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香港,相当于我们什么年代的水平?

2024-05-20

1. 80年代的香港,相当于我们什么年代的水平?

 对于香港这个地方,大家并不陌生,毕竟这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很多年轻人以在香港发展为荣,这也可以说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梦想之地。那 么80年代的香港,相当于我们什么年代的水平,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将从现有的真实资料中寻找答案。 
      从秦朝开始,香港便属于中央管辖范围。自秦统一六国后,其君主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开始实行郡县制, 此后,经君主同意, 其下属在岭南设立了南海、桂林、象州3个郡,据资料记载,当时香港便属于南海番禺县。 
   关于香港的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的说法, 其中最广泛的一种说法便是和香料有关。 据真实资料记载,从明朝开始,香港岛上的一个港口作为香料的转运中心,转运来自广东东莞的香料,此后, 香港因此得名。 
    1757年后,广州成为中国的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 ,西方船只在去往广州的路程中会经过珠江口,经过多次海上行驶,其上级发现了香港这里适合停靠船只。 地理位置优势一旦显露,便会有人虎视眈眈。 
   由于船只长期经过香港,英国人竟然起了坏心思,想要将这里占为己有,方便他们来华进行贸易和居住。 由于中英两方的贸易摩擦,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1841年,中国反抗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此条约明确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王韬曾经说 :"英国人来临之前,香港只是一片弃土。"曾经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岛,从1841年开始成为 历史 的焦点,见证了两个国家156年的主权争夺。 
      香港岛割让英国初期,英国人没有管制华人的计划,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做生意,早期的香港总督主要负责处理香港政务和商业活动。
    1845年,英国在香港开设第一家银行,之后英国银行在香港设立分支 ,并取得香港货币的发行权。 1865年,德国、美国在香港创立汇丰银行。 与此同时,贸易洋行也逐渐在香港发展起来, 此后,香港的金融和贸易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发展,最开始进入香港的人群是偏远地区的渔民,他们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受到传统观念太多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进入洋行是他们的追求。
   英国人来到香港后,将很多西方的东西带到了那里, 在英国人的影响下,香港的建筑是西式的,城市中也有很多宽阔的街道 , 1870年左右,香港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那时,康有为曾经到访到香港,面对新建的香港,他曾说: "这个地方非常漂亮,管理措施也很先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革命人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接受新的思想,为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情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开始后,有很多人选择来到香港发展,随着一战、二战的进行,英国的实力不断被消减, 1941年日本侵略香港,香港成为日本的占领地,之后日军进攻缅甸,当时缅甸也属于英国殖民地,为了抵抗日军,英国请求国民政府帮助,国民政府提出要求要废除不平等条约,要将香港归还。 
   面对这个要求,英国表面上答应了,但实际上并不想要将香港还回去,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拒绝了这个要求,并表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将香港还回去, 至此香港回归的道路停滞了。 
   4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上海的资本大批量流入香港,占到了当时香港总资产的一半,在商业领域有名的人物如董建华、包玉刚都是这个时期来到香港, 此时,香港的华人资本迅速发展,逐渐可以和外资进行比拼。 
   战争为香港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上个世纪50年代,香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小公司快速崛起,证券金融业的发展, 整个城市一片全新的迹象,生机勃勃。 
      纺织业是香港发展初期的资本 ,1953年,美国同意香港产品进入, 之后成为最大的出口市场,从事相关领域的人员达到了20%,纺织品和衣服的出口额达到了50%以上, 在香港,你随处可以看到服装厂和商铺,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香港文化 娱乐 的发展,因为移民和租界的原因,这里的文化非常复杂,在时间的变化中,香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系统,平民的努力,生长的历程一直是那个年代香港影视作品的主体,这与当时的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根据资料显示, 80年代香港的经济增速超过20%,和我们90年代的水平相当,整个80年代是香港最灿烂的时期,那时的香港已经遍布高楼大厦,整个城市灯火通明。 
    改革开放后,香港的投资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借由这个政策香港顺利完成了产业的升级转型,很多企业和机构会选择在香港开设总部,当时的香港就是亚太地区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
      与此同时,香港的证券交易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截止到1986年,香港的证券交易额和60年代相比增加了50倍。 同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成立,香港联合交易采用先进的技术,交易通过电脑完成,这让市场更加透明,同时也带动了香港金融领域国际化的发展。
    1986年9月,香港联合交易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中的一员,之后全球金融中心三强纽约、伦敦、香港出现,金融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正式成为香港重要的产业。 
    80年代的香港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 ,在这个年代,霓虹灯在香港是非常常见的,夜生活非常丰富。此外, 西装在香港也是非常流行,而同时期的内地还没有流行起来。 
   80年代后期,香港开始逐渐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从此香港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作为一个地区已经和整个华南经济联系到一体,不单单只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这种关系就像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样。
   二 战结束后,香港继续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发展,因为其发展速度迅速,之后它和新加坡、台湾、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并位居四小龙之首,那么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何在? 
    首先是战争因素的影响 ,在朝鲜战争中,香港是战略物资的中转站,大量的物资都会从这里运送到战场上,这也让香港的贸易收入不断增加。此外,美军还会在此消费,美军的行为间接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其次,香港是金融港口,有很多的自由政策, 这也使得很多人会选择将钱转移到这里。香港因为人们转移钱的行为,有了很多的钱庄,这些钱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外汇的兑换,帮助洗钱,因为其中牵扯很多的关系,所以当地政府也不会过多插手,这也使得香港有了更多的财富资金。
       再者,香港的房地产的发展, 其中香港的四大富豪就是靠房地产发家的,战争原因导致香港很多的房屋被破坏,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造成房屋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开始颁布相关的政策鼓励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公司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香港房地产最初发展的时候竞争压力小,个人地产公司占比较大,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他们 探索 出一条适合发展的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房地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香港是金融中心,这使得房地产公司可以迅速地拿到钱。有利的政策、经济的快速发展让香港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这里拥有大量的经济资源,这包括资金、人才和信息流通。 这些对于香港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在香港发展的40年间,这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了10倍,是英国两个世纪才取得的成绩。
    最后虽然香港的竞争激烈, 但是却很容易赚到钱,这和香港市场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国际资本斗争激烈,但是回报却很高,香港背靠大陆,面向国际市场,法制方面也比较健全,赚钱的机会多,几率也很大。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财富的商人中,香港人有6个,所占比例是最大的。除此之外,在各个行业中,也有很多身家很高的富豪,这些富豪中大多数是继承家业,也有少部分是自己创业的,而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拼搏精神。
   在  历史 上,事情的出现和消失是有迹可循的,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岛到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发展无疑是非常迅速的,它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努力。 

