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与“教师”

2024-05-20

1. “教书匠”与“教师”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如今,教师的职业声望却在与日俱下,人们开始为教师冠上“教书匠”的外号。
  
        教师似乎也不服气似的,反正帽子都被扣上了,那就好好当个教书匠吧!
  
    领着微薄的工资,干着“教书匠”的活,一分钱一分货嘛,谁也不欠谁!
  
    外行人说,教师这个职业很轻松,还有带薪假期,工资又高,多好的工作!
  
    殊不知,那是大城市才有的待遇,小城市的教师,工资低,工作量大,压力大!
  
     一个小城市,一个老教师,一辈子勤勤恳恳,却被现实生活弄得疲惫不堪!
  
      有时,你会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商人,指着衣着简陋的老教师,对着他儿子说道:
  
      你看,这么大年龄,混成这样真是糟糕,儿子低下头不语,那不是自己班上的数学老师!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帮“教书匠”这个称号洗白,只是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容易!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教书匠?什么是教师呢?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我们习惯拆开来理解,教书,便是授业解惑,育人,则是进行品德教育!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教书育人无非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学会基本的做人道理!
  
      最近,再次琢磨这个字眼,我觉得,自己更喜欢另外一种解释!
  
         教书与育人,不是分开的,教书目的是为了育人,是实现“育人”目的的一个途径! 
  
         教书和育人,最大的误解便是觉得,“育人”只是思想品德老师或者政治老师的任务!
  
        教书和育人,从来就是不可割裂的!
  
         没有以“育人“为目的的教书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教书匠”之所以被诟病的缘由 !
                                          
         那么,何谓“育人”,其重点在“育”?在我看来,重点在于“人”这个字! 
  
  
         要明白,教育的对象是“人”,区别与其他物种的个体,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规律!
  
      在教育学上,有一个学术概念,叫做“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无论是何种学科,教师都需要做到遵循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只有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育人”这个目的! 
  
       比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之一,发展的顺序性。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具有顺序性!
  
       比如,小学生应该先学加法,再去学习乘法,不能颠倒顺序!
  
        第二条规律——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阶段性特点!
  
        比如,对于小学生而言,注意力维持时间短,记忆偏向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则是主要的思维方式!
  
        那么,一方面,教师便要精心设计活动 ,即维持小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要将教材中教学内容以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再处理,以致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
  
          对于初中生,高中生,同样要了解其认知特点,从而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身心发展规律,那就是整体性,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发展的个体!
  
         素质教育,强调的便是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过多的作业,过多的负担,仅发展了智育一项,却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别差异性 ”,则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除此之外,还有互补性等规律!
  
           所谓“育人”,便是顺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育人”,除了意识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注意到人的情感!
  
        不同于机器人,人的认识活动是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并受其制约!
  
        教学本不该是冷冰冰的,要考虑到情感、学习动机等心理动力的作用!
  
         事实上,教师工作是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心智劳动! 
  
          复杂性,在于处理教材内容时,既要该年龄阶段学生的一般认知特点。
  
         也要注意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创造性,在于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要灵活地针对他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能是一成不变,而应该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创新!
  
           因此,教师这个职业远没有人们想像的那般简单、轻松! 
  
           教书育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才真正称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突然能理解,为什么夸美纽斯会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因为,教师这个工作想做好,真的挺不容易的!

“教书匠”与“教师”

2. 做“教书匠”还是“教育家”

        今晚中央台一套播放了“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表彰了来自航空、航天、石油、核电等各个行业的优秀工匠,鲜花掌声里尽显行业精英在各自岗位上平凡的伟大,观后不禁感慨喟叹:倘若大国工匠的表彰群体里面有我们教师的身影该有多好……
  
         长期以来,对于教育一线的教师应该当好“教育家”还是“教书匠”颇有争论。一曰教师要扎根讲台、务本求实,远离喧嚣繁华,做一个本分踏实的教书匠;再一曰教师要心存高远,富有情怀,时常仰望星空,做一个令人敬重的教育家。姑且不论“匠”与“家”孰高孰低、孰实孰虚,单就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来看 ,我认为匠是基础、是务实的成长目标。教师的工匠精神就是在平凡岗位工作中聚焦素养、扎根课堂、深入学生、熟悉课程、创新形式……愈是平凡琐碎简单重复之中,愈能彰显育人情怀与智慧担当。我们当下的教育,丝毫不缺少前瞻的理论和新颖的理念,最为紧缺的正是投身一线、躬身践行的更多的教坛工匠!
  
