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关于上善若水之类的演讲稿

2024-05-09

1. 怎么写关于上善若水之类的演讲稿

  上善若水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开篇我想和你们分享日本一个大将军黑田孝高的"水五则":
  1、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2、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3、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4、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的,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
  5、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听完以上这些,是否想到了我国古代老子的"上善若水",不管哪一个,都说明这水的品德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的品格。在大学里,又如何理解呢?
  首先,做一个能推动别人的人。在校园里,我们处在各种小集体中,有寝室,班级还有社团等。因此,我们的言谈举止常常在影响着身边的人,也许一时的鼓励与陪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感动。我们是新青年,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感,不应该让自私与冷漠成为我们这一代的代名词,我们要向社会证明我们是有爱,有担当的,让身边的朋友,亲人和老师感受到我们的成长。所以,我们在充实的自己的同时,不要忘记周围的人,要让正能量成为主流。
  第二,常探求自己的方向。带着憧憬与懵懂跨进了大学校门,也许,不同的环境让我们开始有些无所适从,我们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不要焦急,你们正是在寻找与摸索的时候,相信每一阶段你们都会有具体的目标,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社团活动,只要尽力都会有所成绩,但在这过程中要学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方向。"我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我毕业之后想成为怎样的人"等等,让这些问题得到回答来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第三,以百倍的力量通过障碍。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四年生活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学习上的,工作上的,还有感情上的,这些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过程中,我们会烦躁,会郁闷,也可能有哭泣,但请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得过且过,破罐破摔,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悔恨中。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不一定成功不等于失败,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成功和失败,就如参加一个校内比赛,也许没有名次,但坚持下来可能收获知识和友情,放弃呢,可能啥也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第四,有容清纳浊的度量。世间百态,各人各事有之。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与人相处中就会有摩擦,看不惯的人和事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是冷眼旁观,还是直言快语,说不清,但这些都是我们要处理的。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是不是只要我们退一步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当然。不必斤斤计较,没有以牙还牙,生活是不是更舒服些呢?不说以德报怨,一时让步也是一种肚量。
  第五,永不失本性。白岩松曾说过:我们一直在路上,却常不知何时起,我们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的确,社会变化复杂,诱惑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律自爱。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不管学生还是老师,我们都有自己的本性,周围环境会变化,地位财产会变化,希望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本心,一颗勇敢的心,积极向上的心,还有诚实守信的本性。
  林清玄的茶味人生中,苦涩、甘香、浓沉、清冽、清淡有之,如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的老年,而我们已走过年少,正处于美好的青春。青春没有彩排,不可能从头再来,每一次经历,每一个镜头都需要我们认真把握,不要等失去时再去纪念那逝去的青春,为时已晚。

怎么写关于上善若水之类的演讲稿

2. 初二演讲稿:上善若水_2000字

       从7月份到现在,杭城的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个字——“吴菊萍”。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救人女业主吴菊萍,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随着媒体的持续报道,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了全国的集体感动。杭州市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三八红旗手”称号,称她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9月底她又被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雕塑家韩美林要为她塑一尊名叫“天使之手”的雕塑,并于国庆期间落成。
        据媒体分析,吴菊萍是在0.1秒里承受了300公斤的重量,从物理学意义上做分析,得出的数字是冰冷的,但“爱的世界没有力学”,我们可以从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感受到她做出那坚毅的一托的人性温度。
        地球越来越热,可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缺乏这种人性的温度,趋利主义大行其道,物质化使人们的心日益坚硬,现代化的进程满足了我们的物欲,可是仁爱善良在我们的社会里日益式微,这个社会的挂着道德墙上的最鲜明的标语是“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相信有真的好人的存在。
   
