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可以学国学?

2024-05-06

1. 到哪里可以学国学?

第一,每周六上午9时《论语》免费学习班: 
  时间:每周六上午9时——11时30分。 
  上课地点:海淀区蓝靛厂清真寺西边小亭,如遇雨雪天气,将转到晴雪园小区3号楼2单元B1C。 
   
第二,每周六下午北京公益国学家长俱乐部免费讲座 
  时间:每周六下午14时开始。 
  地点:少儿国学培训班二部:西三环北路久凌大厦北楼412室。 
   
第三,每周日下午《诗经》免费学习班 
  活动时间:每周日13时30分开始。 
  活动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高粱桥斜街长河湾59号希佳文化中心多功能厅 
   
第四、每周日下午《易经》免费学习班 
  活动时间:每周日4时开始。 
  活动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高粱桥斜街长河湾59号希佳文化中心多功能厅 
   
第五:每周一晚间《金刚经》免费学习班 
  活动时间:每周一7时开始。 
  地点:海淀区蓝靛厂中路晴雪园小区3号楼2单元B1C。

到哪里可以学国学?

2. 国学网的国学网简介

国学网:互联网上以国学为主题的网站,统称国学网。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网站越来越多了。

3. 如何学习国学

人学到知识就应该常常去实践,去体悟,这就是古人说的修身。儒学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放在第一位,可知涵养正气,修练品德,开启人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立业之基础。
现在有许多人,把国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象学化学物理一般,似乎能背下来,了解意义就说学懂了。所以他们喜欢寻文字中的奥义,谈玄论道,但不喜欢去实践,认为这些太简单了。更有一些人喜欢研究玄妙之学,以为是脑子灵光,但究其实其基础很薄弱。他们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没有领悟到国学的深理。孔子说,如果他五十岁以后能学易,就能无大过了。可见孔子学易的目的是为了明人生,使自己的修为中少犯过错。孔子如此大的学问,他要象普通人一样学易还不容易,但他学易是想确确实实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有以前深厚的修为,去详研易理而深悟宇宙,最后而知天命。孔子的修养是一步一步的,不可能一步而能登天。
国学之学习其实并不难,非常简单,如扔一块石头一般。佛家有一小故事,有位禅师对僧人们说,学佛其实很简单,就象举起自己的双手一样容易,就让这些僧人练习举手,日日练习,不得间断。这些僧人开始还都在练习,日子一长就怀疑了,说这不是佛法,都不练了。只有一位僧人,他不顾别人,独自一人坚持不懈。终于这位禅师对坚持练习的僧人说,你已经悟到佛法真谛了,并传其衣钵。《论语》中一些理也非常简单,如不要巧言,要时时省察自己,对朋友要讲信等,人人都能做得到,是平常朴素平凡的道理。但正因为其理朴素而平凡,却包含着真理。人可以一时能行善,但要坚持行善就难。坚持就是修养,克服自己暴露出来的缺点,使自己心态趋向于安和镇定,而少为外界私心所干扰。但很多人就是如此,因为简单而不去行,不去实践,所以失去了修养的基础,如此就无法进阶学问之门了。
做学问,人们常说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莫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能知已的人是智人,知已就能知人,就能知宇宙人生。学问除多闻,多问,还需多思,如此疑惑大解也就是心悟了,此悟是在实践中来,而生真知。《论语》中“贫而乐,富而好礼。”这就是一种淡泊名利,心境安然的超然心态,如此心态,不以物喜不以物忧,心宁而思畅,是大智慧者修养。人无忧,则思无滞碍,能通明观察,而得常人所难理解妙理,这就是为什么修身能开启人智慧的原因。人的行为合于道,顺于天时,心态必定是顺畅的,他们比没有修身的人智慧高是合乎常理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非常朴实的一句话,有人说这话太简单了,我真想说他几句,简单吗?理解是简单的,但理解又什么用呢?就象僧人举手一般,最后没几个紧持到最后。这句话在修养中非常重要,修身就是要时时反观自己,知道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时时加以纠正,如此学问才会长足进步。一个人做学问,最怕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外境一来,就放纵自己,不反省自己,稍有些长进,一放纵,老毛病又犯了,不但于学问无进,并且使老毛病更加顽固,做学问人于此不可不慎。
现在人开始懂得了,人心应该向善,一步步完善自己。千里之足始于足下,百层的高楼都是一砖一瓦添加上去的。人们在学问之初不要好高骛远,应从实际里地简单做起,使自己确实感到有体会,确实感到“乐在其中”。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

如何学习国学

4. 怎么学习国学,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读一读三字经,弟子规 为基础吧

5. 国学怎么学?

