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后感?

2024-05-10

1. 观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后感?

我一个人去兰馨悦立方影城看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用初级管理员资格免费兑换的电影票。电影开始前找了3家全家便利店终于找到可以免费兑换周末去哪儿APP送的湃客拿铁咖啡的店。兰馨影城和悦慢来的客人很多,我周末没事就来看看电影。毕竟家门前没有大桥下一群鸭给我数,我也不会找人一起抓泥鳅,更不会看附近小狗追着小蜜蜂。这部电影和《长城》一样也是明星荟萃大牌云集,最大特点是沪语对白台词为主。影片上映前网上已经开始宣传导演本来就没打算让观众看懂,而且有上海版《教父》的意思。这牛逼哄哄的一定要去见识一下是否故弄玄虚。作为旧上海背景的电影和电视剧其实拍过很多,光《上海滩》就拍过好几个版本。所以故事其实没有多大新意,葛优演顶多算上海瘫。大上海十里洋场是冒险家的乐园,租界林立鱼龙混杂,正所谓乱世出枭雄,这次故事主人公陆先生讲的又是杜月笙。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老上海滩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大佬;他出身低微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是上海滩黑社会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传奇人生。从一个没文化的水果店店员变成一个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流氓大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言归正传讲电影。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陆先生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轮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车。没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过是下意识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没有值得记述的事件或说过的话,他基本没再说话,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终于走向自己的沉默。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帮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际花不知所踪,日本妹夫死在上海,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处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杀死二哥。战争惨烈,战争终于结束。他轻易选择沉默,因为伤口无法弥合。罗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费的时光。
      本片以蒙太奇的叙述手法先从1937年大战在即上海开始再倒退回1934年开始叙述故事到抗战前后来回穿插描述犹如8字型的讲法,对于看电影不太仔细的观众来说是个考验容易错过线索看不懂。故事当然是杜撰的,人物原型历史上基本都是有的,陆先生(杜月笙),北方客(黄金荣),电影明星吴小姐(胡蝶),没出过场的戴先生(戴笠),老二(张啸林),韩庚那个角色感觉像电影明星(赵丹),不过人家可没有风流被杀。小五是杜月笙五姨太京剧名角(孟小冬),可没有做过刺杀的事。小六是黄金荣姨太京剧演员(露兰春),人家是被迫结婚,后来爱上别人离婚的。英年早逝但是没有水性杨花被囚禁做过性奴。历史上是胡蝶对丈夫说着类似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台词。杜月笙妹妹好像小时候家里穷就送人了所以没有什么日本间谍妹夫这事。