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2024-05-10

1.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2.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此次的疫情?

疫情确实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打击,且主要发生在前期封城与居家期间。对于制造业、工农业等大量依赖线下生产的行业,以及餐厅、商场等线下服务业而言,全社会进行居家隔离的行动使这些实体经济被按下了暂停键。但这种影响并不是长期的。

首先,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隔离、封锁的措施放宽,生产与消费逐渐恢复正常,实体经济也开始重新转动。从我国的经济数字看来,自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已经开始恢复,并出现增长。就连最初受到广泛担忧的消费,也呈现良好的复苏。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

其次,在线下实体受居家抗疫影响时,数字化成为了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当消费者不能出门消费时,他们转向线上消费,工厂、餐饮等实体依然需要转动起来以满足线上需求。


加上我国迅速出台的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举措,此次疫情虽然对实体经济有所打击,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进入2022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截至3月29日,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1629例,覆盖全国27省市,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吉林,福建,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确诊病例均超过500例。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模型分析显示,本次疫情冲击将对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造成1.8-2.1个百分点的冲击,但考虑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且政策效果将渐次显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旧有望稳住底线、实现今年预期发展目标。在疫情造成意外干扰的背景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就此我们建议:政策“发力靠前”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

本轮疫情反弹将对经济产生三重影响。一是供给侧冲击。今年2-3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渡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

3.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中国经济比非典时期更具韧性。
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而且可能会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有可能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缩小限制了投资,可支配收入压缩限制了消费,疫情应对的制约限制了出口。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疫情定性,贸易对手国的旅行、检疫政策措施,有可能使中国产品的出口不再那么顺畅,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产生影响,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履行必然增加对美元等外汇的需求,国际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来的顺差转入逆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限制要素流动、停产停工和城市社区封闭管理等严格防疫措施,经济活动从1月底开始大范围停顿,根据1-2月份已公布的制造业增加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统计数据和3月份复工状况等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在-9%左右。
即便是后三季度通过全面复工和强力经济刺激能够保持季均5%左右的经济增速,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也只在1%-2%之间,远低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国内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测更为悲观,认为中国经济2020年会出现负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有资源有决心有效应对疫情

国经济为何能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冲击?

4. 面对疫情我国经济应该怎么应对?

1、 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依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力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社会货币流通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扩展资料:一、肺炎疫情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影响1、这次疫情是非常典型的外生事件冲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在疫情事件冲击下,经济活动短期内会骤然降温,服务业、工业投资等经济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最近一个月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会明显受影响,比如电影票房、旅游等。加上去年经济增速的基数要高一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会破“6”。2、但也要看到,很多耐用品的消费只是受疫情影响被延后了而已,待疫情结束后还会出现补偿性的消费。比如,很多人可能打算春节假期买车、买房,但受疫情影响无法出门,这方面的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延迟到疫情结束后。相信随着疫情防控情况的好转,经济活动会出现反弹,中国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如果疫情很快得到遏制,3月份宏观数据会稍微好转,经济向好的反弹会稍微早一点。如果疫情的防控不那么乐观的话,经济会稍微晚一点反弹。3、总体看,疫情这只突然冒出的“黑天鹅”,只是一个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标普认为,疫情会影响中国经济1.2个百分点,我认为不会达到这样程度,我没有那么悲观。

5. 面对疫情:中国如何应对?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大考,中国举全国之力,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
2、31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3、及时延长春节假期,为可能出现的春运人潮踩了“急刹车”。
4、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19个省份对口支援。
5、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10天建起火神山医院、12天建起雷神山医院、10余家方舱医院火速建好。
6、推动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企业迅速复工达产,各地物资驰援。
7、全力推进医药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
8、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
中国所采取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改变了这个疾病的传播进程。”联合考察组中方组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此次中国防控策略,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既要统一领导,但又要实施基于科学、基于各地实际分析评估、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

扩展资料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中国明白接下来仍然任重道远。”布鲁斯 艾尔沃德说,目前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切勿沾沾自喜,未获全胜,不轻言胜利。虽然病例数目在下降,但人群依然是普遍易感的。这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可能会有反弹风险。接下来需要继续在扩容医院床位、购置呼吸机、疫苗等方面持续投入。中国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
中央23日发出提醒,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前功尽弃。对于下一步的防控工作,中央也划出了重点:一是要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二是要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三是要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四是要加快科技研发攻关。五是要扩大国际和地区合作。六是要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七是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面对疫情,中国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

面对疫情:中国如何应对?