学这些最好要有个老师带,可以随时传授及解决疑问。
首先自己要先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否则连字面意思都看不懂,甚至连读都读不通。
其次要从基础学起要了解这些文章所讲的基本意义及指向。
再次要迂回着去学习,要去看看其他人的注解,看看其他人的理解,再配合自己的想法与实际体会,才能有更多的体悟。
最后要持之以恒,不是看了一两天,学了一两天就能成为大学问家的。
国学究竟应当如何学?具体来讲,它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从知识谱系上看,国学以经、史、子、集四部为主干,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戏剧、书画、音乐、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星象、数术等等。
从内容上看,国学大致涉及学术和技艺,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从上层精英传统到民间习俗文化,都可看作国学的范畴。
从根本上说,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国学不适合快餐式的学习,也不应当游离于国民教育体制之外,或者成为英语学习余暇时的填充。二是价值层面。按照梁启超的说法,国学是我国两千年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些哲理或格言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需要了解并接受它,才不至于和这个社会产生隔阂。
可以说,国学主要是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从而克服日渐萎缩或失落的人文精神,只有将当下的国学学习回归到寻找传统文化价值主题的应有立场,才真正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因此,国学的学习不应是仅仅停留在读经吟诵、琴棋书画这种技艺的层面之上,还应当继承“国学”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生存智慧与治国方略。
国学中所蕴含的绝非是简单地“子曰诗云”,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国学的价值主题,亦是国学学习的精神要义。三是民族层面。就其概念的提及而言,“国学”始之清末西学东渐的特定历史时期。当时,为了在西洋炮火中抵制全盘西化的思潮,唤起国人的民族觉醒,一些仁人志士倡导国学,并将“一国所有之学”与民族兴亡联系起来。
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故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仍立者也。
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
可以说,国学从其产生之始,就不仅仅是一个学问或者学术概念,它更多的是内含着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文化的理性与人文传统,通过增强民族自主精神和自信力,从而达到振兴国家并与西方列强相抗衡的目的。
因此,国学的学习需要尊重自己的大、小传统,需要在增强文化自信中增强民族自信,更需要在找回我们自身文明的同时,摆脱以西方话语体系来看待中国问题的态度与立场。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国学与西学并非势不两立。
事实上,任何单一的文化体系都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需要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和精华为我所用。
因此,我们今天的国学学习绝不意味着简单的文化复古或盲目排外,而应当从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吸收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成分或养料。当然,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但如果寄希望通过复兴国学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则是不现实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与传媒普及程度在全球迅速增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也难以预料的新时期,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前,以农耕经济和家国政治为依托的国学体系自身亦有着不能承受之重。
因此,国学学习的旨意在于进一步弘扬发展中华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
国学该怎么学.天涯[引用时间2018-3-7]

国学怎么学?

6. 如何学国学

概论类推荐书目
1,章太炎《国学概论》


中华书局版 “跟大师学国学”系列
这是我接触国学读过的第一本书,一本很薄的小书,很不起眼,翻开后却发现“腹内有乾坤”。

《国学概论》一书中,章太炎先生首先阐述了自己对国学之本体的理解,以及研究国学的方法的独特见解。之后便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哲学、文学的派别,对各派别之源流发展以及区别都作出了系统地梳理。因为此书是章先生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故而文字浅显易懂,读者能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中,就能对国学各派别有比较清晰的一个框架认识。附录之中,也有很多关于国学的精辟论文,值得一看。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再好不过的了解国学的入门之书。
2,章太炎《国学讲演录》
中华书局版
此书也是章太炎先生的讲演辑录,但与《国学概论》又有所差异。《概论》偏重对国学之派别的分析梳理,而此书对国学各部的分析更加全面详尽。
书中分别阐述了对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学以及文学的略说,不仅有对其派别的梳理,对各派的代表人物、经典著作、发展源流等,章先生都给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有争议的一些话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读此书确实让人启发颇多,受益匪浅。

3,曹伯韩《国学常识》
中华书局版
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国学知识点的百科全书,对于国学的诸多方面都有所涉及。

《国学常识》一书,对与国学有关的常识进行了十分详细全面的介绍。首先概述国学,描绘出一个国学的基本轮廓;之后阐述研究国学所应有的基本方法,即对小学、考证学相关知识的阐述;再之后则分述国学中的经、史、子、集四部的基础知识,并分别详细阐述其发展演变,同时也分析了佛学相关的知识;最后略述中国历史上的科学艺术。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多个学科相结合,可谓包罗万象。
4,钱穆《国学概论》

九州出版社版
钱穆先生是自成思想体系的大家,对于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此书是在其开设的《国学概论》一课讲稿基础之上校勘修订而成。
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本书的目的即是“使治国学者知古今学术流变之大趋”,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学术(经学)方面的发展脉络,从孔子与六经发端,一直梳理到清末民国之际的主要学术思想,在字里行间阐发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对于意欲了解中国几千年来学术流变以及研究钱穆先生思想的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著作。

