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拟重点支持的十大领域有哪些

2024-05-14

1. 中国制造2025拟重点支持的十大领域有哪些

十大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5项重大工程则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

中国制造2025拟重点支持的十大领域有哪些

2. 2025中国制造有哪个公司实施

亲,首先感谢您的提问,我非常荣幸能为您解答!2025中国制造有这些公司实施: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同步伺服股份有限公司,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旭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兴西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卫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劲牌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信集团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 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吴忠仪表有限公司【摘要】
2025中国制造有哪个公司实施【提问】
亲,首先感谢您的提问,我非常荣幸能为您解答!2025中国制造有这些公司实施: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同步伺服股份有限公司,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旭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晨兴西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卫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劲牌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信集团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 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西安中兴通讯终端科技有限公司,吴忠仪表有限公司【回答】

3.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这是我国提出的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三步走”计划。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4. “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我国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不仅不能为稳增长提供支撑,反而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拖累。制造业的生命线在于技术创新,在劳动力成本提升和技术创新乏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制造业正面临下行压力。
  1、企业经济增长乏力、出口订单下降
  从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来看,大型企业受益于国企改革释放红利,“一带一路”和 “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影响,经营预期回升、发展前景看好。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受困于经营转型压力,需要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之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通过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指引。从订单需求方面来看,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趋势表明内外需求依然较弱,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严重,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有待提高。
  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高端制造对外依赖高
  人口红利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十余年前受益于人口红利,“中国制造”迅速崛起。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工成本在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令企业的生产处境日益艰难。过去多年中国以低端加工为主,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虽然投资总额较大,但产能过剩严重;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及缺乏核心技术,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自主开发能力薄弱,重大技术装备对外依赖度高。据统计,国内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的95%、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95%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在重点装备的核心技术上与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自主品牌明显缺乏。
  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现状更是被业界所诟病。中国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少明显,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和工艺水平等多方面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发达国家拥有大量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的储备,新兴产业产品特别是中高端产品的最初市场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优势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方面的条件也优于发展中国家。
  3、高端制造业人才匮乏
  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将会遭遇相当程度的人才瓶颈,不仅要面临高级人才匮乏的挑战,还面对低端人力过剩的境地。高端制造业将极大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要求劳动者能够处理CPS、物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需要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考,从而创造性地面对挑战。
  劳动者的素质是企业在工业4.0发展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杠杆,资本将无需严重依赖金融杠杆,企业对公权力寻租的需求也将大大降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除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外,还能成为缓和贫富差距、拉动内需的关键因素。据报告,国内工程和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具备全球化企业的雇用价值。虽然在理论知识积累方面占据优势,但国内大学生往往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技艺最高、纪律最优的流水线型工人,但工业4.0需要的是能看懂图纸、能理解订单要求、能调整机器参数和能修正错误误差的创造性工人。“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1000万名高技能人才。
  
 
  “中国制造2025”遭遇哪些挑战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行动纲领,该方案以“互联网+”为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使中国制造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许多制造产品的产品位居世界第一,已是传统意义的制造大国。但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国际趋势,精益化、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中国制造业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面临多重挑战。
  1、基础网络设施需要改进
  要广泛推广CPS,必须建立能够承载海量大数据交换的高质量宽带网络,而目前国内的宽带网络远远难以胜任,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对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至关重要,国家需要投巨资将宽带网络大规模升级,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的延迟时间,提高可靠性、服务质量、覆盖范围及性价比。
  2、国内网络安全需要提升
  智能制造极度依赖CPS、物联网和大数据,在这些数据中往往包含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等关键信息,如何在随时在线、随时可定位的垂直网络和平行网络中,确保数据不被滥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数据安全,一方面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网络安全的法令和法规,另一方面国家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目前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法令法规比较模糊,无法对未来智能制造所产生的海量大数据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目前国内很多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数据安全的核心设备,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网络安全前景令人担忧。
  3、企业生产模式需要改变
  对大企业来说,智能制造重点是围绕设计、制造和营销等环节,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对中小微企业,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5. 《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什么战略


《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什么战略

6. “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机遇: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金融业具有服务和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独特优势。金融业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融资成本来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帮助企业化解产能压力和盘活存量,不断探索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通过服务企业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

挑战:
 1、基础网络设施需要改进
       要广泛推广CPS,必须建立能够承载海量大数据交换的高质量宽带网络,而目前国内的宽带网络远远难以胜任,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对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至关重要,国家需要投巨资将宽带网络大规模升级,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的延迟时间,提高可靠性、服务质量、覆盖范围及性价比。
       2、国内网络安全需要提升
       智能制造极度依赖CPS、物联网和大数据,在这些数据中往往包含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等关键信息,如何在随时在线、随时可定位的垂直网络和平行网络中,确保数据不被滥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数据安全,一方面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网络安全的法令和法规,另一方面国家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目前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法令法规比较模糊,无法对未来智能制造所产生的海量大数据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目前国内很多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数据安全的核心设备,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网络安全前景令人担忧。
       3、企业生产模式需要改变
       对大企业来说,智能制造重点是围绕设计、制造和营销等环节,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对中小微企业,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7. 《中国制造2025》全文 哪些产业迎来春天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3.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7.电力装备。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农机装备。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9.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中国制造2025》全文 哪些产业迎来春天

8. “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金融业的机遇
  
   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为金融业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国制造2025”也将为金融业提供极佳的发展机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工业4.0和物联网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它们带给金融业的机会在于,与物联网相关的高新企业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和新生代用户需要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体验。

  “中国制造2025”传承了互联网的基因,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去中介化和去垄断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金融业要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在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时更加关注融资结构,将资金发放于效率较高、转型较快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并通过发行债券、股权和短期融资融券等多种形态的市场化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