         心有“大家”梦想,深藏之,暗揣之,先从“匠人”做起,甘于平淡,守得清寂,自得于细微,欣然于琐碎。跬步常积,细流多汇,假以时日,渐会有大家风范。

3. 做有智慧的“教书匠”

——读《不吼不叫,做智慧班主任》有感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向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每每听到罗大佑的《你的样子》,心海翻滚,泛起无数回忆的浪花,久久不能平复。寒假整理杂物,无意间发现曾经的影集,找到刚刚工作时的照片,充满朝气间又带有一丝桀骜不驯。曾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可能源于大学毕业急于就业的原因,成为一名教师,正如歌词中所唱“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从教19年,把最美的时光奉献给教育。起初,源于工资太低、工作环境太差,有过对自己教育之路的彷徨,但每每思绪摇摆不定的时候,或读一本书、或与老教师谈谈心,总能从他们对待教育的精神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初心。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一路走来有付出也有收获,回首看看逐渐成长的自己,又有一丝骄傲和自豪。何其有幸,恰巧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好时代。从偏僻的农村中学到设施一流的城市中学,在点点滴滴平淡的教育日子中,夹杂着无数苦辣酸甜。感受到所有的遇见,都会是美丽的邂逅。 
                                          
          每逢假期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是让灵魂旅行、让心灵沉淀的最好方式。读了这本《不吼不叫,做智慧班主任》,再次体会了班主任工作的苦涩与甘甜。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是充实的。掩书冥想,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如同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此书的作者许丹红,全国优秀教师、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十佳智慧班主任”。《不吼不叫,做智慧班主任》从教育实际出发,结合老师班主任经历珍藏的60个代班经历和妙招,以方法引出故事,用故事演绎方法,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娓娓道来中传播教育智慧,跌宕起伏中缔造教育幸福。
                                          
         作者把这本书分为六个专辑:学生的内心须读懂,问题学生巧应对,管理乱象巧破解,特色活动有奇效,家校联合齐助力,诗歌共吟最滋养,这六部分内容环环相扣都是精髓、核心,归纳了班主任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并分类总结出破解问题的办法和技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使用价值。这本书生动“复活”了教师和班主任的职业意义。
  
          “复活”的途径又是叙事,而非说教,本书采用了教育叙事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我们经常说:我们不缺少理论者,缺少实践者。其实我们既不缺少理论者,也不缺少实践者。或者说,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多,从事实践的人更多。但为何出现上述偏颇言论?因为我们不善于进行叙事展示,往往用一种刻板的面孔进行僵硬的表达。而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不是用这个理论那个学说进行“研究”,而是在流畅生动的故事中,把深奥的教育原理无痕地渗透其中。笔者也是一位善于读书和反思总结的有智慧的班主任,读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书籍的,她深知教育过程中心理学的运用机理和教育学的适用原则,只是她“引而不发”“藏慧于中”而已。“会说是一种能力,沉默是一种智慧。”笔者的智慧就是把理性的教育光辉编织进故事当中,而不是板起面孔进行一番“道理的指点”,更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布道。
  
          
                                          
            “学生内心须读懂”。许老师从“推心置腹”“柔情关爱”“攻心为上”等10条妙计教会我们在做读懂学生内心时如何使用智慧。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去掉身上披着的坚硬外衣,怀揣真情和真诚走近孩子,将我们的爱心贴近孩子的心灵,推心置腹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把我们的爱告诉他,也把为师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助告诉他,让他体会,让他感受,让他感动。这将比批评来得更有效,比你的默默关爱,更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推心置腹地谈心最好做到:态度是诚恳的、真挚的,脸带微笑;谈心时要找合适的场所,较为私密的地方,孩子才会敞开心扉;与孩子谈心时,要放下面子进行自我批评,同时把自己的挣扎和无助也告诉孩子,让他明白班主任的为难之处。把爱说出来,与孩子心心相印。
  