5,胡怀琛《怎样读古书》
中华书局版 “跟大师学国学”系列
《怎样读古书》其实是由两本书合为一本的,都是胡怀琛先生的作品,分别是《古今读书法》和《中国先贤学说》。前一本书向读者介绍了阅读古书的意义何在,不仅提供了自己阅读古书的方法,而且罗列了许多工具书和文献资料,提出读古书要做到“精、博、通”三点;后一本书则论述了自己对于中国古代先贤学说的梳理和个人理解,虽然并不能代表主流意见,但是可备一说。
我个人而言是只推荐前一本书的,但是如今市面上只有合订本,似乎还没有单独出现的版本,只好向大家推荐此本。对于后一本书,大家可以略看,了解即可。

6,梁启超《读书指南》
中华书局版 “跟大师学国学”系列
梁任公此书,同样是两部书的合订,前者是《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列举了思想类、政治史、文献学、韵文、小学等典籍的重要书目及对于各类书籍总的阅读方法;后者是《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对于《论语》、《孟子》、《韩非子》、《荀子》、《史记》、《左传》乃至《诗经》、《楚辞》等经典文献,做了详细的解读和指点,对于著作的成书、谋篇布局、以及该如何去深入阅读这些传世经典的方法门路,都不厌其烦的予以说明。不仅如此,书后附录中有梁任公关于研究国学的门径之谈,可谓高屋建瓴,给后世学者以启发。

总之,此书与《怎样读古书》既有相近之处,又有独到的阅读方法,二者结合阅读,便可认识到阅读古书的具体方法了。
7,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版
欲研究一门学问也好,了解一部经典也好,都需要阅读,而阅读的,无论典籍还是研究著作,都属于文献范畴。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是许多学校文学院的必备教材,由此可见其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先生此书,既概括的解释了何为“文献学”,文献学的研究目的为何,又对于目录、版本、校勘等具体的学问进行了阐发。

此书因为专业性较强,一般读者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过此书之后,再阅读文献时,就会产生主观判断,比如文献的真伪、版本问题,甚至对于选购收藏古籍,都会有所帮助。
8,柴德赓《史籍举要》
北京出版社 “大家小书”系列
很多朋友对历史感兴趣,常常会问我怎么选择历史书籍,读什么样的书好。我也曾专门写文章列举过史学方面的推荐书目,但是又有人说,那么有什么好的古代史学典籍推荐吗?对此,我就不推荐了,因为《史籍举要》一书,已经推荐的很详细了。

作为陈垣先生的学生,柴德赓先生《史籍举要》一书,分门别类的对于古代的史学典籍列举了经典之作,分为“纪传体类”、“编年类”、“纪事本末体”等类别,恰似一本史学工具书,当读者不知道该看什么书时,便可以翻开这本书,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别,来进行选择阅读。
我们要擦亮眼睛,择好书而读,不要被某些自称大家的畅销之作而迷惑。
但潜心研读,莫急功近利!

7. 怎样学国学呢?

先不要看书,因为如果没有长期深入学习,刚看时会显得枯燥。建议先看于丹等人讲的论语、庄子、孟子等。听过一些后,对国学有了一些理解,再看书。
学儒家,建议看《论语》与《孟子》;学道家建议看《道德经》;其它的墨家、法家等就看你的兴趣了。不建议看太多,因为各家思想有比较大的差异,看多了反而对你的理解造成困难。
其实学国学主要学什么?学的是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体系里,儒家思想还是比较好的。

怎样学国学呢?

8. 怎样学国学

国学入门推荐去看看梁启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网上就可以下载到,如果真想学习国学,首先建议要先学学训诂,这个再往上搜搜就可以了解到,因为中国古文是一字多义,往往一个字涵盖多种意思,精简却意义深远,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是必备的,它对于理解先秦时期中国文字的本义或者说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看儒家数目,可以就朱熹理学说的从《大学》入手试试,结合朱熹的《四书章句》,还有王阳明的心学《传习录》等也可多看看,其次就是《孝经》、《礼记》、《论语》等等,道家自然是《老子》《庄子》,释家数目也偏多《金刚经》《心经》怎样都可以,可多看些名家评论,各朝代的对于经典的注疏,再综合自己的看法,学国学要放的开,眼界开阔,结合当下时代来看,可以天马行空,但要收放自如,如中庸一样进退有节,而对于《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可暂时略过,只闲暇时翻阅,虽不必读,也推荐阅之,只闲暇时分稍作理解而已,可直接进入国学之海,探索奥妙,愿你学有所成
   最后送你一句话: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