和浙江督军儿子为女人闹出事的是黄金荣不是胡蝶老公。我认为电影是通过一个上海滩大亨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和周边人命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上海从繁华到落寞的变迁。罗曼蒂克代表的是上海纸醉金迷中西合璧特有的海派气质,而消亡代表了战争对一个城市的破坏影响。片中王传君和杜江扮演的马仔在开始部分很出彩,沪语的对白台词有些少儿不宜,但表演的很自然。葛优演的流氓大亨表面不温不火实则运筹帷幄心狠手辣不露声色,把一个江湖老司机表现的淋漓尽致。毕竟不是喜剧角色表演不能太夸张,假头套做得很逼真。闫妮扮演的管家和介绍的杜淳扮演的杀手像是国民党安插的特工,管家除了安排伙食以外还帮戴笠做说客,做事沉着冷静说话滴水不漏确实不同常人,所以说不要招惹王妈。浅野忠信是这部戏的反派人物,一个说着上海话娶了上海老婆结婚生子的日本人。自称自己就是上海人,对破坏上海的人会和他们拼命。但晚上实际天天做日料吃,搞得像深夜食堂一样并非入乡随俗。嘴巴说得好听行动说明了难忘自己的日本人身份。作为一个潜伏的间谍当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谈判那场戏弄得两败俱伤连高官也可以牺牲,说明在军国主义的观念里战争中大家都是棋子少了谁都不要紧。虽然不是虹口日租界但门口站岗那么多日本兵,正常情况下叛徒老二张啸林已经做掉了陆先生的保镖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陆先生能全身而退?这分明是渡部刻意安排自己假死让陆先生逃跑后可以带走自己的两个儿子,其余双方的家眷都已被杀(渡部老婆死也没想到这个结局)逼陆先生远走他乡完成东亚银行的安排。袁泉演的吴小姐和倪大红演的北方客演技都很沉稳,比起章子怡看上去更加自然。章子怡作为主角这次演的水性杨花的女人戏份很多。除了片场台词抨击渣男那段以外和韩庚调情的戏也很有意思。明星赵先生说小六近看是个俗气十三点女人但是远看精致有气质。这种比喻有点像别人对于上海的印象,一个雅俗共存的城市。至于被渡部绑架沦为性奴这段我觉得篇幅用得过多没有必要。不能因为和英皇合作要推向海外市场这尺度就赤果果的放大。这哪是罗曼蒂克,简直是下作呸。很好奇这部电影和《血战钢锯岭》审核尺度为何放宽?难道是广电总局审片的老爷爷老奶奶退休了换年轻人上岗工作了?章子怡被蹂躏拍了那么多镜头不知道汪峰在家里唱着《绿光》还是《大刀进行曲》。这部分剧情我觉得除了表现渡部的内心压抑变态外应该是表达当时的中国正在被侵略者蹂躏的悲催境遇。窃以为开始餐桌捡手帕只是男人礼貌的做法,很多人意淫为是对小六有意思的铺垫。我倒觉得关键是送去苏州的路上,渡部看到了国民党的运兵车刺激他联想到自己的军人身份,战争带来的死亡恐惧反而使得身上的肾上腺素提高产生了龌龊的念头。体现了当时日本的普通百姓被洗脑送到了战场后从连鸡都没杀过的普通人到被战争改造成了杀人如麻无恶不作的的魔鬼的真实历史。想想当年原子弹就应该丢在东京住着天皇和那些狗官的城市里才解恨。有人或许说炸了那就看不到《东京爱情故事》和东京热了。有这种想法简直是没有民族气节,炸了那么多年广岛还不是在KTV能唱《广岛之恋》。渡部家的小黑猫是见证他所作所为的宠物。他对小黑猫非常好,善待这个宠物反映了在没有战争情况下渡部正常人的状态。黑猫在西方传说中是不吉利的象征,暗示着渡部最后的命运。这个黑色还有代表的就是渡部的良心的颜色和反派的身份。本片的结局很凄凉,死的死跑的跑,城市满目疮痍。感觉基调有些悲情,陆先生最后看着曾经的故宅后到了香港。最后过海关时老老实实接受搜身像普通百姓一样没有了当年的霸气,反映了大亨虎落平阳的处境,也展现了战争年代连大人物生活都不易黎民百姓更加水深火热之中的生存现实。片子的优点在于色调和镜头的运用加上优美的配乐有文艺片的美感,缺点是导演野心太大安排人物过多,一一很难兼顾讲清楚角色的全部脉络,且这些人物对于故事主线的影响没有看出很大。包括禁室培欲的篇幅过多有点托大。加上来回穿插时间点叙事导致有些观众没法适应厘清头绪,这也是一大败笔。当然是我一家之言,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是特色。满分5分制我打3.5分,喜欢看类似《一步之遥》这种镜头好看的电影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和《长城》单纯场面宏伟那种电影还是有所区别的。

