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

2024-05-14

1.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为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今年一季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对各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带来重大影响,宏观经济数据反映的其实是微观主体的冷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不具有历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综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抑制正常经济活动,世界多国经济已出现停摆半停摆状态,国际经贸往来几近停顿。疫情期间的经济运行,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的经济运行不具可比性。所以,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空前考验。本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冲击,我们迅速果断采取超常规的防控举措,不仅在较短时间内阻断了本土疫情传播,也有力保障了14亿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但生命无价,相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短期承压这个代价是必须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当前经济运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目前各地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程。从3月份以来的情况看,各项经济指标正在逐步好转。生产方面,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明显恢复,3月份工业降幅比前2个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4月上旬用电量已同比增长1.5%。需求方面,内需正在不断恢复,一季度投资、消费降幅分别比前2个月收窄8.4个、1.5个百分点。预期方面,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回升16.3个、22.7个百分点,双双重回荣枯线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趋势令人鼓舞。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

2. 大学生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我国经济负增长?

客观来看,2020年会成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跟1929年的大危机相提并论。世界可能会出现新冠前与新冠后的显著差异。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治理格局上将会出现新的、更快的趋势。
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迅速地明朗化,新的矛盾和问题会展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存在,中国的外部环境会出现局部的逆转,内部环境也会由于经济体发展的阶段而出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扩展资料: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精准把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平时不能或者难度比较大的改革可以在这个时候推进,比如市场环境的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国内物流体系的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新基建的加速布局,城市圈战略的推进,等等。

未来中国的发展一定是取决于国内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而不是数量的提升。所以,体制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标准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会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中国调动全球要素资源实现自我的发展。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要继续深入地推行下去,要沿着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持续推进,中国经济才能更好的行稳致远。

3. 大学生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我国经济负增长?

客观来看,2020年会成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跟1929年的大危机相提并论。世界可能会出现新冠前与新冠后的显著差异。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治理格局上将会出现新的、更快的趋势。
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迅速地明朗化,新的矛盾和问题会展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存在,中国的外部环境会出现局部的逆转,内部环境也会由于经济体发展的阶段而出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扩展资料: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精准把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平时不能或者难度比较大的改革可以在这个时候推进,比如市场环境的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国内物流体系的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新基建的加速布局,城市圈战略的推进,等等。

未来中国的发展一定是取决于国内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而不是数量的提升。所以,体制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标准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会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中国调动全球要素资源实现自我的发展。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要继续深入地推行下去,要沿着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持续推进,中国经济才能更好的行稳致远。

大学生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我国经济负增长?

4. 如何理解201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现象?