6. 疫情下经济如何应对

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下文简称“国常会”)指出,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4月份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这将如何影响全年经济走势?本次国常会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了一些具体部署安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总体来看,国常会部署安排的核心是针对短期因素冲击,从多个方面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就业和基本民生获得有效保障。

稳市场主体为就业兜底

国常会指出,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都着力指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以保基本民生、稳增长、促消费。

“针对当前短期因素冲击和新的下行压力,财政、货币政策要在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张立群表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聚焦于支持困难行业、群体系统发力,不仅能够帮助超1.5亿个市场主体提高抗风险能力,还有利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从增加需求和保持供应链稳定等多个方面,全面改善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使就业获得兜底性保障。

实际上,我国减税降费等政策正在发力。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1980亿元。今年前4个月共有9248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上,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国常会要求,对当前有困难的企业和职工,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今年底前企业申请即可缓缴,职工正常提取公积金和申请公积金贷款不受影响,预计减缓企业负担900多亿元。

“国常会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尽量为市场主体解决短期困难提供帮扶。”张立群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目前经营困难突出,国常会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部署,十分有助于市场主体的稳定。

稳物价为基本民生做保障

国常会指出,确保物价稳定。我国基本民生需求品供应是充裕的,但不可掉以轻心。要抓实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夯实稳物价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稳物价的供给基础是比较可靠的。”张立群表示,短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叠加,对于一些生活消费品供给冲击较为明显,但是基于我国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特别是粮食和能源的保障能力,物价平稳运行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

国常会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进一步畅通物流特别是重点地区物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张立群认为,在散发疫情冲击之下,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生产、物流受阻的情况,这对相关市场供给形成一定压力。所以,在疫情防控中,如何确保生活消费品充足供给,是现在各级政府要着力做细做好的重要工作。

稳能源供应避免“拉闸限电”

国常会要求,确保能源正常供应;要优化政策、强化协调,安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

“今年大概率将不再发生拉闸限电的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能源与低碳经济学系副系主任董康银认为,当前我国能源供应总体稳定,这是保障不再发生“拉闸限电”的关键,并且吸取去年“拉闸限电”教训,各地政府提前布局、谋划和出台有序用电方案,能够有效避免此类现象在今年再次发生。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国常会近期多次提及能源问题。4月20日的国常会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环境新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开工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给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全局。”董康银表示,国常会多次提及稳能源供给,主要是因为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显著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当下,我国海外能源进口安全与保障面临挑战。同时,大宗能源商品国际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国内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稳能源供给也是稳国内物价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常会指出,在前期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可再生能源补贴500亿元、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200亿元基础上,再拨付500亿元补贴资金、注资100亿元,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

“本次补贴力度非常大。”董康银表示,本次补贴不仅能解决部分发电企业的现实困难,还能够有力提升可再生能源补贴预期,强化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加速中央发电企业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

7.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疫情暴发导致中国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中国经济将遭受重创,经济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保持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依然存在,不会因为突发疫情而发生改变。全年经济受到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的时间点。
总的来说,疫情在越短时间内控制住,我们的主动性越大。争取一季度止损,二、三、四季度回归正常轨道的主动性就越大。


中国的疫情控制:
中国疫情已经接近尾声,欧洲、美国还没达到峰值,比中国严重。
但此次疫情总体看是太严重了,所以他的影响一定会溢出疫情本身,政治、经济、各类交流都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中国会比欧洲、美国严重得多。
现在欧美包括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对中国就疫情有关问题进行起诉,这些起诉本身都将失败,但影响将是很严重的,中国的国家信誉和经贸将有巨大的损失。疫情可能会很快过去,而这些不好的影响将会长久存在,给中国带来持续的坏结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疫情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8. 疫情对经济有多大的冲击?

疫情确实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打击,且主要发生在前期封城与居家期间。对于制造业、工农业等大量依赖线下生产的行业,以及餐厅、商场等线下服务业而言,全社会进行居家隔离的行动使这些实体经济被按下了暂停键。但这种影响并不是长期的。

首先,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隔离、封锁的措施放宽,生产与消费逐渐恢复正常,实体经济也开始重新转动。从我国的经济数字看来,自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已经开始恢复,并出现增长。就连最初受到广泛担忧的消费,也呈现良好的复苏。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

其次,在线下实体受居家抗疫影响时,数字化成为了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当消费者不能出门消费时,他们转向线上消费,工厂、餐饮等实体依然需要转动起来以满足线上需求。


加上我国迅速出台的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举措,此次疫情虽然对实体经济有所打击,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进入2022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截至3月29日,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1629例,覆盖全国27省市,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吉林,福建,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确诊病例均超过500例。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模型分析显示,本次疫情冲击将对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造成1.8-2.1个百分点的冲击,但考虑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且政策效果将渐次显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旧有望稳住底线、实现今年预期发展目标。在疫情造成意外干扰的背景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就此我们建议:政策“发力靠前”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

本轮疫情反弹将对经济产生三重影响。一是供给侧冲击。今年2-3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渡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