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2024-05-10

1. 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概括的: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3,中国经济对国际贡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已处世界首位
4,就文化来说,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的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已体现中国文化已推向了世界。
详细点的: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2. 想要探究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摘要】
想要探究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可以从经济,军事,外交这几个方面入手【回答】
我需要写“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的中期报告【提问】


我需要开展哪些工作?【提问】
收集资料,就从我说的这个方面开始就可以,上网查询【回答】
那除了“搜集资料”这项工作呢?还能不能再加些别的工作,我觉得有些少吧【提问】
您可以采访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如果有条件的话【回答】

3. 什么经济将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以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背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我们有幸学习到这门课程,可以从教育经验的层面,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现状及水平,增《育理论素养,补充相应的知识信息,同时参照教育实践的需要,提高自己对于教育现实问题理论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水平,增强教育从业者的基本素养。【摘要】
什么经济将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提问】
您好,非常高兴为您回答这一道题目。从体制看:民营经济的贡献率高于70%,国有经济不足30%;
从行业看:能源重化工,交通电讯,是主导地位:
从产业结构看: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回答】

现代教育思想是指以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背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我们有幸学习到这门课程,可以从教育经验的层面,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现状及水平,增《育理论素养,补充相应的知识信息,同时参照教育实践的需要,提高自己对于教育现实问题理论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水平,增强教育从业者的基本素养。【回答】

这边上面这个答案,您看如何呢?【回答】

什么经济将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4. 不同经济形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世界经济发展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交换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与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世界经济发展史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心是后移的。产业结构具有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化的特征,其演变重心大致为: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轻重结合的高技术加工业—现代服务业。而第三产业、服务业恰好是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依各国经验,一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高低与该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呈正相关。因此,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偏低,其产值地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和经济水平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但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且产出占GDP的比重也没有明显扩大。
  经研究发现,我国于80年代曾有效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也有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进入90年代,第三产业比重没有明显增加,第三产业、餐饮业的份额也仅在8%徘徊。反映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整体偏低。
  3、第三产业地位偏低的深层原因。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偏低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这使得在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以后,随着对第三产业领域控制的放松,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类型的资本及劳动力大量涌入第三产业产业,其中尤以个体第三产业为甚。这种变化在推动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第三产业企业细小化程度加剧、规模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程度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第三产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另外,第三产业活动本身的特点,如第三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过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等,也在客观上对那些资本量小、资产专用性较弱的投资形成较强的吸引力。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并不特别需要体力和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因而,自然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一条重要出路。结果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的第三产业企业中,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严重细小化、分散化的趋势。
  最后,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用就是加快了生产者的流通速度,分散了生产者的风险,使购买者方便经济地购买。因此,第三产业产出只有与其它产出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决定了第三产业产出的增长要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其他产业的增长。
  综上,说明我国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深刻认识到商品流通业对启动市场、促进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作用不仅表现在产出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同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孕育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均有重要作用。
  1、第三产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衔接和协调的作用。从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发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障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生产者与消费者无法在价格上达成一致,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之间缺乏一个缓冲和协调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主体就是独立承担流通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第三产业组织。他们是对最终交易价格最有发言权的市场力量,可以起到使供求价格趋于协调的衔接作用。
  同时,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占主要地位,各种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出售产品和获得资源。生产的发展要看市场,以需定产,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谁越接近于消费者,谁就越能正确了解消费者,越能捕捉准确的需求信息。因此,第三产业对生产、消费起到能动的调节作用。
  从消费者角度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物流配送业发展,同时新的零售业态的出现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金钱成本,相应地增加了消费者的闲暇,更大程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2、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劳动力供给大国,在经济改革中,中国社会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失业问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便尤为重要。
  必须强调的是,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吸纳的作用和能力是有边界的。首先,过多地吸纳低素质劳动力对第三产业发展不利。第二,一定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也是受当时的社会规模及社会化、专业化程度制约的。在制度体制尚未健全的经济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无限扩张容易导致第三产业流通秩序严重混乱,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同时,应加强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并注重第一、二产业发展对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在18世纪的英国,推动工业革命的真正动力是第三产业贸易。在当时,生产规模的扩张极大地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是第三产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大、相对集约的趋势与消费购买量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商品空间、时间以及具体品类、特色上产生的矛盾呈日益扩大之势。这就要求第三产业组织在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必须以一定速度增长以匹配工业、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要求。
  某项产业能否顺畅地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正常运转,而且还决定着相关产业链能否正常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与市场之间越来越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第三产业无疑是充当这一角色的重要力量。
  4、第三产业具有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和完善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反馈消费者需求信息的第一道环节,最终产品的价格也是在商品市场上形成的,各类要素市场能否清晰无误地反应和折射需求并有效定价,在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商品市场的价格机制是否及时性、准确性和效率性。因此,没有发育成熟、富有效率的第三产业体系和中介组织,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5. 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什么主导?

