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人的介绍

2024-05-20

1. 上海犹太人的介绍

《上海犹太人》是一部记录电影,由Dana Janklowicz-Mann、Amir Mann执导,马丁·兰道等主演。讲述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的故事,他们和当地中国人、日本占领军的关系。

上海犹太人的介绍

2. 上海当时为什么接纳犹太人?

另一波18000名犹太移民,在1930年代从德国、奥地利和波兰进入上海。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对各种移民都很宽容,而当时在中国一些诸如何凤山的外交官亦出于人道理由而向这些犹太移民签发庇护护照。1943年,日本占领军要求这18,000名犹太人,正式名称为“无国籍难民”,重新安置在上海虹口区一块面积3/4平方英里的区域里,这一时期进入上海的犹太人总数等于前往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和南非的犹太人人数的总和。许多在中国的犹太人后来前往创建了现代以色列国。
在大屠杀期间,上海由于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不需要签证的地方之一,成为犹太难民的一个重要的避风港。
在此时期,由于日本人对犹太文化和历史的欣赏以及许多犹太人与美国有关系,犹太人比中国人受到的待遇要好一些。但是犹太人的待遇仍不容乐观。
战争后期,纳粹代表施加压力,要求日军制定计划,消灭上海犹太人,这一计划被犹太社团的领袖获悉。日本人付诸实施之前,战争就结束了。

3. 1937年后,犹太人为什么选择到上海避难

当时欧洲各国在法西斯的淫威下采取靖绥政策。在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时候不给犹太人发护照;或只是象征性的发出很少的数量。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顶住压力,牵发了大量的护照给犹太人。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上海在当时被日本占领,又长期是租界林立的地方。在这里有很多国家的人,对种族采取包容的态度,故上海的犹太难民特别的多,而很多的犹太难民和当时上海的回族溶和了。

1937年后,犹太人为什么选择到上海避难

4. 二战期间上海收留过犹太人吗?

有!
在纳粹大举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上海对犹太难民敞开大门。但该帖刻意回避了上海敞开大门的原因——沦陷。正是因为1937年“8-13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上海大部分地区及其周围地带,使得中国政府无法行使职权,因此上海才在1937年秋到1939年秋的近两年时间里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工作证明等即可进入的大城市。 

特别要说明的是,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并没有五万,当时全“中国”的所有犹太人不过才四、五万之多,包括原先居住的侨民和后来的难民,除上海外他们主要居于伪满洲国辖下的哈尔滨和青岛等地。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总数约为3万,扣除经过上海去往第三国的外,真正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为2.5万人左右。他们来上海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33年希特勒开始排犹到1937年8月日军侵入上海,这段时间里来上海的犹太人总数不过1000—1500人。这段时间里德国犹太人虽然遭到迫害,但还没有到被剥夺生存权的地步,特别是由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关系,纳粹当局曾一度放松排犹的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德国还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慷慨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苏联),抗战前期蒋介石手上能够和日寇对敌的只有那三十个德械师,蒋的两个儿子也被分别送往苏联和德国军校学习,上海又怎么可能会“浑然不知希特勒”~ 

(2)、从1937年8月日寇侵入上海到1939年8月限制犹太人进入上海,这段时间里来上海的犹太难民最为集中,大约为2.1万到2.2万人。特别是在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犹太人被迫大批外逃。此时世界各国纷纷限制犹太难民入境,而上海却由于沦陷后的特殊情况敞开大门,因此才成为犹太人的避难所。还要说明的是,后来限制犹太人进入上海也不是日本占领当局的本意,而是由于大批难民的涌入使得上海租界当局和犹太社团不堪重负,并由上海犹太救济组织主动向日本占领当局提出申请后才做出的决定。 

(3)、从1939年8月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大约仍有6—7千名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00名波兰犹太人在“日本辛德勒”——日本驻立陶宛领事杉原千亩(此人曾在伪满洲国外交部任职)的帮助下辗转来到上海,其中包括著名的密尔犹太经学院的全体师生约400人,他们在避难时期的上海犹太社团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3、日本占领当局为何对上海犹太人手下留情? 
二战期间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是抗战前期纳粹德国曾慷慨援助中国抗日,只是因为中国实在扶不起才转而和日本结盟;二是日本人对犹太人很有好感,甚至顶住纳粹要求屠杀上海犹太难民的压力,庇护了这些犹太人。 

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之后,对犹太难民来上海避难不加限制,后来又设了三处难民营,给犹太难民以多方援助。 

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如继续收留犹太难民则有可能引起德国不满,让日本政府颇感为难。12月5日,日本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大藏相特别召开“五相会议”,专门讨论对犹政策。会上虽有分歧,但最后还是认可继续采取对犹亲善政策。由于不便在日本本土容留犹太难民,因此计划在日本占领的中国土地上建立“犹太人居留地”,并鼓励犹太资本“开发满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才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所。 