观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后感?

2.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         点映时有人半开玩笑的问,“片里袁泉说,导演拍片就是让人看不懂的。”程耳语速其实不快,但这个问题,他立刻否定,“我绝无此意。这是种自黑。电影还是要能让大家看懂的。”
        虽然导演嘴上说要看懂,实际上,本片从头至尾都没想“亲近”观众。
        在剧情上,身处21世纪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和任何角色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和认同。考虑到葛大爷的接地气,所饰的陆先生,应该是最能代入的吧——奈何一介黑帮,最后还让手下一枪打死了敌人的孩子(为什么我特别强调枪杀孩子这一幕,因为在一般电影中,通常的惯例是不会直接表现的;此处有意拍出,是为了让观众从心里上疏离这些角色)。章子怡所演的交际花,每个男人都想拥有的尤物,用现在的标准看,天生“三观不正”——黑帮老大为了自己离婚,没俩月觉得人间腻味,玩够了又要离婚;丈夫用关系帮自己当上了女主,还出轨和男主发生了关系。有观众可能还会质疑角色的智商,为何能把日本间谍干掉的时候停手了?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间谍就更不能让人容忍了——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上海人,说着地道上海话,却是罪大滔天的侵略者,不论是侵略女人的身体,还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版图。杜淳演的杀手——无论杀人越货只收交通费的设定就已经很匪夷所思了,他还是枪杀孩子的真正执行人。杜江演的二十岁小处男——看见美人完全不管家里的老相好,外表柔柔弱弱,砸起赵宝刚演的小头头那个用力的连旁边一直骂自己的“老司机”都交口称赞,你以后一定是个大人物。最能让人怜惜的,可能是袁泉演的女明星,或者钟欣潼演的姨太太,前者最后知道丈夫的背叛只得委曲求全,寄身重庆想着上海的菜;后者备受冷落,一个小小的人,却正义凛然枪杀了投靠日本人的二哥。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是“可爱”的。
        在镜头上,导演原话是,“除了几个大俯拍展现一个大环境,一般用的都是固定镜头,几乎没有移动的。”移动是流畅的,固定是静止的。拍摄空间也大多局限在闭塞的室内。非常多突出演员表情的特写,而这些表情,很少是欢愉的,流泪亦或者痛苦。给演员的视角也是正面,尤其是很多的二人桌间面对面吃饭或是对话,都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正面镜头。当你看着这些不幸的角色盯着你,对你说话,你会角色自己被“审视”了,不自然就会从剧情出来,站在外面打量打量。
        从配色上,冷色,满屏的冷色。即便是章子怡饰演的交际花和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特务在田野间的戏份,下方都是黄色的稻草,但上方蓝的透明的天和疾疾的风(以及剧情本身)都徒增寒意。剩下的,便是红色(血的颜色)与黑色(枪的颜色)的对比。
        从配乐上,(除了左小祖咒的片尾,你们也知道左小祖咒的风格)第一都是外文歌,第二尽管调子听上去很悠扬,但是歌词和唱腔,配着故事,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印象最深的镜头,是章子怡坐车离开上海,歌里唱的'是“Come back to SH.”黑车黑夜,车灯把两旁的稻草照的亮堂堂的,像燃烧的溅起的烟火。这个女人的美好,伴随着要被销毁的电影带,一同走向茫茫无边的未知,如烟花般短暂易逝。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2】         在电影院看完,有点感想和大家分享。
        这片子的历史背景,人物底蕴等都是难得的好材料。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蝴蝶,戴笠等等,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而且当时上海又是中国,外国各个势力纠缠的城市。中共,国民党,日本人,各个帮会势力,甚至英法租界警察等等。而且当时市局非常混乱,中日处在剑拔弩张又互相试探的微妙情形中。给大量间谍,帮会人留有大量施展的空间。这样的好题材真的是不要随便拍,拍烂了就没人愿意再看了。
        这部电影说白了就有点拍烂了好题材。不是说演员功力不够,剧情不好。而是导演太想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内加进太多线索题材了。反倒让人感觉各个线索互不衔接,乱七八糟。