80年代的香港,相当于我们什么年代的水平?

2. 介绍一下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时代背景。

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时代背景:
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因香港前途问题与其进行谈判。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
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于1984年签署协议。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3. 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经济的独特现象是什么?

1973年的大股灾,一直延续至1974年年底才有所回升,原因是世界性经济衰退,本港股灾使不少地产商和投资者受损,造成地产低潮。“股拉地扯”,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经济的独特现象。

20世纪70年代后香港经济的独特现象是什么?

4. 60年代的香港,原来长这样!

昨晚,去看了电影《追龙》,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60年代时的香港,由甑子丹饰演的大毒枭“跛豪”(伍志豪或伍国豪)和由刘德华饰演的总华探长雷洛黑白联手,叱咤风云的江湖故事。这部片子拍摄投入应该不算大,但帮派之间的血拼场面极其血腥暴力。
  
 2008年,我第一次去香港。香港就一弹丸之地,站在太平山顶,整个香港都能尽收眼里。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房子都快要建到天上去了,站在星光大道上远眺维多利亚港,中环一带的高楼大厦直插天穹,让我这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阿灿”十分震撼。
  
 窄窄的马路,交通秩序井然。公共场所不让吸烟,烟民们只能围着马路边的垃圾桶“打边炉”。
  
 人们,也算是温良恭俭让。生活节奏极快,地铁里的行人形色匆匆,走路都带风。听当地人说,他们很多人要同时打几份工,比如白天上班,晚上有空会再找一份小时工,大夏天很多人都穿西装,公共场所空调冷得要命,以至于大家出行不得不要带多一件外套。
  
 联系到《追龙》这部电影,让我很好奇60年代的香港究竟长成怎样?
  
