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2024-05-21

1.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
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
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
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
-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
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
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
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
第二种方法:
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
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
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2. 关于债务证券的正确估值是按摊余成本出售吗?

什么是摊余成本法?

就是你对某一项资产,用买入成本列示,然后按照票面(名义利率)并考虑其折价或溢价,在持有期内进行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摘要】
关于债务证券的正确估值是按摊余成本出售吗?【提问】
什么是摊余成本法?

就是你对某一项资产,用买入成本列示,然后按照票面(名义利率)并考虑其折价或溢价,在持有期内进行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回答】
成本法又分为普通的买入成本法和摊余成本法。而市价法又包括收盘价法和采用第三方估值法。

【回答】
、买入成本法

就是买入是花了多少钱,就记多少成本。然后一直不变。简单粗暴。110块钱买入的,如果剔除了应计利息后,是108块钱,则一直按照108去记,不管这个债券是不是已经市场上升到130了还是跌到了98了,都是记108元。【回答】
摊余成本法。

上面说的很清楚了。适用于那种没有频繁交易的收盘价数据,以及没有太合理的第三方估值的数据,或者投资者非常明确地要持有到期的品种。【回答】
收盘价法。

这个适用于有频繁活跃交易的品种。这个牛逼了,还好用的少。不然几万块钱高买低买就能操纵债市估值了。

所以,只有交易所债券才有收盘价,也就只要交易所债才能用这种估值方法。这个也是简单粗暴,上面说了容易被操纵,其价格不像股价这么反映公允【回答】
那债务证券的正确估值是按什么持有至到期?【提问】
债券估值的基本原理是现金流贴现【回答】
债券估值基本原理

在不发生违约事件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人应按照发行条款向债券持有人定期付利息和本金。确定债券现金流


确定债券贴现率,债券的贴现率是投资者对该债券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也称必要回报率。


名义无风险利率,一般用相同期限零息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即期利率或零利率)近似表示。

真实无风险收益率:真实资本的无风险回报率,理论上由社会资本平均回报率决定。

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率的估值。【回答】
风险溢价:根据各种债券的风险大小而定,是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而获得的补偿。债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等。一般来说,买卖价差越大流动性风险越高,成交量越大流动性越好,流动性风险越低。【回答】

3.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求?

950*(1+5.16%)-1000*4%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求?

4.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多少?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baidu.: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
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
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
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
-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
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
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
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
第二种方法:
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
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
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5.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区别在于,每日收益会有所不同。按市价方法计算的产品可能会在某一时间内收回净值,但是当债券牛市时,会出现净值加速上升。一般而言,按市价方法估值的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拓展资料:一、摊余成本法的估值:使用摊余成本法来估值,更有利于改善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但同时,受限于监管层对于此类的杠杆比例、基金久期的严格规定,叠加其买入持有的投资策略,使得此类产品的竞争对象并非定位为普通的债券市场基金,更多的其实是货币市场基金,凭借相对于货币市场的基金在杠杆空间和运作模式上的双重优势,此类产品的收益率或将稍高于货币市场的基金。二、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bai指该金融资产的初du始确认金额经扣除已zhi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等调整后的结果。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三、市值法举个例子:某只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债券基金同样买入了1年期利率为3%的债券,在进行基金估值时,该债基首先会将票息收益3%计提到每日收益中,即3%/365天;同时根据第三方估值,加上或者减去债券买入价格和当日公允价格之间的差额。四、同为基金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本身并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更多只是体现在投资情绪和心理层面。持有摊余成本法估值基金的同学,可能心理上更为平静;而持有市值法估值基金的同学,由于净值会出现波动,心理上或许会随之出现起伏,也需要多点耐心。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6.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什么