        其实,这样的题材应该集中资源拍好一到二个线索,其他的线索可以留下拍续集或前传。像这电影里拍的就太庞杂了。就像把一大堆超好吃的食材一古脑地放进一口锅炖,厨子又舍不得放汤,舍不得时间去细火慢炖。开锅就上桌,结果不但不好吃,各种美味食材还都带着一股夹生的味儿。糟蹋好食材,暴虐天物啊。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3】         很有趣的一种观感,《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某种角度上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异曲同工,两者都指向一个非常崇高而具有人文精神的主题:关注某种文明遭遇战争暴力时,发生的令人无限感伤的没落。用中国古代的说法,这个主题叫“礼崩乐坏”。
        《布达佩斯大饭店》主人公古斯塔夫·H有一段台词:“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这确实就是我们这些谦逊、卑微、渺小的人可以提供的。”这段话也可以作为《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注解。
        理解《罗曼蒂克消亡史》要看懂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厘清程耳导演精心编排的时间脉络,对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时间线进行梳理,这时候可以了解这个爱恨情仇的群像式悲剧;第二个层面,了解时代背景,民国时期上海的政治经济生态(甚至还有电影史的部分),理解角色做派、言行举止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与味道;第三个层面,发生在上海的这些爱恨情仇、帮派斗争、家国情怀的故事,到底指向什么核心。
        只有想破了这三个层面,才会真正明白“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内涵,到底何为罗曼蒂克,又到底如何消亡。
        罗曼蒂克是一个纯然外来词的音译,也就是“浪漫”的古旧式说法,这个词在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很常见,尤其是“海派”小说里,罗曼蒂克成为爱情故事的代名词。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葛优与钟欣桐,浅野忠信与妻子,章子怡与韩庚,袁泉和吕行,杜江与霍思燕等几对比较明显的情爱关系,都是罗曼蒂克的,但不是每一种罗曼蒂克都是优美委婉富有诗意的,或者说,每一种罗曼蒂克都是危机四伏的,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中发生了种种变幻:趋向消亡。
        可能是为情义赴汤蹈火,可能是处心积虑玩弄心计,可能是出于懦弱献妻自保,也可能是纯然为性爱所吸引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这些变幻中的消亡,不仅仅是爱情的消亡(变味,不再纯粹),危险也变得了无生趣,不再是“英雄救美,美人舍生报恩”这类的浪漫剧情,只剩下干巴巴的现实,惨烈的遭遇和毫无美感的苟且。
        爱情的消亡,是诗意的消亡。罗曼蒂克,并不仅仅是爱情,而是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大多数人来讲,这种“诗意和美感”是无用的,属于生活的非必需品,是某些阶级的无病呻吟,但正是无用的“罗曼蒂克”,真正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赋予了这段历史特殊的味道。
        男女之间的相爱,帮派之间处理事端的规矩,人与人相交要恪守的礼仪,包括对侵略者的态度,对民族大义的担当,都是罗曼蒂克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泛化的、缥缈而又真切的精神。所谓的老上海,就是由这些无用构成的风韵与魅力,程耳导演的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这种诗意和美感不断消亡的主题上,爱情——多数人所理解的罗曼蒂克——只是这个十里洋场中最为旖旎多姿的幌子。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正是“罗曼蒂克”的化身,开场戏就是他来处理一起罢工风波,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精准地定位了这个角色:他说话讲究,做事有原则,举止端庄,决不是简单的流氓头目。——陆先生所代表的上海黑帮的上层人物,都非常注重端庄,从言行神态到衣服着装,极有做派。
        角色的这份做派,是程耳导演的惯常风格,在他很少的电影作品中,角色都是一种“与现实产生间距”的状态,可以说“端着”,《第三个人》中徐峥的角色已经有点苗头但并不明显,在《边境风云》里彻底成为风格化:孙红雷饰演的毒品头目,张默饰演的警察,杨坤饰演的毒贩,三个主角的性格各有分别,但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是有做派的——寡言少语,沉着机敏,极为克制,呈现出优雅考究的独特味道。这种角色做派,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登峰造极。