民生宏观:何以解忧唯有基建
  ①2015年一季度GDP7 %,符合预期,但环比增幅1.3%却是历年最弱的。展望未来,因外需羸弱、房地产下行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拖累,经济内生下行不减,预计稳增长力度会有所加大,二季度经济能否企稳还看稳增长力度。
  ②1-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3.5%,增速继续放缓,未来还有下行压力。房地产销售反弹一方面因去年同期低基数,另一方面因货币宽松和利好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人口和库存压力,反弹可持续性存疑,销售不见真正拐点,不带动库存有效其化,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不断下行;制造业终端需求不足,过剩产能未出清,未来趋势以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为主,制造业投资继续下行;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惜贷抽贷,融资成本高企,私营部门难有资本开支动力。要想投资企稳,只能依赖基建投资加码。
  ③一季度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出口稳而不强。对内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不断攀升,再加上融资环境偏紧和劳动力成本制约,出口内生增长动力不强。未来出口的关键看“一带一路”推动下新的贸易区域拓展。
  ④1-3月社会零售增速10.6%,继续放缓。首先,房地产销售下行,促使家具、家电和建材装潢等消费均放缓;其次,前期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缩,居民收入增速乏力将后周期影响消费。最后,“三公”消费和反腐对消费负面冲击还未结束。
  ⑤经济下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人口红利消褪,低端劳动力供给收缩,国民收入分配向劳动力倾斜,促使服务业、消费等第三产业继续高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经济转向技术进步,工业增加值虽然惨淡,但高端装备[4.50%]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
  ⑥展望未来,二三季度经济仍有内生下行压力。首先,尽管货币宽松,但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实际利率依然高企,私营部门很难有内生的资本开支动力;其次,尽管支持下地产政策频出,房地产销售也似有回暖,但可持续性尚待观察,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积意味着房企短期内还将继续去库存,投资反弹至少也得在今年三季度以后。再次,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繁荣留存的过剩的重工业产能将长期面临去化压力,进而制约资本开支。最后,制约出口的实际有效汇率攀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贸易再平衡等内外部因素短期不会有改变。
  ⑦经济内生下行压力大,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建投资将驰援托底经济。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PPP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再结合近期政策风向:政策性银行改革+信贷抵押再贷款+总理强调定向调控,PSL和再贷款等定向宽松措施也渐行渐近。
  申万宏源: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
  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对此,申万宏源表示,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
  申万宏源表示,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持续呈现通货紧缩状态。按照政策滞后期以及历史经验,通货紧缩会呈现自我加强的趋势,至少六个月内难有实质性改变。随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效益下滑,产品销售困难,企业经营困难。
  此外,申万宏源强调,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前两个月同比增速仅1.7%,主要税种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全线下滑,财政收入压力加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我们在春季报告中明确提出保增长将是二季度头等大事,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要实现保全年7%的目标,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稳汇、降息、降准、增支、减税五个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资的力度都将明显加大。经济低迷,物价低位的形势,4月份一次降息和降准仍值得关注。
  “中央再提城镇化,城镇化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建议重点关注37年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地下管廊东北新疆福建云南建设的部署。”申万宏源指出。
  汇丰屈宏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经济增速和通胀率双双持续下行,表明总需求小于供给能力,出现产出负缺口。改革调结构能提高效率增加潜在生产能力,但不能解决需求不足和产出缺口问题。货币财政政策宽松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但却是扩需求稳增长的有效工具。因此,改革和宏观政策调节不能偏废。
  “眼下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屈宏斌说。
  华泰宏观点评3月和一季度经济数据:经济急速下行 政策加码发力
  一、一季度经济加速下滑,货币加码财政基建发力:一季度GDP增长7%,基本符合预期。一季度GDP环比折年仅5.3%,经济增长动能大幅下降。经济下行符合我们此前预判,通缩稍有缓解但依然严峻,出口大幅低增,工业、投资、消费全面低于预期,14日公布的货币信贷社融数据同样显著低于预期,预计二季度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友好,货币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财政和基建投资则将发力稳增长。正如我们2014年11月11日公布的中长期预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加速下行至7%,二季度经济在政策扶持下企稳,三季度将走平或略有下滑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持续性。
  二、工业大幅回落,运输设备是亮点:3月工业增加值仅5.6%,大幅低于6.9%的一致预期,一季度工业增加值6.4%,较14年全年8.3%出现大滑坡。3月发电量下降3.7%,钢铁增长3.6%,汽车增长3.5%。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权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增速的下台阶是趋势性的。分行业看,3月上游的采矿业增长1.4%,中下游的新兴制造增长分化,通用设备增长2.4%,专用设备下降0.2%,汽车6.3%,运输设备15.5%。
  三、投资低迷,基建发力:1-3月固定资产投资13.5%,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8%,制造业投资增长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地产新开工投资增长8.5%,新开工面积增长6.8%,销售面积下降9.2%,销售额下降9.3%,地产部门在一季度仍继续回落,是否能像我们预期的能在二季度初企稳仍有待观察。行业继续分化,上游的采矿业下降4.1%,中下游的新兴制造投资相对稳健,其中通用设备增长8.6%,专用设备增长9.4%,汽车增长7.6%,运输设备增长8.3%,电气增长13.4%,计算机增长18.3%。
  四、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主要由4个原因导致:经济低迷,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进而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物价低水平运行,物价的低迷制约了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反弹;反腐和八项规定制约消费,餐饮消费的增速仍然远远低于八项规定之前的增速;实际利率下行幅度不够,制约了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但是势头较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是板上钉钉。

摩根士丹利华鑫章俊:稳增长力度或加码
  国家统计局公布1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其中GDP增长7%;工业增长6.4%,其中3月份增长5.6%;投资增长13.5%;消费增长10.6%,其中3月份增长10.2%。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表示,GDP增长符合预期,稳增长力度或加码。
  章俊称,一季度GDP增长7%的数据符合之前的预期。他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章俊指出,数据也反应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弱的事实,他认为这跟之前PMI等数据表现也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基建投资增加,对此,章俊表示,这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基建等方式来拉动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决心。
  章俊强调,四月份开始,去年四季度的基建等项目的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政府在稳增长方面的力度也会加码。