          “问题学生巧应对”。书中展示的可不是充满莺歌燕舞的和谐,而是充满波涛汹涌的“斗争”,以及“小社会”的“大问题”,但许老师置身矛盾洪流”中,用行动书写教育的魅力,突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这不是纯粹的书斋写作,而是用双手编织的具有行动学意义的教育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生命共舞、教师和家长生息木相通;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叙事的主人公,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主宾之礼,共同上演一出出悲喜剧、矛盾剧、冲突剧,最终化为一幕幕充满生命礼赞的歌剧。
  
         当然,因为许老师从事的是班主任工作,对于学生的了解、对于家长的知晓,相对比较全面,遇到的事情也比较多,这有助于获得第一手的“故事资料”,运用起来亦得心应手。生活是丰富的,每个学科老师每天也在“遭遇孩子”,关键是能不能捕捉故事、发掘故事和演绎故事。其实,用心从事教育工作,自然会流淌出动人的生活故事。那就提醒我们需要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锤炼与概括,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读书。
  
         读书,开拓了我们灵魂的广度和宽度,对于教师而言,读书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
  
         
                                          
         在读书中不断成长,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在反思中锤炼,做有智慧的“教书匠”!

做有智慧的“教书匠”

4. 怎样看待不做教书匠,而作大先生

教书匠就是先生,不“先生”也不会有“后生”听你传道。
从传道的效果看,先生分为“通俗易懂”型和“抽象概括”型。抽象概括型的往往是大先生,玩文字游戏之能事,让后生费尽苦心的去解词析字,对表达的意义却朦胧模糊。能把简单变复杂的大先生们创造了当代文言文,水平确实够好,咱们够不着的就翻篇不看了。小先生却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传道,直接干脆明了。
教书匠之所以为“匠”是因为专业。他们专业工具就是大脑贮存的信息和一副伶牙俐齿。产品间接可见,产品关乎人类的文明。
无论是教书匠还是大先生,薪俸都是三斗米的若干倍,安心施教,为理想信念而奋斗吧!(注:不懂“大先生”这个概念,估计是影响面大的教书匠)

5. 不做教书匠的介绍

内容简介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总是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总是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面对你的提问他总是有极大的耐心;他讲话的语气总是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间的珠联璧合,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社顶峰。

不做教书匠的介绍

6. 你认为教师到底是“老师”,还是“教书匠”?

是否是老师和教书匠,不是被人诽谤和自已说了算,按过去的等级阶层来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想而知,这种形而上谓之神,而从事精神文化教育的事业,决非形而下谓之器,从事工技匠一类(包括医者)工作的人可以比拟,它是神圣高品的。
第一:教师”指一种职业,“老师”是一种称呼。
自古至今,教师和老师是有区别的。“教师”特指教书育人的职业,而“老师”不是,而是口语化的尊称。不是所有的被称之为老师的 人,都是教师,但所有教师都可以称之为老师。教师是一种职业,成为教师是有门槛的,必须隶属教育机构。也就是说,教师是教育工作者。

第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想必老师们对此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要求教师们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即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解惑。也就是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特别是要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惑。
教师是培育学习社会文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等等,教师是育人的教导员,教师是国家公务员的同等者。匠人,是要投资报答的人,教师不能称为教书匠。

称呼不重要,教书匠也并没错。教师在今天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罢了,没必要过分解读,她与工匠、木匠一样只是一个职业的称呼。当你从事一名手艺或职业到家了就可以称家了,如画家、农业家,教书匠也就是教育家了。不过这个家不比砖家,要求你从道德修养、专业研究、行业贡献上有所造诣。那些只想多拿工资、高人一等、不研教技的教师就能匠都称不上了。

7. 你认为教师到底是“老师”还是“教书匠”?