        我们的孩子就是不断被教育要防范别人。
        一次上课,一女生问我“在杭大生科院门口,我经过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前面,我要不要往破瓷碗里丢钱?”我说:“你为什么产生这样想法?”学生说:“因为我看到报纸上说这些乞丐大部分是假的,很多比我们还富有。”我说:“那你为什么犹豫?”学生说:“因为我看到他们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可怜。”我说:“同学,你可能碰到的是假乞丐,但是,当你听到瓷碗里那一声叮当响时,你会看到你面前的云朵也是心形的,这就够了!”
        太多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被日益功利化的社会裹上了一层又一层膜,我们怕受伤,一个个“彭宇案”使我们开始学会远离摔倒的老太太老头子。我们努力与四周保持距离,习惯躲在一个阴冷的角落,冷冷地看待这世界。谁刺伤了我们,我们就睚眦必报,我们把这个世界按照最丑恶的境地进行了假设。我们成为鲁迅笔下的“看客”,在舔舐别人的伤口时获得一份满足,这种“集体无意识”正是我们当下的民族劣根性的表现。
        吴菊萍用她那不计后果的爱心托举,给坠楼女童妞妞带来了生的希望,更沉沉地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我们就这么单纯地被吴菊萍感动了,吴菊萍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我真心地希望爱心能幸福地接力,人性的光辉能热烈地凝聚。
        看到杭城某网络对网民进行了一次题为“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去救女童吗?”的调查,结果如下:“当然会救,这是本能反应”的64.96%,“我会考虑一下,怕就不成功,也怕自己受伤”的13.14%,“肯定不会救”的4.38%,“不知道,很难说”的17.52%。——同样,从这些数据里我读到了涌动的爱意,有了如潮涌动的爱,我相信,这个阴霾沉抑的社会会变得温暖明亮。
        我觉得很难来评价吴菊萍这一托,放到我们民族的文化背景去考量,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仁学是孔孟的卓越贡献。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是这样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为母亲的吴菊萍这一托正是使“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具象化。
        传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亲亲之爱”,从纵向的孝和横向的悌出发,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可以让世界充满爱。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也是我们人类的普世价值所在。我在《新约》中就读到这样的话:“亲爱的弟兄阿,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当我们有了这份“亲亲之爱”,我们就懂得了如何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护佑生命。一个两岁的生命如白纸从十层楼飘落,我相信善良的吴菊萍就是从一份善出发,从一份爱出发,冲了上去,伸出双手——
        因此,当我们在热烈地讨论吴菊萍爱的力量源自何处时,所有要附加在吴菊萍的另外的主观因素都是对这位母亲的贬抑,因为她的举动与她是那儿地方人无关,与她毕业于什么学校无关,与她在阿里巴巴工作无关。
        只和一个字——爱——有关!
        或许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远离了“爱”,才让我们觉得吴菊萍“崇高”起来。其实,冲上去,伸出双手,这是一个母亲——抑或说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吴菊萍不该被符号化。好在我看到选“当然会救,这是本能反应”的是64.96%,这个社会,善真还没有全部泯灭,爱真还没有全部缺失。
        上善若水,水遇物静绕,不争不逞,激浊扬清。
        今天看到《钱江晚报》的消息:吴菊萍和妞妞已经于9月27日和28日相继出院,吴菊萍的手臂骨折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医生说能恢复95%以上。
        真好啊!善人有善报啊!
        想起马克思说的一句话:“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3. 也说“上善若水”

 什么是上善若水?善,即是不恶。友好,宽容,慈祥,广大,慈悲。‘善’包容了一切含有褒义的词汇。老子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什么能超过它,比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没说呢。随波逐流,随方就圆说的是水的世故圆滑,作为现代人,也不妨学学。如今经济社会,信息时代,生活节奏高速运转,人们的情绪浮躁、狂妄、嫉愤忧郁以致抑郁。所以说水的这一品性对每个人来说是 很重要的。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宽容忍让,恭歉自律;遇事随机而行,顺其自然谁说不好呢?当然为人奸猾,偷奸取巧是不可取的。
  也说:“女人如水。”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写于2012-4-7 21:15 ( 文章阅读网:sanwen ) 
   

也说“上善若水”

4. 上善若水的主讲内容

 我们要学习在水的安静中,所感悟到的境界:心如止水、水止犹鉴、静水流深、止于至善。

5. 上善若水的原文

【原文】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翻译】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赏析】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拓展资料《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上善若水的原文

6. 上善若水的评析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去为。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礼”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7. 上善若水

从不去争 它经常停留在 人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因势利导 润泽万物 哪个文化的发源 都跟水有关系 有水处才有人类起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所以 上善若水的真正的原因 是老子在这强调的是 善利万物而不争 待在众人不愿意呆的地方 所以它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

8.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1]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学会“上善若水”的处事哲学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水中的人生哲学 车尔尼雪夫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水,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的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委曲的摇曳着,我们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的确,“水”在温柔而诗意的告诉你面对挫折面对不如意的心境,告诉你处世的大智慧。明镜止水,波澜不兴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彻的镜子,可以映照世间的真相。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么是纯粹,什么是污浊,在清澈的心灵面前,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反观自身的缺点时,不用被动的反抗、挣扎,荡起涟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会让自己迷失,会让自己痛苦,会让自己彷徨,不如主动的如水般去包容,去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