力量驱动之下,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发展成垄断80%打车市场的巨头。这个市场的发展,并没有遵循发展的自然规律,而是完全靠资本的补贴、恶意低价竞争从而打败正规出租车取得垄断地位。成立之初通过大量补贴,把一大批本来乘坐地铁和公交车的人群硬是给拉过来坐滴滴打车,以快速增加用户,账面上数据好看,便于融来更多的资金。补贴一取消,本来打不起车的人又回去地铁公交了。并不是用户的习惯形成了就一定要用,那是必须建立在经济能够承受的基础上的。
  
 2、资本的嗜血性:资本的唯一目的是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获得高额利润最好的方式就是垄断。因此获得垄断地位之后,必然收割消费者和司机。对乘客涨价、对司机增加抽成,以至于乘客和司机纷纷吐槽。
  
 3、垄断市场却并不盈利:滴滴的垄断为什么没有形成暴利?因为在滴滴之外,还存在着正规出租车这只大军。有这只大军在,就是滴滴不敢随便涨价的定海神针,出租车价格是滴滴定价的最重要参考因素。滴滴的利润来源依靠的是之前非法存在的黑车。滴滴在前期开拓市场时,游说各大出租车公司,大量补贴让司机用滴滴软件。对于正规出租车和公司来说,有你没你都行,没有滴滴,市场还在,该怎么运营还怎么运营。平台收割不了出租车,只是方便了出租司机,减少空驶。滴滴看似每日用户量巨大,但是很多是正规出租车的订单,滴滴只是腆着脸服务,一分钱也捞不着。这就是滴滴公布业绩时,只公布每日单量,而不公布自己营收的原因。只有对非正规运营的快车司机抽成才是滴滴收入的来源。经过这么长时间,大家已经知道快车比正规出租车还贵了,还有多少人会选择快车呢?
  
 4、滴滴的疯狂扩张:大量资本进来后,滴滴从最早的打车业务,快速扩张到代驾、顺风车、共享单车、拉货搬家等业务,每一个板块都需要烧钱,滴滴挣钱的速度一直赶不上烧钱的速度。步子大了容易扯着淡。
  
 5、资本看不到希望:几年前滴滴就已经估值千亿美金,如今偷偷摸摸上市市值竟然只有600多亿美金。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检验,已经证明滴滴的商业模式很难盈利,资本很难赚到钱。所以滴滴已经两年没有融到钱,最近一笔15亿美元是债权融资,不是股权融资。说明资本已经不再看好滴滴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急于上市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缺钱了,二是资本急于套现出局。
  
 6、资本的可怕之处:资本的力量是可怕的。从瑞幸成立一年半就上市,创造全球最快IPO可见一斑。这次滴滴20天就走完上市流程,全球屈指可数,何况是霉国的办事效率,可见滴滴背后的资本力量之强大。或是和某国有什么交易特事特办也未可知。
  
 7、关于安全:互联网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几乎无孔不入,这是国家进步的一种表现。滴滴的数据对于安全来说太重要了。通过数据可以把一个人的详细情况、一个地区的人流量、性质等都可以分析的清清楚楚。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因此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绝不能泄露。滴滴触碰了数据这条线,被整顿是必然的。

滴滴的困局

8. 你的滴滴问题解决了吗?

滴滴打车的安全问题主要还是要从多个方面解决,例如短信报警、实时位置保护以及建立上线司乘黑名单等具体安全措施。
滴滴用户在行程中遇紧急情况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时,滴滴页面会显示当前位置和司机信息,同时将行程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给用户事先设置好的紧急联系人,并向紧急联系人拨打电话告知。在此基础上,滴滴也在小范围测试“短信报警”功能。
在应急处置方面,滴滴投入人力和资源向客服团队和安全事务团队倾斜,9月底成立的“警方调证对接工作组”7×24小时待命,配合警方可在10分钟内完成调证流程。此外,滴滴试运行的“实时位置保护”功能,可以让行程中以及行程后产生的司机乘客矛盾有更多的判责依据。
在乘客端,滴滴逐步增加“请勿让未成年人独自乘车”的提醒与确认环节。乘客本人前往幼儿园、中小学校等活动场所时,需在发单前手动选择本人是否成年。为他人代叫车时,无论任何目的地,发单人均需确认乘车人是否成年。如乘车人是未成年,则需由监护人陪同才能继续乘车。
并且更新版滴滴乘客端和司机端应用试行了“黑名单”设置功能,届时乘客和司机可在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屏蔽”后12个月内平台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新上线滴滴客户端,在行程中增加录音功能,目前已覆盖90%的订单。此外,录像功能也已在小范围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