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简介

2024-05-09

1.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准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专著与教材10部,现承担省级教改课题5项,获省部教学成果奖2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现有教师129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4%;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6人,副教授47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6人,楚天学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省政府津贴1人。在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中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有10余人。学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自然科学奖3项;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承担省基金项目1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近三年来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学院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奖13项;参加英语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7项;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获省三等奖2项。办学与建院以来,学院已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师资班、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教育的系统培养体系,现各类在校生1115人。学院至今已培养了1000余名理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学院校友中,已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有国际知名数学家张高勇教授、周家足教授,有武汉市政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谢先启教授,有深圳先科集团黎荣泽总经理,还有10余人担任企业经理等职务。学院同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8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定期与国外一些知名大学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换学习活动。学院曾两次成功主办“凸体理论及其相关课题”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参会的国外大学达10余所。同时,学院与国内60多所高校的理学院建立了密切交流合作关系。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简介

2.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介绍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前身为基础科学部,1999年建院。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育人为先,质量为本,勤奋踏实搞建设,积极进取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学科建设的龙头,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院现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物理系和工程力学系。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物理和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和共建的材料物理化学四个硕士点;另有4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获准立项建设。

3.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计算方法、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计算机组织原理、信息工程概论、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算法分析与设计、运筹与优化、计量经济学、数学软件及其应用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远大理想和良好思想品德,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掌握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和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的基本方法,能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教育、工业、事业、社会服务等方面从事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性能检测、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普通物理、理论物理(Ⅰ、Ⅱ)、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合成与制备、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材料物理专业实验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数学力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实践能力,能在与各种力学相关的工程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爆炸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软件应用等。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专业介绍

4.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1958年,武汉钢铁学院基础课部成立1998年,理学院正式成立1999年,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1999年,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正式招生2001年,材料物理本科专业正式招生2001年,应用数学硕士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工程力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2003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硕士点立项建设;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立项建设

5. 武汉科技学院是一个怎样的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原武汉纺织工学院)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位于中国光谷腹地,占地面积2006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09人,其中本科生14897人,专科生823人。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 
        学校拥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硕士领域,1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设有51个本科专业,现有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七个学科门类。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艺术素养,构建以“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多样化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阳光素质教育,以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战略目标。学校纺织、服装、艺术设计学科优势明显。服装学院是全国高校最早建立的服装院系之一,连续十一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名,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艺术设计专业为首批省级品牌专业,并获批首批国家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培育基地”、“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等1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围绕纺织、服装、艺术设计而形成的多个学科群为纺织、服装特色的进一步彰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在天然有机粉体加工及其功能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为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显著成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面向行业的发展战略,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大力推动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面向地方需求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拥有电工电子、大学物理、纺织印染、艺术与服装、机械工程、英语语言等6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纺织工程、艺术设计、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国家特色专业;拥有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等7个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9门湖北省精品课程;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新能力强而受到社会欢迎。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67人,专任教师88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7人。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2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9人。 
        学校坚持“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武汉纺织大学正在不断改革创新,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武汉科技学院是一个怎样的大学?

6.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生专业

 物理学基地班是学校按照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标准建设的专业点。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深厚的专业基础、能适应物理学、交叉、边缘和综合性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物理学院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中,物理学基地班的学生可以在数学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 物理学某分支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等方面获得良好的训练。多年来,毕业生中百分之五十以上在国内、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基地班毕业生可通过推免或考试形式在科研院所、教育部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高校从事研究开发、技术咨询、管理与教学等工作。 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具有近一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传统。本专业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物理学家和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物理系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本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物理学人才: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计算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专业实验等课程。物理学类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该班旨在培养法语水平高、适应全球(特别是欧洲)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理学、工学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除系统地掌握物理学或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精通法语、懂英语,特别了解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该班学生从武汉大学2006级理工类新生中选拔30名。本硕连读,学制共6年,其中前四年为本科阶段,后二年为硕士阶段。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学习,成绩合格且通过法方组织的法语水平考试者,学校选送到法国里昂一大理学院或工程师学院继续本科后2年和硕士2年的学习。学生在法国学习期间,法方免收学费。生活费、出国旅费及办理出国手续等费用由学生承担。武汉大学承认其本科后两年在法国所学课程及学分。本科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武汉大学的本科毕业文凭和武汉大学、法国里昂一大的学士学位;硕士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法国里昂一大理学硕士学位或工程师文凭。主要专业课程有: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计算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专业实验等课程。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是一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学科,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四大前沿学科之一。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是适应这个前沿学科发展设立的新兴专业。它以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背景,通过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等专业方面的学习和实验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工交叉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材料类专业相比,本专业学生除了具有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具有扎实和全面的物理学、化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国家科技创新和当前高技术新材料的飞速发展。除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课程主要有: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物理制备基础、工程材料学、固体现代分析技术、材料性能学、专门方向实验、材料科学进展、新型功能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等。优秀学生可以直接攻读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新材料高技术公司、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国家级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新材料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IT行业实际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纳米电子、电路系统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的创新性专业人才。学生将受到相应的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及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微电子学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FPGA实验、微电子技术(工艺)实践、课程设计、微电子综合实验(微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微电子系统设计、芯片版图设计与参数提取、微电子器件制造与测试等)。毕业生可以在微电子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加工企业、微电子封装测试公司、邮电通信的微电子与电子系统的研发部门、与电子工程相关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内从事各种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电路与系统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高频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Matlab应用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DSP实验、课程设计、电路系统综合实验(电路系统设计、DSP与图象处理、网络与通讯协议实践、Matlab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等)等。毕业生可在国防、航空航天、邮电通信、电力电气工程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从事电路设计、电子系统、工业控制、信号处理等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工作。也可在医疗、金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的工作。物理电子学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新型功能材料、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光电子综合实验(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光电器件性能分析、纳米电子材料的光、电、磁学特性分析、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等)。毕业生可以在邮电、光通信、电子材料、纳米技术、空间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内从事各种光电功能材料、光通讯元器件、光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与传感器技术、光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及应用等相关的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7.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成果有哪些?

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职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69人) ,管理人员16人,教辅人员12人。教师中大多数有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35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国际合作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等共计190余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30余项,国防重点与预研10余项,科研到账总经费近2.5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800余篇,其中Nature1篇、Nature Phys. 2篇、Nat.Commun. 4篇、PRL 10篇、Nano Lett & ACS Nano 12篇,Adv Mater & Adv Funct Mater 15篇;出版科技专著20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每年主办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


今天的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秉承百年武大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团结务实、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正在向着“夯实基础、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迈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成果有哪些?

8.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哪些重点学科?

学院现涵盖理学、工学两个学科门类,拥有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生物物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凝聚态物理属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属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于2011年获批建设湖北省战略新兴学科。

学院下设的三个一级学科(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均进入物理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类ESI全球排名前1%和0.5%。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物理学获评A-类学科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