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龙袍和龙袍的区别

2024-05-20

1. 衮龙袍和龙袍的区别

衮龙袍和龙袍没有区别,衮龙袍俗称龙袍,又称衮服、衮衣、黄袍、吉服,与冕服合称衮冕。是明代皇帝、皇太子、亲王,所穿的常服,绣着团龙图案之圆领袍,穿时配翼善冠。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             
                 衮龙袍和龙袍没有区别,衮龙袍俗称龙袍,又称衮服、衮衣、黄袍、吉服,与冕服合称衮冕。是明代皇帝、皇太子、亲王,所穿的常服,绣着团龙图案之圆领袍,穿时配翼善冠。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

衮龙袍和龙袍的区别

2. 衮龙袍和团龙补服有什么区别?

1、穿着对象不一样。
衮龙袍即俗称的龙袍,是皇帝、国王、皇太子一类的高级贵族常用的朝服。而团龙补服是清代亲王、郡王的常用朝服。
2、花纹不一样。
衮龙袍,是以九条龙绣成的,团龙补服是左右两肩及前后绣四爪金龙,底服为黑色。
3、衮龙袍的绣龙的部位与团龙补服不一样。
团龙补服应该是在衣服前面正中间,衮龙袍应该是在龙袍周边,中间也可能有,如袖口、衣领、下摆。

扩展资料:
团龙补服的来源:
雍正三年(1725)三月七日,当 天津卫正式设立321年以后,清王朝为了适应天津不断地发展,将天津三卫合并,改为天津州,归河间府管辖,从此天津迈出了成为中国最重要城市之一的第一步。由此,天津由一个军事重镇逐渐向一个行政区划转变。
也许这对当时的老百姓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当时天津的官员,可以说是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管理天津的官员“升职”了。
每一块‘补子’的样子都是不同的,根据当时记载,天津设州后,最高的行政官员是一名‘知州’。根据清朝的官制,这员官员的‘行政级别’就是五品,或者是从五品。五品官员的‘补子’上面绣着一种名叫白鹇的禽类,在前胸的是由两片拼在一起,后胸是一块整片的。
这是因为清朝穿的是对襟衣服,就是咱们现在的衣服一样,在前面有纽扣,所以前胸的‘补子’是由两片组成。“补子”质地极为坚硬,并不像普通布比较柔软。清朝初、中期的补子,制作时的彩线外全都包裹着一层薄薄的黄金或白银,制作完成后,整个补子会比较硬。
但到了清朝晚期,补子基本都是用普通的刺绣线来完成的,质地就比较柔软,但保存极为不便,容易掉丝、脱丝。
清朝时期的官服都是由‘江南织造局’来完成制作的,一般的裁缝是不能制作官服的。线外包金银的叫做平金绣,在夏服上用的叫戳纱绣,只用彩线而线外不包金银的叫彩绣,还有打籽绣等多种方式。
“补服”的质地就好像现在的纱布,网眼状。分左右两片,缝在第二和第四个纽扣中间,官服颜色为石青色,衣服的布料在制作时加入了暗花,呈团状均匀分布在衣服上。而现在的电视我们经常看到清朝的官员们穿着颜色不同的官服,红的绿的色彩斑斓。
其实在当时,清代的官服上自皇帝,下自 九品芝麻官,都是同一种颜色。总的表现是由蓝色向石青色逐渐过渡,到了乾隆年间,补服被明确规定,只能使用石青色,一直被沿用到清末。电视剧里有些官服中出现红绿色的情况在当时是绝对不可能的。
到了清朝后期,因为封建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库空虚,补子也从原来的彩线包金的平金绣,改成了彩绣,金银已经很少用于补子上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的龙袍,最奢华的行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曾是古代最低等颜色之一皇帝为啥还穿黄袍?