        在这部电影里,不管角色大小,不管戏份轻重,角色的状态都是“端庄”的,从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倪大红这样的上层人物,到闫妮、杜淳、杜江、霍思燕饰演的底层人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股劲,人之为人,上海之为上海,就在于这种“端”,不能随心所欲的“塌”,《罗曼蒂克消亡史》呈现的真实,不是生活层面的真实(台词很符合角色身份,但表达方式经过了设计),呈现的是更高的真实: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时代气质。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更深、更精确的真实。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程耳导演的个人气质、美学喜好、价值观都完整而真诚地呈现在每一帧画面之中,他偏爱的对称构图,更多的是一种美学本能,他对画面美感有着极致追求,画面很静,突出角色的动作细节,微小的戏剧性在安静稳定的构图中将爆发出强大的感染力,有时候还是一种俏皮的小幽默,让他的画面都非常耐看。
        从《边境风云》就能感受到程耳对俯拍镜头的偏好,通常这种“上帝视角”是一种置身事外、冷静观察的角度,但程耳的俯拍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在其中:慈悲。最典型的一处俯拍,就是本片中葛优饰演的陆先生在枪战之后,穿过偌大的宅邸离开,一路上经过血流成河尸体遍地的现场,这时候使用的是俯拍慢镜头,配乐是英文版《带我回家,我父》,形成一种恢弘的、有宗教情怀的氛围。
        ——在电影后半部分,有一处对称的俯拍镜头,葛优在繁华不在、破败不堪的宅邸中游走,前后反差出了“消亡”后的景象。程耳导演的对称,不仅是构图上的,还有叙事上的。
        之所以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极具个人风格,指的就是程耳导演对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的深度渗入,几乎不掺杂质地将这部作品凝聚成一个整体,从内容到形式都完美契合的整体。他的镜头使用,和画面构图,和要表达的角色气质、剧情发展、电影主题,都是统一的。这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在视觉上是端庄考究的,故事里的人物也是端庄考究的。
        不同形态的“端庄”,这就是文明,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孟子所谓“人异于禽兽者,几希”,战争到来,暴力与破坏到来,消亡的就是这份端庄和背后的文明,露出的就是人作为动物的粗暴本性,没有那份端着,剩下的将是一份废墟。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离开枪战现场是处变不惊地离开,如此命悬一线,也要如此做派,如此端着,因为这就是陆先生安身立命的所在,他若惊慌失措抱头鼠窜,整个人物将完全坍塌。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H端着的,是茨威格笔下对古典欧洲的人文精神的留恋,《罗曼蒂克消亡史》中陆先生端着的,是对礼仪秩序、美丽精致的信念。古斯塔夫的某些端着是可笑荒谬的,陆先生的某些端着也不尽然是正当优雅的——比如袁泉角色的剧情部分,在陆先生的介入下,充满着屈辱悲切,这一部分,也是最激烈、最直接的“罗曼蒂克消亡”。
        当罗曼蒂克从爱情泛化到一种文明状态时,浅野忠信的角色显出翻倍的“恶”。渡部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上和上海本地人几乎没有差别,但最后真面目出现,原来这一切只是筹划久已的间谍阴谋(电影里许多细节都在不断暗示),他与章子怡之间的关系,便是“暴力对浪漫的施虐”。渡部和陆先生,本是一家,最后却成为有着血海深厚的仇人,从家到国,莫不如此,在菲律宾日军战俘营的那场戏,是陆先生对他的凶狠报复,也是罗曼蒂克对暴力的一次微弱报复——此时山河已破,这种报复显得更加苍白而空虚。
        我们反复说罗曼蒂克到底是什么,消亡到底如何消亡,还容易忽略程耳导演的另一层主题:对战争和暴力的反思。“反战”的主题,在国产电影中非常罕见,显然西方电影中出现更多。但《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反战”上有着很深入的表达:罗曼蒂克消亡的一方,已经面目全非(所有角色);造成罗曼蒂克消亡的一方,也损失惨重(浅野忠信)。
        没有疑问,《罗曼蒂克消亡史》将是本年度国产片中最特殊的存在,它从立意上就已经超越了国产片惯常的境界,进入到一种风格化的、腔调十足的电影世界中,肯定不是讨好观众的,而是一种邀请你来体验的姿态。体验到了否,这事儿谁也决定不了。