引言:教师节已经来临了,可以说在教师节中有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对教师的感谢,那么教师到底是“老师”还是“教书匠”呢?

一、教师应该是老师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是因为老师的引导,学生们才能够在既能学知识的情况下,又了解做人的道理。很多人都说过老师的作用是通过知识来教育人,通过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达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教师称之为“老师”。所以说在进入教师这个行业时,很多人都需要铭记这一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教师只有把“老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时,才能够成为一个好老师。

二、教师当成“教书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教师的质量良莠不齐,或者说是有一些人在教书的过程中慢慢消失了斗志,但是一些人把教师的这个职业做成了“教书匠”。每天就只知道把书本上的知识念出来给学生听,不知道怎样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来教育知识。这样的话学生学的是死知识,而且对学习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样的老师也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三、教师队伍的提高实际上教师的队伍的提高是非常紧迫的,因为有很多地方的老师都没有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在他们的观念中,教书就应该是读死书,没有新兴教育观念的熏陶,所以说要及时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们了解合理的教育观念,而且进行相应的考核,从而让教师真正的认同到自己喜欢的这个职业。同时也要增强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这样的话教师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维护这份神圣的工作。

你认为教师到底是“老师”还是“教书匠”?

8. 教育者与教书匠

                            教育者与教书匠
  
          教育是教师终身奉行的事业,也是必须负责的工作。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是具有生命张力的个体。所以在教育中我一直也在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一名教师有超高的教学能力,我认为不是叫教育家,而没有教学实践的积累的教师空有一套教学理论也走不到教育家的行列。纵观历史每一位教育专家是一步到位的。没有听说谁从师范院校出来就去了教育管理的岗位,教育容不得差错,教育也不是随便试试。教育需要付出实际行动,教育是需要有情怀的。
  
         我一直认为: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教育情怀。而这种教育情怀的体现就是好的教育活动。教书匠只是有了超高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是对于不会形成特有的教育体系。这种只需要用时间去积累都能做到,我记得在我的中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就有一位历史老师,那时候听说他就是研究生学历,那个时代的研究生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而他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由于他在教学岗位也经历了很多年,所以课本知识对他来说了如指掌。所以他上课有时候都不带课本,那个时候在我们看来也许这样的老师很厉害,不用课本都能教我们学习知识。知道自己在教学岗位摸爬打滚多年后才知道,不同班级的学生的教学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慨而论,所以这样的老师最多能成为教学能手,但是教育专家仍然差的很远。因为他们的视野永远都是停留在自己用的做好的那一套教学方法,却没有深刻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也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去制定教学设计,那么这样的教学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虚有其表的东西。
  
         这种老师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好几年都在用一套方式去教学。而忽略了现实社会的发展,没有根据时代的需求去塑造学生的成长,那么这种方式是成为不了教育专家的。在我看来教育专家除了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有教育的前瞻性,对教育的未来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因为我自己知道教育的成功与否不是看学生毕业这段时间的表象,教育有时候还是十几年或几代人的一种结果,所以在看自己的教育成功与否的同时一定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去看。
  
         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校成绩再好,但是对社会没有任何帮助那么这种教育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育。教育专家少的原因就在于对教育的前瞻性和总体性的思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最适合现在的学生,最适合现在社会的需求。这就是教育专家需要考虑的地方。换句话说教育专家制定了教学方法和目标,而一线教师就是在进行实践。不能说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就比教育专家要高对少,教育专家和教书匠是相互相成的,只有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将教育事业发展的更远。
  
         教育专家和教书匠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需求是怎样的我们就要去转变自己的教育身份。只是在转变角色的时候,教育专家到教书匠的角色更便携一些。至少在教育的整体方向上是优异其他老师的。如果一位带有教育情怀的教书匠那么就是双重身份。而在成为教育专家的道路中最近的路就是对教育的反思和对教育的计划。寻找最优的教学方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