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2024-05-09

1.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称地球之肾还是地球之肺?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2. 为什么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肺"

楼主搞错了,呵呵......
森林是地球之肺!
湿地乃地球之肾!
森林是地球表面的“碳汇”。它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对整个地球的空气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湿地有着丰富的生态多样性。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是众多植物的生长天堂。而且,大多数大的湿地都没有经过人类的开发和破坏,是古老地球自然环境的直接证据,是我们研究我们的星球的最佳地方。正是因为湿地保持着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为我们的地球提供了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才被形象地称为“地球之肾”。在我国,辽河平原、三江源.....都是十分重要而且是什么美丽的湿地景观。三江源的清静、优美,黄河、长江均发源于此。辽河入海口的水草,更让人迷恋的红色湿地景观更是天下难寻。

3.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是的mixiaoxi和leizishu说的湿地是地球之肾才是对的!
  湿地——地球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全面、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科研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等多种功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有湿地逾8.6×106km2,约占土地总面积6%.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1971年2月3日各缔约国在伊朗拉姆萨尔首次签订了《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中国政府已于1992年正式加入该公约.可见,结合生物学教学教育学生保护湿地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约》对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水域.”这一概念,将湿地列为陆地海洋之间,将湿地的下限延伸到潮下带与大陆架交会处;将湿地的上限扩至含60%湿生植被的湿草地.这样整个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就由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变为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了;而且湿地生态系统是这三大系统中唯一的有四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会的生态系统.在生物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伺机渗透到生物教学之中,使学生初步明确湿地的内涵和外延.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关系密切 
  据载,地球上人类几乎100%的饮水来自湿地;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湿地或以湿地的产物为生;60%以上的城镇建在湿地上或曾是湿地的地方;人类有50%的抗灾斗争(如抗洪、抗涝、抗风暴等)发生在湿地或曾是湿地的地方.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也是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内容. 
  我国湿地是动植物生命循环的重要环境 
  我国约有湿地6.3×107hm2,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1.9%,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我国湿地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遗传多样性著称于世.我国的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亚洲湿地生活的57种濒危鸟类中,生活在我国湿地的就有31种.据资料显示,中国内陆湿地至少有高等植物1540种,高等动物1500种.我国水禽约有300种,其中游禽15科50属125种、涉禽14科54属132种.不仅如此,中国部分湿地还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世界水禽的重要繁衍地和东半球水禽的重要越冬地.黄河河口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贵州威宁草海湿地,每年栖息越冬的鸟类达180多种20万只以上,其中有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黑颈鹤,也是我国特有鹤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湿地生态环境中,鱼类和各种软体动物是候鸟的重要食源.鱼、鸟粪可促使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为候鸟提供食物,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水禽栖息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珍稀水禽这一特殊生物群体依赖湿地而生存,充分显示了湿地的价值、生产力和多样性. 
  结合生物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渗透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影响自然环境 
  结合生物教学有关内容,还应向学生介绍: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湿地蓄水能力强,能拦蓄洪水,有防洪抗灾作用.如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可储水2×l09m3.鄱阳湖枯水期的湖泊面积为500km2,而丰水期湖泊面积可达l600km2.湿地还可提供水源和补充地下水,也可以是河源的一部分.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是沼泽地.此外,湿地对调节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合教学,适时穿插上述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湿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保护湿地这块“地球之肾”而努力.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湿地是水产业的重要基地,如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等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尤其是一些湿地是鱼类重要的繁衍地和育肥地.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回游鱼类,洪水期溯河回游进入江河产卵繁殖,受精卵在流水中孵化进入大小湖泊育肥. 
  湿地景观独特而秀丽,融观光、休闲、生态教育于一体,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如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湖鸟岛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已开发、利用为旅游基地.另外,山东的微山湖、华北的白洋淀以其独有的水乡景色和区位优势,已逐渐成为人头涌动的旅游胜地. 
  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还应向学生介绍湿地的美学、教育和科研等价值,以使学生认识到,湿地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兼具教育、科研、娱乐、美学等多种价值,并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湿地这个“自然之肾”的紧迫感、责任感,并产生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
  什么是湿地?
   