3.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什么?

剧情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陆先生(葛优饰)答应不甘寂寞的交际花小六(章子怡饰)演电影的女主角,但是小六和男主角勾搭上被要求离开上海,陆先生的妹夫渡部(浅野忠信饰)在途中把小六带回家囚禁成为性奴。管家王妈(闫妮饰)把不苟言笑的车夫(杜淳饰)引荐给了陆先生做贴身侍卫。
淞沪战役前夕,日本人计划把陆先生杀死,身为间谍的渡部同意杀死陆先生,陆先生的家人全部被杀。陆先生委托老五(钟欣潼饰)和车夫,杀掉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抗战结束前夕,陆先生找到被囚禁的小六,与她一起前往吕宋岛。佯装成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车夫,当面杀死了渡部的大儿子,小六同时举枪击毙渡部。1949年,陆先生独自一人去了香港,从此销声匿迹。

正面评价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表现手法具有相当的实验性,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艺术电影走得更远。整部电影有着难得的考究和态度,或许姿态本身就是该片存在的价值。影片镜头语言风格化且精致,混杂着王家卫式的浪漫光影和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常用对称构图,偶有上帝视角,以腾空而起的俯拍镜头,描摹一幅极具时代感的画面,细节处则布满了符号及隐喻。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什么?

4.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了什么?

该片讲述了1937年大动荡前夕,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当身边朋友一一惨遭牵连时,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往昔人物走向了不同命运的故事。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由华谊兄弟、英皇电影联合出品的悬疑谍战片,由程耳执导并担任编剧,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倪大红、袁泉、闫妮等主演。2017年5月26日该片获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人物:
1、陆先生
演员 葛优
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大佬,外表温柔儒雅,但办事儿很残忍,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身边兄弟、女人、亲信一一惨遭牵连,其上有已经处于归隐状态的帮派首领。
2、小六
演员 章子怡
不甘寂寞的交际花,是陆先生内心的挂碍,是陆先生心中的一份美好,十里洋场,花花世界,她看透了男人逢场作戏所谓的博爱,宁愿当个肤浅的花痴,也不做个痴情的傻子,她追求自由与爱情,最后却不知所踪。

5.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

还没开始谈什么消亡?
文/梦里诗书 

动荡时代背景下民国上海的众生百态,构筑了《罗曼蒂克消亡史》非线性叙事的剧情脉络,制作上对旧上海风貌出色的还原,使电影亦能在时代的脉搏中得见于电影鲜明的风格,但其所本当着点的罗曼蒂克,却还未开始便已然消亡于了导演的野心。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电影的制作,那就是讲究,无论是从背景道具,还是人物腔调,在导演程耳精简利落的镜头下,都形成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种极强的仪式感,以此酝酿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中的这段乱世风云,契合于葛优、章子怡以及浅野忠信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电影在呈现昔日旧上海浮世绘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表达,从这一点来看此作不可谓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可惜于这般的诚意却并没能使电影堪为佳作,非线性叙事用好了无疑会让人惊叹于逻辑的缜密,但如果用不好,则也会令电影看起来只是一盘散沙,而对《罗曼蒂克消亡史》来说,繁杂的人物关系,混乱的时间叙事,非线性叙事并不等同于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部电影里几乎无从所见导演对这种手法的善用,而正是这种不善,使电影所建立的人物显得尤为苍白,在这些满是苍白的人物关联所诱发的空洞之爱何以能得见“罗曼蒂克”式的美好?

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作为一个本当“罗曼蒂克”式的故事,程耳又往电影融入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家国帮派的情怀,兄弟间的情谊,黑帮特务的暗杀等等,这些元素的交织使电影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信马由缰的故事里,实则早已将爱的命题抛诸于了脑后,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消亡史,不如说这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罗曼蒂克仅只能浮于表象的乱世众生相来的更为贴切。


程耳尤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使电影处处有着如同昆丁或者韦斯式的佳句,但显然其还并没有能将一个人物繁多,故事繁杂的电影收放自如的能力,那还没开始,就已然要谈消亡的浪漫,正是电影难成佳章的症结。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

6.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的什么?