 6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环境复杂,人们大都吃不饱饭,被饿死和被打死的不计其数。为了讨生活,想必许多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往香港逃亡。香港就是一个大码头,其中类似“九龙城寨”这种城中村就是这些逃亡人们的大本营。
  
 外地人初来乍到,找到活干的,就花几块钱租一个床位,如果没有钱租床位,要是有相熟的老乡,就凑合着去挤一挤,或者打个地铺。城中村里,有人就有江湖,崇尚丛林法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肯定就会拉帮结派,厮杀拼命。
  
 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偶然间采访了几位长者。据他们介绍,在60年代,香港生活也是极其困难,工作机会少,有许多大陆人往香港跑,也有许多人往大陆回。就说我们单位,60年代建厂初期,当时就回来了许多“香港人”,其中较多是渔民,他们便转型当了船工。
  
 我当时还很惊讶:“香港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他们还会跑回来当船工?”
  
 “之前的香港也没有现在好,那时候谁知道呢,香港也是80年代才发展得比较快。”这位长者说:“那个时候香港也穷,工业主要有一点纺织业,也都是来料加工,而彼时大陆正值各类工业开始恢复,就业机会多。”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在《追龙》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也是从社会底层靠一条烂命打拼,最终成为香港最大毒枭“跛豪”奉行的人生信条。跛豪的故事充满侠客式的励志主义,虽然他最终被判三十年的监禁,但我相信,大部分观众看完依然会觉得,他这样的人生,倒也畅快不是吗?
  
 时势造英雄,在那样的年代,或许只有像他那样,才能出人头地。
  
 但代价也是十分惨重,他身边的人死得一个不留。
  
 “万般带不走,唯有孽随身。”跛豪出狱时,一句感慨为他的一生做了注解。
  
 而60年代的香港,却带走了很多很多大陆人讨生活的故事。

5. 为何香港可以在60到70年代过得经济腾飞

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增加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优良的文化传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⑤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为何香港可以在60到70年代过得经济腾飞

6. 1980年代的香港有什么特点?

在港英政府1987年宣布拆除九龙城寨计划后,英国建筑师林保贤和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吉拉德在此后5年(1987—1992)的时间内数百次进入城寨,拍摄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城寨建筑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近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从事“黄赌毒”的人已经离开了这里,我看到的现实和我的固有印象之间形成了断层。所以我想对九龙城寨作一次连续的记录,以此展示它真实的面貌,让人们知道在这个独特的、不寻常的、迷人的地方,居民是怎样过日常生活的。
——————
口述/格雷格·吉拉德采访/冯嘉安
在九龙城寨极端到不真实的生存环境里,有一个个艰难而真实的生活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人并不关注九龙城寨,人们对这个地方发生着或发生过什么故事毫无兴趣。香港人只知道这里是城市里黑暗、肮脏和危险的地带,家长会告诉孩子们不要靠近这里。

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哦,这一定是九龙城寨了。像很多香港人那样,我听说过它,但从来没有看过一张关于它的照片,对它在九龙的具体位置也没有一点概念。
我开始一步步探索这个地方,为它拍照。渐渐地,我才明白,它因为落后于时代而为人熟知。我对它那种“里头尽是‘黄赌毒’”的固有印象渐渐消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寨里的居民都是竭力谋生的普通人,他们形成了封闭的小市场,彼此互通有无。但是,这些“正常人”的居住环境绝对是不正常的,里面尽是一般的城市中不可想象的景观。

事实上,九龙城寨的独特面貌是由历史塑造的。它不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签署的一系列关于香港割让、租借的条约范围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在管治范围内,当时的殖民政府决定不在里面强制执行香港法律。这造成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九龙城寨实际上由黑帮来管治,这里因此背上了“黄赌毒之地”的恶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从事“黄赌毒”的人已经离开了这里,我看到的现实和我的固有印象之间形成了断层。所以我想对九龙城寨作一次连续的记录,以此展示它真实的面貌,让人们知道在这个独特的、不寻常的、迷人的地方,居民是怎样过日常生活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