盛来运:当前紧要任务为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
  国务院办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盛来运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居民消费价格和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生动力加快孕育,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盛来运:经济处在新旧动力转接关键阶段回落正常
  国务院办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于一季度增速回落问题,盛来运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还是在预料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曾提到,今年经济运行的困难比去年要多,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确实如此。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内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而且它们的汇率政策也不一样,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经济的贸易量复苏动力不足。有一个指标“波罗的海贸易指数”,3月末只有600点,比年初减少了21.6%。这说明世界整体的贸易,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出口。
  第二方面,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
  对于一季度经济速度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之中的。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5. 如何全面看待2020中国经济负增长

客观来看,2020年会成为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节点,跟1929年的大危机相提并论。世界可能会出现新冠前与新冠后的显著差异。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治理格局上将会出现新的、更快的趋势。

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迅速地明朗化,新的矛盾和问题会展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存在,中国的外部环境会出现局部的逆转,内部环境也会由于经济体发展的阶段而出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精准把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平时不能或者难度比较大的改革可以在这个时候推进,比如市场环境的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国内物流体系的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新基建的加速布局,城市圈战略的推进,等等。

未来中国的发展一定是取决于国内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而不是数量的提升。所以,体制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标准的、开放的市场体系会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有利于中国调动全球要素资源实现自我的发展。对外开放、对内改革要继续深入地推行下去,要沿着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持续推进,中国经济才能更好的行稳致远。

如何全面看待2020中国经济负增长

6.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


7.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负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为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此,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表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对各国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带来重大影响。
也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宏观经济数据反映的其实是微观主体的冷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第一,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不具有历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综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抑制正常经济活动,世界多国经济已出现停摆半停摆状态,国际经贸往来几近停顿。
疫情期间的经济运行,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的经济运行不具可比性。所以,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第二,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空前考验。本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冲击,我们迅速果断采取超常规的防控举措,不仅在较短时间内阻断了本土疫情传播。
也有力保障了14亿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会秩序安全稳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但生命无价,相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短期承压这个代价是必须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第三,当前经济运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复。目前各地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程。从3月份以来的情况看,各项经济指标正在逐步好转。生产方面,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明显恢复,3月份工业降幅比前2个月大幅收窄12.4个百分点。
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3.9个百分点,4月上旬用电量已同比增长1.5%。需求方面,内需正在不断恢复,一季度投资、消费降幅分别比前2个月收窄8.4个、1.5个百分点。预期方面,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回升16.3个、22.7个百分点,双双重回荣枯线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趋势令人鼓舞。


第四,强大国内市场正在有力发挥托底支撑作用。我国拥有14亿人的大市场,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市场纵深和回旋空间巨大。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不少企业顺应防控需要,迅速开展技改扩能和转产扩产。
一些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工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保持了正增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行业快速发展,线上课堂、网上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成长迅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13.2%。
一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在就区域总部落户中国等加快洽谈进程。这些逆势成长的新增长点增长极,都展示出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第五,宏观对冲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并将持续发力。为应对疫情冲击,前一阶段在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我们也注意到,受国际疫情“二次冲击”等影响。
国内供需循环还没有完全畅通,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一些个体工商户停业歇业问题还比较突出。对各类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感同身受。下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
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生存发展能力,切实稳定经济运行。“总体上看,这次疫情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
严鹏程强调,我们相信,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支撑,通过宏观政策对冲,畅通经济循环,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克服眼前的困难,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客观看待2020年一季度我国负增长。

8. 为何我国经济在2020年能够迅速扭转一季度大幅度下降的不利局面?

今年,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

在疫情影响下,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力逆势而上,为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新的模式和模式,如网上购物和商品直播继续流行,而新兴的在线办公、远程医疗咨询和在线教育的需求非常强劲。”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在全球经济动荡和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率先实现稳定和反弹,有“三大支撑”。

第一,中国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协调,有效促进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恢复。二是灵活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实现“六个稳定”、“六个保证”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我们采取主动毫不动摇的开放措施,稳定了对外贸易、外资和供应链,也稳定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预期。

疫情防控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中国在不放松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努力做到“六稳”、“六保”,充分调动供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