与摊余成本法不同,市值估值法同时考虑了投资债券的票面利率以及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损益;市值法的使用更有利于大家认识到产品潜在的波动和投资的风险。目前摊余成本法是采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所以如果是折价或溢价买入债券,那么每天的收益计算会复杂一些,并不是每天收益为固定值,但还是可以近似理解为“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基金每日单位净值都是1,是没有变动的,变化的是每日万分收益和七日年化来反应基金收益。1、摊余成本法(1)定义:摊余成本法是指计算基金净值时,可不使用基金投资标的的市场价值,而将投资标的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考虑其买入时溢价或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的估值方式。(2)举例:大家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过去基本都是使用的摊余成本法,也正是摊余成本法的使用让大家有了理财收益绝对保证的错觉。假设你买了一个100块,票面利息4%的债券,持有满一年的话,本息和一共104块。按照摊余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大家每天的收益是怎么计算的呢?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算出每天的收益。按照这种算法,大家每天能拿到的收益都是固定的。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债券的价格事实上随着利率的变化有波动,可能涨,也可能跌。单纯的使用摊余成本法会让各位忽略掉潜在的风险,事实上大家也确实忽略掉了。于是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理财使用市值法计价成为各家银行必须要做的事情。2、市值法相对于于摊余成本法,市值法在考虑票面利率的同时,也考虑了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公允价格的波动。同样的100元,4%票面收益的债券,摊余成本法在计算每天的收益时,先用4%除以365,乘以100元,然后在加上当天的市值波动。这样,你每天的收益就不是固定的了,市值可能高,也可能低,波动性加大了。极端情况下,你可能要承担收益为负的风险!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体会,现在各家银行推出的很多净值型理财产品波动性确实大了,并且不会再出现预期收益的字样了。总体来说,市值法的使用更有利于大家认识到产品潜在的波动和投资的风险。

7.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净值波动很小,走势平稳。而采用市值法估值的基金,其净值波动相对较大。市值法是指依照市场交易价格来计算的估值方法,能够准确地反应基金的当前市场价值,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大涨,基金净值会跟着大涨,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跟着下跌。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计算公式为:溢价发行: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折价发行: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拓展资料】成本法也叫做摊余成本计量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理财产品持有到期之后的整体收益分摊到每一天中来计算利息回报,按照实际的利率来计算,这种计量方式具有确定性。市值法就是采用市场估值的方式,我们除了考虑实际的利率回报,还有把市场的价格和价值波动的损益情况,计算进去得出动态的市场估值回报。从两种估值方式来看,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成本估值法,虽然有确定的预期利息回报,但是却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价值变化,而市值估值法,能够反映银行理财产品真实的回报情况。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而采用市值估值法,更符合当下的资格新规和理财产品和打破刚兑的趋势。其次,银行理财产品新规采用市值估值法,意味着理财产品走向净值型理财模式,结束刚性兑付。过去银行虽然也要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但是很多都是采用成本法计量的,给出的预期利息回报,也往往会默认刚兑,但这种模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会让储户失去基本的风险评估意识。而采用市值估值法,意味着我们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走向市场化,变成净值型的理财产品,跟着市场机制走,从而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让投资者形成风险意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必然匹配市值估值法,也是对银行资管能力和理财能力的优化,更加接近市场,也能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让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更多回报空间。对于个人和家庭理财来说,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根据个人实际风险承受度,做出合理的理财规划。目前来说银行常见的固定收益型存款理财,主要就是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而其他的则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不同的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也都有对应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经验,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保守型和稳健型的储户和理财群体,在配置存款类产品,国债之外,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选择可以是中低风险的定期银行理财产品,要避开中高风险的信托和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随着刚兑的时代结束,净值型理财时代到来,银行理财市场风险和机会同时放大,而我们无论何时都要遵循本金安全第一,适度收益的基本原则。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

8.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什么?

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的区别是:对于基金投资者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者而言,“摊余成本法”是一个颇为熟悉的专用名词。自2003年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第一只货币基金产品成立以来,就开始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所谓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举例而言,某只货币基金以100元的单价买了1年期利率为2.5%的国债,货币基金便将这2.5%平摊到每一天,也就是2.5%/365天,再乘以买入的金额,所以这笔投资收益每天都是固定的。目前摊余成本法是采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所以如果是折价或溢价买入债券,那么每天的收益计算会复杂一些,并不是每天收益为固定值,但还是可以近似理解为“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因此可以看到,货币基金每日单位净值都是1,是没有变动的,变化的是每日万分收益和七日年化来反应基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