《罗曼蒂克消亡史》讲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帮派大佬陆先生与日本间谍之间的生死仇怨。

故事的结尾,日本战败,陆先生因为吴小姐的一句话,开始怀疑妹夫渡部是日本间谍。吴小姐想念上海,在重庆的时候,她跟陆先生说,喜欢上海所以就会喜欢上海菜。陆先生马上想到,当初他的妹夫渡部虽然经常说自己喜欢上海,但是却不喜欢上海菜,只喜欢日本菜。
当年陆家灭门的事他一直有疑问,于是陆先生带着疑问返回上海,找到了小六(章子怡饰演)。小六当年被渡部带走,被他当做性奴多年,后来陆家灭门的时候,渡部诈死无法在上海在从事间谍活动,于是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小六侥幸活了下来。

随后,陆先生在菲律宾的日本战俘营里找到了妹夫渡部,为了逼渡部交出在国内的间谍名单,陆先生当着渡部的面枪毙了渡部的大儿子(也是陆先生的外甥),渡部为了保住小儿子的命写下了名单,之后就被小六一枪击毙了。陆先生返回上海最后看了一眼衰败的陆宅,之后就孤身一人去香港了。
这部剧的名字叫做“罗曼蒂克消亡史”,有记者曾经问导演什么是“罗曼蒂克”?导演说,就是美好的、美丽的东西。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灰冷的。电影把每一件美好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眼前,然后再毁灭给你看。

小六是电影里最有魅力的女人,大老板爱她,陆先生喜欢她,但是她浪荡不羁,乱搞男女关系。即便如此,大老板也没有杀她而是放她和情夫远走高飞。但是,她却偏偏被渡部囚禁在了料理店的地下室里,当了多年的性奴。

吴小姐是一名洁身自好的女明星,心里只爱自己不争气的丈夫,甚至为了救出因为偷情被抓的丈夫而四处求人,但是她丈夫为了高官厚禄亲手把吴小姐送给了大老板。所谓爱情,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那么注定是个悲剧。
渡部为了完成任务,联合日本人杀了陆先生全家,其中包括自己的妻子,陆先生的妹妹。他留下了陆先生活口,是为了让陆先生养活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那是他妹妹的孩子,他仅存的亲人。但是,陆先生最后当着他的面,杀掉了自己的外甥。即便是骨肉至亲,若是遇上了血海深仇,终究还是要用鲜血来终结。
这部电影里的人性是冰冷、残酷的,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怜悯、善良注定早亡,就像所有的罗曼蒂克一样,是无法在战争的环境里存活下来的。

7. 《罗曼蒂克消亡史》有哪些看点?

看点:低照度布光打造“上海教父”黑帮史诗

影片在光影的处理上,有一个非常大的造型特点,就是很多场面它都用了低调的照明。

在陆先生(原型:杜月笙)的家,他的屋子、走廊里面,光线有非常大的对比和反差。

光线常常是以逆光的形态,穿过他的百叶窗,透射进来。

所以在这个屋子里活动的人,一般都处在大片的阴影当中。

百叶窗其实在美国电影,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很早就被使用了,用来加强一种惊悚和悬疑的气氛。

尤其是《教父》的第一集,《教父》的摄影师戈登威廉姆斯在美国被称为阴影大师。

在教父中,他开创了黑帮片很多新的场面布光方法,也借鉴了希区柯克的百叶窗的效果。

人物经常在阴影区域当中活动,面部要不就是非常的暗,要么就是明暗对比非常的强烈。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这种处理,显然是为了加强黑帮片的惯常光影效果。

为了加强年代感,也借用了《教父》第一集当中戈登所发明的奶油黄。

黄褐色成为了很多室内场面的主色调,一方面是年代感的呈现。

另外一方面也是人物内心世界那种暧昧的,朦胧不清的情绪的环境反射。

《罗曼蒂克消亡史》有哪些看点?

8.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讲什么的?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
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
战争之下,繁华落尽。帮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际花不知所踪,日本妹夫死在上海,电影皇后被丈夫抛弃,处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杀死二哥。战争惨烈,战争终于结束。他轻易选择沉默,因为伤口无法弥合。罗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费的时光。
拓展资料《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由程耳执导,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6年12月16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大批有志的进步人士与日本侵略者还有汉奸展开较量直至旧社会终结,迎来新社会的故事。
2017年5月26日该片获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罗曼蒂克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