1942年6月,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约瑟夫-梅寻格上校专程来到上海,要求日本占领当局仿照纳粹作为“最后解决”上海犹太人,而日本当局却拒绝纳粹要求,只在虹口地区搞了个“无国籍难民区”,将无国籍的犹太难民约1.4万人迁入其中。虽然难民区的状况十分艰难,但并不可与纳粹当局在欧洲所建的集中营相提并论,日本当局对犹太难民并未施加残害,难民区内宗教、文化活动均可开展,并由于上海犹太社区和海外犹太社团的大力支援等因素,并未出现大的灾难。 

日本人究竟为何对犹太人手下留情?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东亚地区不象欧美长期存在反犹主义,日本人对犹太人素无仇怨可言,且在日俄战争期间,美国犹太巨商希甫积极为日本筹集2000万美元贷款,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希甫共进午餐,希甫也成为获得天皇授勋的第一位外国人,日本人也由此对犹太人颇有好感;其二是上海犹太难民中有不少是俄国犹太人,一旦实施“最后解决”的话,力图保持和苏联不战状态的日本担心会以此触怒苏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日本政府内主张和美英保持媾和后路的部分官员与“犹太问题专家”们对欧美反犹势力宣传的“犹太威胁论”信以为真,误以为犹太势力的确垄断国际经济命脉、控制了美英等国的政治与外交,因此想通过对犹太难民的亲善来讨好美国犹太“力量”,以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5. 二战时期,几万犹太人为何选择避难上海?

由于上海特殊的政策和上海犹太人环境所致。
上海是二战时期几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不需要签证的城市,这就是上海的特殊政策。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上海选择庇护犹太人,这几万犹太人也并不是有意要前往上海,因为他们有比上海更好的选择。

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还不算是彻彻底底,在著名的“水晶之夜”前后,大部分犹太人是可以携带“离境签证”离开德国纳粹的控制地,但是只可以带走很少的财产,去哪里就随你们犹太人怎么办了。欧洲大陆自然不会成为犹太人的原则,目标就放在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等等远离欧洲大陆的地方。

不过,这些国家都处于明哲保身的态度,加上国内势力不想碰到到二战的火苗,都反对犹太人入境。
至于上海其实已经不在中国人的掌控之中,不仅仅有英美租界等等,还有日战区,说得上各方势力割据的状况。所以大批犹太人涌入上海不仅仅是中华民国领事何凤山发放签证这么简单,很多犹太人进入上海以前就辗转多地,像希腊,西班牙等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犹太人在上海也是很有势力的一股力量,早在19世纪中期,犹太人进入上海开始发展,到民国初期,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800-1000人的团结集体。正是犹太人在上海也分得一本羹,也促成了大批犹太难民得以避难上海。

二战时期,几万犹太人为何选择避难上海?

6. 上海为什么会接纳犹太人?

另一波18000名犹太移民,在1930年代从德国、奥地利和波兰进入上海。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对各种移民都很宽容,而当时在中国一些诸如何凤山的外交官亦出于人道理由而向这些犹太移民签发庇护护照。1943年,日本占领军要求这18,000名犹太人,正式名称为“无国籍难民”,重新安置在上海虹口区一块面积3/4平方英里的区域里,这一时期进入上海的犹太人总数等于前往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和南非的犹太人人数的总和。许多在中国的犹太人后来前往创建了现代以色列国。在大屠杀期间,上海由于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不需要签证的地方之一,成为犹太难民的一个重要的避风港。在此时期,由于日本人对犹太文化和历史的欣赏以及许多犹太人与美国有关系,犹太人比中国人受到的待遇要好一些。但是犹太人的待遇仍不容乐观。战争后期,纳粹代表施加压力,要求日军制定计划,消灭上海犹太人,这一计划被犹太社团的领袖获悉。日本人付诸实施之前,战争就结束了。

7. 上海为什么会接纳犹太人?

另一波18000名犹太移民,在1930年代从德国、奥地利和波兰进入上海。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对各种移民都很宽容,而当时在中国一些诸如何凤山的外交官亦出于人道理由而向这些犹太移民签发庇护护照。1943年,日本占领军要求这18,000名犹太人,正式名称为“无国籍难民”,重新安置在上海虹口区一块面积3/4平方英里的区域里,这一时期进入上海的犹太人总数等于前往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和南非的犹太人人数的总和。许多在中国的犹太人后来前往创建了现代以色列国。在大屠杀期间,上海由于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不需要签证的地方之一,成为犹太难民的一个重要的避风港。在此时期,由于日本人对犹太文化和历史的欣赏以及许多犹太人与美国有关系,犹太人比中国人受到的待遇要好一些。但是犹太人的待遇仍不容乐观。战争后期,纳粹代表施加压力,要求日军制定计划,消灭上海犹太人,这一计划被犹太社团的领袖获悉。日本人付诸实施之前,战争就结束了。

上海为什么会接纳犹太人?