3. 衮龙袍和团龙补服有什么区别

衮龙袍是明代皇帝、皇太子、亲王,朝鲜国王、王世子所穿的常服,绣着团龙图案之圆领袍,穿时配翼善冠。皇帝所穿的又称衮服、衮衣、龙袍、黄袍、吉服,与冕服合称衮冕。

衮服最早不是黄色的。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
明代皇帝衮服主要纹饰为十二章,其中团龙12,用孔雀羽线缂制,前身、后身各3(径32厘米),两肩各一(径29厘米),下摆两侧各二(径28厘米)。日、月、星辰、山纹分布在两肩、盘领背部下方和肩部。四只华虫(雉鸡)在肩部下侧。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织成两行,相对排列于大襟上。
清代皇帝穿的龙袍,以明黄色为主,领、袖用石青色金缘镶绲。龙袍上绣有九条龙,其中有一条龙是绣在衣襟里面,《清通志·器服略》谓:“皇帝龙袍,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二》亦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北宋戏曲有《打龙袍》。
在京剧中,戏衣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五爪龙只能用在象征皇家的黄色龙袍上。

团龙补服是补服的一种。补服始于明代,分为方补和圆补两种,圆补用于皇族,方补用于百官。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四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为郡王所穿团龙补服。

衮龙袍和团龙补服有什么区别

4. 清朝大臣赐穿四团龙补朝服的有谁

清代获赏四团龙补者共7 3 人,大体分为恩赏ɺ外交ɺ军功大勋三类。
第一类恩赏者有:马见伯ɺ高其位ɺ李卫ɺ史贻直ɺ朱珪ɺ鄂尔泰ɺ玛呢巴达喇ɺ策登多尔济ɺ绵偲及
嘉庆朝以后的诸王等。他们功绩逊于勋臣的军功,却得到类比勋臣的赏赐规格。赏四团龙补是皇帝个人意愿的表现,赏赐与否不仅受皇帝性格喜好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和获赏者与皇帝的亲疏程度有关。马见伯受益于康熙时千叟宴而得赏四团龙补。高其位是清代因进献祥瑞而获赏四团龙补的第一人也是最后一人;李卫ɺ史贻直ɺ鄂尔泰都是雍正时期的重臣:李卫因秉公执法受赏,清代仅此一例,“ 此虽小事”,但高规格的赏赐表达的是皇帝对先皇老臣的眷顾;史贻直受赏雍正四团龙遗服,乾隆皇帝一席话颇能说明原因,“ 此先帝意也,今朕君臣所共事即先帝事也。卿其始终一节”;鄂尔泰病危时,乾隆亲视榻前,“ 赐上所常服四团龙补服一件命即以此殓”。朱珪是嘉庆的老师,受赏乾隆遗服。以先皇遗服ɺ皇帝常服赐给大臣,其行为本身就带有情感色彩,传递的是皇帝对臣工的信任。其他受恩赏者或是皇帝近臣,或是皇族贵胄:玛呢巴达喇是固伦额驸,其妻庄静固伦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嫡亲妹妹;策登多尔济为蒙古土尔扈特汗;绵偲是道光皇帝的叔伯兄弟;咸丰ɺ光绪朝的诸王因皇帝即位ɺ皇帝大婚ɺ皇太后万寿诸种因素获赏四团龙补,都是恩赏。恩赏的诸种因素中,情感因素占的比重很大。正因如此,获赏者中汉人才占有一定的比例。第二类因外交关系受赏者,如安南国王阮光平,廓尔喀王拉特纳巴都尔。两人都是近藩首领,在乾隆八旬万寿时入朝恭贺寿辰,是两国恭顺臣服的表示,乾隆赏服赐物则是怀柔边远的表现。此赏政治意味更浓。第三类是军功大勋者,如图海ɺ施世骠ɺ孙思克ɺ年羹尧ɺ岳钟琪ɺ隆科多ɺ傅恒ɺ班第ɺ萨喇勒ɺ玛木特ɺ策楞ɺ兆惠ɺ厄敏和卓ɺ霍集斯ɺ明瑞ɺ黄廷桂ɺ车布登扎布ɺ阿桂ɺ福康安ɺ海兰察ɺ长龄ɺ僧格林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