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的人物评价

2024-04-28

1. 邹韬奋的人物评价

周恩来:“要好好学习邹韬奋办《生活》的作风,通俗易懂,精辟动人,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这就是方针。” 周恩来曾说:“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三联书店的指示时,便高度评价了邹韬奋的工作,并肯定说:“三联书店与新华书店一样是党领导之下的书店。”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毛泽东1944年11月15日题词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国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权,准备反攻,驱除日寇,正待吾曹努力,哲人今竟逝,倍令后死神伤。――周恩来、邓颖超挽邹韬奋朱德在挽联中热切地称他为“爱国志士,民主先锋”。你并没有离开我们,你还活着,你还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每一个青年的心里,千千万万人民大众的心里。你是活着的,永远活着的,从中国历史上,从我们人民的心目中,谁能够把邹韬奋的存在灭掉呢?――郭沫若在邹韬奋的追悼会上演讲。

邹韬奋的人物评价

2. 邹韬奋人物简介

 张烨 ZHANGYEwork学生作品简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 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 汉族,江西省余江县人。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 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 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 约翰大学文科。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 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生平经历:邹韬奋刚满6岁的时候,便由父亲“发蒙 ”,读“三字经”,在“牢狱”般的私塾 环境中,开始了幼年的封建启蒙教育。 1909年春,在父亲“实业救国”观念的推 动和影响下,邹韬奋考取了福州工业学校 。两年之后,又被送往上海南洋公学附属 小学。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 ”。但邹韬奋认为他的天性, “实在丌配 做工程师”。他在这里,从小学、中学, 一直读到大学电机科二年级,虽然学习刻 苦,成绩优异,但终因对数学、物理一类 的科目丌感兴趣邹韬奋简介,未能遂父心愿——实现 做工程师的梦想。 1919年9月,邹韬奋破格考入上海圣约翰 大学文科三年级学习,开始了他人生之路 的一大转折。
  1921年7月,邹韬奋在圣约 翰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他想进 入新闻界,但一时得丌到机会。恰逢上海 厚生纱布交易所需要英文秘书,邹韬奋走 马上任,成为工商界的一名职员。这以后 ,邹韬奋又在上海职业教育机关 *** ,做 些写作、翻译之类的事情。 1926年10月邹韬奋简介,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 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 辑责任。邹韬奋如愿以偿,得以从事自己 梦寐以求的新闻出版工作了。从此,他全 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 9.18事变发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充满一腔爱国热情的邹韬奋,按捺 丌住心中的忿懑和悲痛,接连在《生活》 杂志上发表文章,痛陈国事,号召全国未 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 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 ”。??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概述一、办报的大众立场 邹韬奋在自己所办的报刊中, 经常表明办报刊要有正确而坚定的立场, 要坚定站在大众的立 场上。他多次谈到他所办的报刊的立场是“独立的”“大众的”立场, 认为立场问题是一个 报格问题。他在为《生活》被封闭提前准备的告别文章中说: “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 义屈”。他说: “报纸的权威并非出于主笔自身的魔术, 乃全在能代表大众的一致和要求, 脱离大众立场而图私利的报纸, 即等于自杀报纸所以能得到权威的唯一生命, 那便不打自倒 了 二、视报刊特色 办报要有特点, 邹韬奋说: 办报必须有其特点, 有了特点, 销路虽少, 还是有它的力量?? 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亦成问题, 发展更没有希望。
  三、读者本位的受众观要重视读者需要, “不要忘记了你的读者”成了邹韬奋一生的原则, 他始终坚持以读者的利 益为中心,这使他的新闻出版事业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他认为: 报刊的内容要精炼, 文言 要短小, 文章要明显畅达, 雅俗共赏; 为最大多数的群众读者服务,这就意味着要对读者负责, 要求编辑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以质量为上,而不能盲目迷信和祟尚名家。四、关于新闻选材报刊的新闻和言论应注意均匀和广泛性, 他说: “新闻选材, 硬性文字和软性文字要分配均匀, 使读者不感到繁复, 不感到纷乱, 不感到干枯, 也不感到轻薄”。 什么是硬性文字,什么是软性文字, 邹韬奋没有具体说明但从韬奋办报的实践来看, 在内容上, 硬性文字指比较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问题的文字; 在写作上, 硬性文字比较严肃、庄重。软性文字则指比较轻松、活泼、自由的, 有关社会生活、常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文字。 一本期刊或一份报纸的版面上如果全是硬性文字, 则干枯,如果全是软性文字, 则显得“轻薄”两者如果配合不好, 不均匀, 则易繁复、纷乱。五、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统一邹韬奋于1936年发表的《事业性和商业性的问题》一文,从理论上肯定了出版事业的事业性和商业性相统一的可能性, 而且他的办报实践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指出: “把事业性和商业性对立起来只顾一头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倘若因为顾到事业性而在经济上作无限的牺牲, 其势不至使店(指生活书店) 的整个经济破产不止. 实际上便要使店无法生存。
   另一方面, 如果因为顾到商业性而对于文化食粮的内容不加注意,那也是自杀政策, 事业必然要一天天衰落, 商业也将随之而衰落“。 正确的做法是: 在顾到事业性的同时, 也顾到商业性,使两方面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而不应有所偏重。 六、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邹韬奋把编辑比作花匠, 要求编辑甘为无名小卒, 指出编辑是替作者读者服务的, 要求编辑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刻苦的精神。 他认为编辑应具备以下特征: 大公无私, 思想深人, 文笔畅达, 至少精通一种外国文邹韬奋不仅这样要求他的工作人员, 而且他自己便是一个榜样邹韬奋在新闻工作中所体现出的这种精神, 被称为“生活精神”, 即生活书店最宝贵的8种传统精神: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邹韬奋新闻思想对我们的启发一、坚定的大众立场、视读者的经营理念, 为 当今逐渐回归受众本位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 借鉴意义。二、热心为读者做“分外事”的服务精神为当 今媒介组织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树立了一个典 范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 是组织品牌的一种体现。三、邹韬奋“报刊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一办报 思想为当今媒介在媒介同质化现象严重、受众向分众化发展、受众需求多元化的现状下. 如何走出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
  此外, 邹韬奋的事业性与商业性的统一的思想及其出版经营管理方法, 如用人政策、让职工“三无忧”等对当今媒介组织作为一种既有经营性又有政治性的组织如何选人用人、 如何把握和协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做好组织内部成员的福利保障工作等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总之, 邹韬奋已离我们而去, 但他的灵魂、思想都活跃在我们的心中, 他所表现出的邹韬奋精神永远成为我们新闻事业的一座丰碑, 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发展他的新闻出版工作的表现和方法都对我们当今新闻事业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邹韬奋不愧为我国新闻出版界的模范。 *** 眼中的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 ,延安《解放日报》,1944-11-22)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先生的文章从来不畏 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 得罪人,力主自由、追求真理、推进进步的 精神,就是“韬奋精神”。目前,以韬奋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 以他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2005年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先生因 患癌症在上海病逝,时年49岁。
   