8. 二战期间上海收留过犹太人吗?

有!\x0d\x0a在纳粹大举迫害犹太人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上海对犹太难民敞开大门。但该帖刻意回避了上海敞开大门的原因——沦陷。正是因为1937年“8-13事变”后,日寇占领了上海大部分地区及其周围地带,使得中国政府无法行使职权,因此上海才在1937年秋到1939年秋的近两年时间里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工作证明等即可进入的大城市。\x0d\x0a\x0d\x0a特别要说明的是,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并没有五万,当时全“中国”的所有犹太人不过才四、五万之多,包括原先居住的侨民和后来的难民,除上海外他们主要居于伪满洲国辖下的哈尔滨和青岛等地。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总数约为3万,扣除经过上海去往第三国的外,真正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为2.5万人左右。他们来上海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x0d\x0a\x0d\x0a(1)、从1933年希特勒开始排犹到1937年8月日军侵入上海,这段时间里来上海的犹太人总数不过1000—1500人。这段时间里德国犹太人虽然遭到迫害,但还没有到被剥夺生存权的地步,特别是由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关系,纳粹当局曾一度放松排犹的力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德国还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慷慨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苏联),抗战前期蒋介石手上能够和日寇对敌的只有那三十个德械师,蒋的两个儿子也被分别送往苏联和德国军校学习,上海又怎么可能会“浑然不知希特勒”~\x0d\x0a\x0d\x0a(2)、从1937年8月日寇侵入上海到1939年8月限制犹太人进入上海,这段时间里来上海的犹太难民最为集中,大约为2.1万到2.2万人。特别是在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犹太人被迫大批外逃。此时世界各国纷纷限制犹太难民入境,而上海却由于沦陷后的特殊情况敞开大门,因此才成为犹太人的避难所。还要说明的是,后来限制犹太人进入上海也不是日本占领当局的本意,而是由于大批难民的涌入使得上海租界当局和犹太社团不堪重负,并由上海犹太救济组织主动向日本占领当局提出申请后才做出的决定。\x0d\x0a\x0d\x0a(3)、从1939年8月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大约仍有6—7千名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00名波兰犹太人在“日本辛德勒”——日本驻立陶宛领事杉原千亩(此人曾在伪满洲国外交部任职)的帮助下辗转来到上海,其中包括著名的密尔犹太经学院的全体师生约400人,他们在避难时期的上海犹太社团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x0d\x0a\x0d\x0a3、日本占领当局为何对上海犹太人手下留情?\x0d\x0a二战期间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是抗战前期纳粹德国曾慷慨援助中国抗日,只是因为中国实在扶不起才转而和日本结盟;二是日本人对犹太人很有好感,甚至顶住纳粹要求屠杀上海犹太难民的压力,庇护了这些犹太人。\x0d\x0a\x0d\x0a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之后,对犹太难民来上海避难不加限制,后来又设了三处难民营,给犹太难民以多方援助。\x0d\x0a\x0d\x0a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后,纳粹掀起反犹狂潮,如继续收留犹太难民则有可能引起德国不满,让日本政府颇感为难。12月5日,日本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大藏相特别召开“五相会议”,专门讨论对犹政策。会上虽有分歧,但最后还是认可继续采取对犹亲善政策。由于不便在日本本土容留犹太难民,因此计划在日本占领的中国土地上建立“犹太人居留地”,并鼓励犹太资本“开发满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才成为犹太难民的避难所。\x0d\x0a\x0d\x0a1942年6月,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约瑟夫-梅寻格上校专程来到上海,要求日本占领当局仿照纳粹作为“最后解决”上海犹太人,而日本当局却拒绝纳粹要求,只在虹口地区搞了个“无国籍难民区”,将无国籍的犹太难民约1.4万人迁入其中。虽然难民区的状况十分艰难,但并不可与纳粹当局在欧洲所建的集中营相提并论,日本当局对犹太难民并未施加残害,难民区内宗教、文化活动均可开展,并由于上海犹太社区和海外犹太社团的大力支援等因素,并未出现大的灾难。\x0d\x0a\x0d\x0a日本人究竟为何对犹太人手下留情?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东亚地区不象欧美长期存在反犹主义,日本人对犹太人素无仇怨可言,且在日俄战争期间,美国犹太巨商希甫积极为日本筹集2000万美元贷款,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希甫共进午餐,希甫也成为获得天皇授勋的第一位外国人,日本人也由此对犹太人颇有好感;其二是上海犹太难民中有不少是俄国犹太人,一旦实施“最后解决”的话,力图保持和苏联不战状态的日本担心会以此触怒苏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日本政府内主张和美英保持媾和后路的部分官员与“犹太问题专家”们对欧美反犹势力宣传的“犹太威胁论”信以为真,误以为犹太势力的确垄断国际经济命脉、控制了美英等国的政治与外交,因此想通过对犹太难民的亲善来讨好美国犹太“力量”,以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