  对许多人来说,湿地是一个十分生疏的概念,只是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媒体开始介绍湿地.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 
  “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该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wet和 land.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所以“湿地”一词的中文译名是准确的.有一段时期,有人按照日文字译为湿原,经多数学者推敲比较,一致认定“湿地”一词比较准确.但是湿地的定义是什么,各国和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人粗略估计湿地的定义有20多种,也有人说50多种,但大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定义一般是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就是广义的定义,具体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美国的定义是:“湿地是有水覆盖着土壤的地方,或全年或一年中不同时期(包括生长期)在土壤表面或接近表面处存在着水.”目前我国尚未对湿地下定义,多数学者倾向采用湿地公约的定义. 
  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冻土地带到热带都有湿地,但迄今没有全球湿地资源的精确数字.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 (也有人估计为850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24万km2,珊瑚礁约60万km2.就世界而言,湿地经历着退化、丧失和恢复的过程.据文献材料,美国的湿地丧失了54%,法国丧失67%,德国丧失57%. 中国丧失的湿地也很多,只是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中国有多少湿地,目前也只有估计数,国家林业局汇总的数字为6594万hm2,但这个数字没有把河流这一重要湿地类型统计进去,显然与湿地公约定义不一致,因此国家林业局正在按统一标准进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

为什么称湿地是地球的肺

4. 湿地是地球之肾还是肺

湿地能够调节水分平衡并且吸收有毒物质,被称为“地球之肾”。科学家为了便于研究,给湿地下了更为精确的定义,即狭义的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其中,沼泽是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湿地。
湿地的总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上生活着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一些湿地还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最重要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有人把湿地比喻为“天然海绵”,当洪水来临时,湿地可以容纳大量水分——湿地表面被水淹没,底层土壤也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时候,湿地保存的水分会流出,成为水源,补给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湿地,就像给周边区域上了一份水分调节的安全保险,让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强。
湿地还能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现代工业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全球气候。湿地丰富的水分条件适宜植物生长,所以大部分湿地都有茂盛的植物。湿地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当这些植物死亡以后,残体会交织在一起,在湿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层,碳元素就以固态形式保存下来。
除了水分直接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促进水分循环,把湿地里的水分化为气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气中。空气中的水分多了,湿度也就增加了,降水量也会发生改变。湿地就是这样通过水分循环,调节地方气候。
湿地植物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湿地不同于河流,这里的水流速缓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被农药等污染过的农业污水进入湿地以后,因为运动速度减慢,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逐渐沉淀下来。而一些湿地植物有非常强大的吸收有毒物质的本领,它们能转化毒素,使水重新变得洁净,有效地净化水质。
人体中的肾脏起到调节身体水分循环、排泄新陈代谢废物的作用,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与此相似,所以湿地被叫作“地球之肾”。

5. 湿地是地球之肾还是肺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生存环境,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生存环境,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湿地是地球之肾还是肺

6. 湿地是地球之肾还是肺

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生存环境,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湿地公益:
湿地国际联盟(WIU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ILEC)、联合国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遗产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及公益基金与中国湿地联盟(WAP公益保护组织)、中湿绿联国际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在全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世界遗产保护及环境教育等。湿地联盟(WAP组织)已经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受理和评估所需保护规划的湿地项目,社会个人及当地湿地都可向湿地联盟提出公益保护,国际组织各方代表们与公益投融资保护专家曾德才先生已对多个区域性湿地保护提供项目评估与国际公益基金的配套保护。
该组织正开展区域性及地方湿地保护申请的受理中。该保护联盟正在对多个受威胁和正在消失的湿地开展公益投融资服务、负责任旅游、生态人居、环境教育、国际生态经济圈计划、数字低碳旅游经济(电子低碳门票系统)等等保护研究与规划工作。

7. 湿地拥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吗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故选:B.

湿地拥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吗

8. 湿地的定义是什么?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物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
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
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