  临终 前,他表达了想加入中国 *** 的愿 望。9月28日, *** 中央根据他生前愿 望追认他为中国 *** 正式党员。中 共中央当时在致其家属的唁电中,对 其一生及其从事的伟大事业给予了崇 高的赞誉和评价。电文写道:“韬奋 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 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 流亡,决不屈于 *** ,决不改变主张, 直至最后一息。”青 春 , 将 逝 未 逝
   

3. 邹韬奋的人物轶事

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他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这就是他改名的意义。”

邹韬奋的人物轶事

4. 邹韬奋的个人成就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获释,在上海创办《抗战》日刊。上海沦陷后,转至武汉,继续主编《抗战》。武汉沦陷后,到重庆创办和主编《全民抗战》。他多次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入党要求,他还利用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反对和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消极抗日的种种倒行逆施和专制暴行。1941年皖南事变游击区,并辗转来到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因病被秘密护送到上海治病。病中口授遗嘱再次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和要求。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邹韬奋还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另一奖项“韬奋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2005年与“范长江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用以表彰全国的优秀先进新闻工作者。其子邹家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出版、读书界中人说,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主旨是“竭诚为读者服务”,那种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新闻界人士认为,韬奋的文章从来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他批评时弊不怕得罪人,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就是韬奋精神。政论家认为,韬奋之所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是他在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本妥协时期,他不避个人安危,力主抗日,在抗战以后,他所办的刊物和书店,一直高举着抗日的大旗,他的爱国思想正是韬奋精神。这些说法都是概括了韬奋一生所从事的事业,自然都是对的,但是他从事的事业遭受着无数次的挫折,他依然百折不挠,始终坚守着他的信念,反动派将他办的刊物一个个封闭,他一个个重新建立,又将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全数封国民党迫害而被迫流亡,但他一直到停止呼吸时仍为他的理想而奋斗不息。这种为真理而战斗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要永远学习和记取的韬奋精神。1935年8月回国后,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同年12月,由于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的爱国运动,发行量达20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记录。期间,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同救国会的其他领袖沈钧儒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5. 邹韬奋的介绍


邹韬奋的介绍

6. 邹韬奋的个人生活

南宋邹应龙十八世孙邹建元,清乾隆年间因商由江西丰城南槎徙居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越八传曰晓村,官升知府,生子十;其五子国珍娶查氏,生子三,其一即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他的父亲是邹国珍。父亲邹国珍,号庸倩。

7. “邹韬奋”是个什么人物呢?

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著名的新闻记者,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 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他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这就是他改名的意义。”①1895年11月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邹韬奋生于福建永安一个日趋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祖父邹舒予,号晓村,曾考中前清拔贡,先后做过福建永安、长乐知县,官至延平知府。父亲邹国珍,号庸倩。母亲浙江海宁查氏,系当地一大家族之后,15岁出嫁至邹家。生育三男三女,邹韬奋居长。 1900年,邹韬奋的祖父年老告退,父亲带着家眷在福州市做候补官。此时邹家家道已趋没落,生活拮据。作为长子,邹韬奋从小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邹韬奋散文作品: 《韬奋漫笔》  《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  《坦白集》  《漫笔》  《再厉集》  《抗战以来》  《患难余生记》  《对反民主的抗争》  《爱与人生》  《办私室》  《丢脸》  《干》  《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  《集中的精力》  《坚毅之酬报》  《久仰得很》  《敏捷准确》  《肉麻的模仿》  《什么是真平等》  《随遇而安》  《痛念亡友雨轩》  《外国人的办事精神》  《有效率的乐观主义》  《闲暇的伟力》  《风雨香港》  《深挚的友谊》  《萧伯纳的夫人》  《忘名》 他创办了著名的三联书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韬奋出版奖是目前我国出版界最高的奖项

“邹韬奋”是个什么人物呢?

8. 邹韬奋简介 邹韬奋的资料

1、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男,汉族,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
 
 2、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他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
 
 4、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24日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
 
 5、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