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拓展资料:大国经济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大国经济”的含义,应该从宏观上分析大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学者曾经进行过有益的探索。西蒙·库兹列茨以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印度、巴西等20个大国为样本,分析了大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征:首先,大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性比小国要大,它是由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组成的;其次,大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比小国要小,即使外贸比重很低也能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霍利斯·钱纳里和莫伊思·赛尔昆专门研究了1950~1970年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巴西、南非等24个大国的实证分析,从五个方面揭示了大国的特点:一是大规模最明显的效益反映在生产形式上,形成了一种比较平衡、变动较少的国内生产模式;二是大规模和低出口对资源配置的主要效益,要求这些国家在发展的较早期改变经济结构;三是大国的投入和储蓄水平比较高,导致经济增长稍快;四是大国一味注重内部发展问题,形成一整套具有广泛后果的内向政策;五是大国的工业劳动力和城市化程度超过小国,教育水平也略高干小国。其大国的经济增长要素的规模比较大。大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比较丰富,金融资本积累的规模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印度、中国、巴西的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分别为35700亿美元、31800亿美元、11100亿美元,远远高于规模不很大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的2900亿美元、德国的3400亿美元,更是那些小规模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人口众多和面积广阔是大国的首要条件,大国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都很丰富。根据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的人口为13.692亿,国土面积为960.1万平方公里;;印度的人口为11.66亿,国土面积为328.8万平方公里;美国的人口为3.07亿、国土面积为936.4万平方公里;俄罗斯的人口为1.40亿,国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巴西的人口为1.99亿,国土面积为854.7万平方公里。其大国的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独立。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经济的要素比较充裕,产业布局的空间比较大,因而往往会建立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如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部门齐全,较早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和印度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展经济,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遵循“独立自主”的方针,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其大国的非均衡增长和区域经济差异。大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资源状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在经济增长中会表现出比其他国家更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20世纪90年代的印度,富裕地区的人均GDP大约是贫穷地区的5.7倍。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量均GDP的比率为2.63,东部省份江苏和西部省份青海的实际年均GDP增长率分别为11.13%和5.7%。即使是美国这种发达大国,区域差距同样存在,1994年阿拉斯加州的人均GDP是密西西比州的3.2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有时会缩小,有时还会拉大。

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什么主导?

6. 简要论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1、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联系:将国际公法规范按是否调整经济关系分为两类,其中用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 
2、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区别: 
(1)权利与义务的主体不同。国际公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国际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经济组织、民间国际商务组织、国际商务仲裁机构以及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 
(2)调整对象不同。前者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非经济关系;后者则调整各类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3)法律渊源不同。前者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后者除了调整经济关系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外,还包括国际惯例以及各国国内涉外经济立法。

7. 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 
二、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去年以来,我国通胀预期压力一直在加大,特别是四季度后物价上涨较快,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对通胀问题,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第四季度,我们就提出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去年我们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一季度情况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许多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加剧趋势,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还在加大。受全球流动性充裕、美元走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灾害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原油期货价格攀升至两年半以来的最高点。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二是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三是要素成本涨幅加大。今年劳动工资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我国物价总水平仍然处于可控区间。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翘尾因素比新涨价因素影响要大一些,新涨价因素中也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总的来说还是一种结构性上涨。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库存充裕,当前小麦苗情长势较好,夏粮有望获得丰收,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进口增速较快,稳定物价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做好价格工作的信心。
三、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当前,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这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央加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应该看到,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推进,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不合理需求得到一定抑制,市场出现了一些降温迹象。这说明,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是正确的。也要看到,当前市场仍处于相持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与调控目标和群众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有的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地方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措施也不够有力,总的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抑制不合理需求外,还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要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财政为此拿出1030亿元,但光靠中央财政是不够的。各级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并优先保证用地供应。要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避免寻租和暗箱操作,促进这一制度长期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督促开发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如期推出全部房源并明码标价上市销售,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是保持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并始终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要切实做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衔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

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8. 在国家经济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是什么?(简答题))

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国有企业是国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控制全部或大部分资产,或国家具有所有权,但原则上不直接参与经营,而由企业自主经营企业,国家主力发展。拓展资料:1、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_衅笠凳枪窬梅⒄沟闹屑崃α浚侵泄厣缁嶂饕宓闹е2、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的标准:一是政府持股超过50%,或者少数持股,但拥有控股权;二是政府任命董事会成员,比如企业董事会成员、企业管理层或企业监事会;三是政府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包括涉及公司业务活动的重大决策,以及影响公司的商业决策及运营活动,比如设定企业所销售的货物、服务价格等;四是企业对政府有财政依赖或商业依赖,比如持续性的财政补贴,优先获取土地或原材料,依赖政府购买企业全部商品或服务等。3、国企编制是编制中的一种,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勤编制,国企编制就是指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用工编制,直接和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员额编制以及国企编制。首先通过招聘或社会招聘,通过层层审核、审核、面试等规范化环节进入企业国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即国企正式员工;员工与派遣公司或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属于劳务派遣工;国企与员工签署聘书,属于聘用制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