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2024-05-11

1. 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财政收入绝对量的增长是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直接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从增长率看,虽然在不同年份存在波动,且近年来增速在不断放缓,但我国的财政收入绝对量的逐年上升,仍为财政支出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造成财 政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它是 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   3)无弹性税制。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无弹性税制。在无弹性税制情况下,随 着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无疑会下降,而财政支出一般不但不会减 少反而还要增加。所以,相对减少的税收收入与绝对增加的财政支出不相匹配,最终导致财政 不平衡,或继续增加财政赤字规模。  另外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也可以分析财政支出的增长。(1)经济因素在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调节收入,稳定经济和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财政收入的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决定于财政收入,因此财政支出规模也得到了扩大。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属于发展中国家,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公共设施建设,财政支出规模总体在不断扩大。(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通过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管理效率等方面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着作用。而我国政局稳定,政体结构尚未发生变化,因此,更多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是行政管理效率因素。(3)社会因素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贫富差距过大,且人口老龄化压力在不断增加,各种社会因素都给了财政支出增加的压力。因此,我国的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仍总体呈上升趋势,财政支出规模也呈现着不断扩张的趋势。

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2. 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造成财 政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它是 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 3)无弹性税制。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无弹性税制。在无弹性税制情况下,随 着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无疑会下降,而财政支出一般不但不会减 少反而还要增加。所以,相对减少的税收收入与绝对增加的财政支出不相匹配,最终导致财政 不平衡,或继续增加财政赤字规模。 (4)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财政平衡与否的重要因素。 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地位,而且来 自国有企业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收入总额中占很高的比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平衡状况。 (5)意外事件。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比如某地发生强烈地震或闹水荒旱灾),增支减收之事 是合情合理的,当年财政甚至以后年度的财政平衡与否都要受到影响。【摘要】
分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提问】
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造成财 政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它是 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 3)无弹性税制。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无弹性税制。在无弹性税制情况下,随 着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无疑会下降,而财政支出一般不但不会减 少反而还要增加。所以,相对减少的税收收入与绝对增加的财政支出不相匹配,最终导致财政 不平衡,或继续增加财政赤字规模。 (4)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财政平衡与否的重要因素。 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地位,而且来 自国有企业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收入总额中占很高的比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平衡状况。 (5)意外事件。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比如某地发生强烈地震或闹水荒旱灾),增支减收之事 是合情合理的,当年财政甚至以后年度的财政平衡与否都要受到影响。【回答】

3.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有什么?

1.政治因素:政局、行政效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社会因素:人口、文化等。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国际关系。拓展资料:1,简述引起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客观原因:a,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造成财 政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b,外部冲击.外部冲击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它是 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 c,无弹性税制.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无弹性税制.在无弹性税制情况下,随 着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无疑会下降,而财政支出一般不但不会减 少反而还要增加.d,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财政平衡与否的重要因素. 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是主导地位,而且来 自国有企业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收入总额中占很高的比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平衡状况.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有什么?

4. 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历史进程看,财政支出规模一般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  (一)经济发展因素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为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提供可能。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相应地税源、税基不断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其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具有累进税性质的所得税一般要快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再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财富规模增大,个人缴纳税收的规模也扩大,通过举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也成为可能。  (二)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可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工作效率、活动范围。  (三)经济体制制度因素  经济体制不同,职能也不相同,使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存在差异。  (四)社会因素  各种社会因素如人口、教育、卫生、社会救济、城乡差距等都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发挥重要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用于办教育、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非常大。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既要偿还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支付而没有支付或支付不够的历史欠账,又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履行的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职能,这些对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出了要求。

5. 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原因是什么

主要有两方面需求:
 
一是财政预算方面,如楼上所说的,政府开支、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是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刺激经济。
 
从另一个角度看:
一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监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我国目前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还应有必要的调控,财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财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

财政支出增长的需求原因是什么

6. 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原因如下:经济发展因素是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为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提供可能。1.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相应地税源、税基不断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2.其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具有累进税性质的所得税一般要快于经济的发展水平;3.再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财富规模增大,个人缴纳税收的规模也扩大,通过举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也成为可能。拓展资料:全国财政支出的定义:1.财政支出,也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社会资源的支配和使用。2.在此有必要区分“财政支出”与“财政开支”两个概念: 在财政预算意义上,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可以支配的货币额,而与此相关的财政开支则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花费掉的货币总额。3.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则政府财政预算上会出现财政盈余; 反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财政支出是政府分配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往往反映一国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所进行的活动范围和政策选择的倾向性。所以可以从以上两大方面来理解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而安排支出的意义。4.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5.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7. 财政收支规模高于经济增长规模的原因

财政收支规模不可能大于经济规模。但财政收入(支出)增长率会常常高于GDP增长速度。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保持同向变动,但实际中并不一定同步,而且往往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价格依据不同。财政收入增速是按照现价计算的,没有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而实际GDP增速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
二是统计口径不同。GDP统计范围没有完全涵盖产生税收的经济活动,统计范围小于税收统计。
三是核算方法不同。主要体现在进出口方面,进出口额在GDP核算时与进出口环节形成的税收、退税等在计算财政收入时增减方向刚好相反。
四是GDP增长结构与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并不直接对应。GDP增长速度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三产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一般快于GDP增长,从而造成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
五是反映经济总量的GDP增长与经济质量的变化并不同步。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会影响所得税等直接税收入增长的速度。
六是税收制度特性。一些税种具有一定的累进性,如个人所得税等,会使得这些税种的收入相对于其税基或GDP增长更快。
七是从税收基本要素看,税率的高低也会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但税率较高,税负加重时,税收增长会更快,包括税收的很多附加费也会更多增加,导致财政收入也更快。此外,税收征收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八是财政收入中的很多非税收入,如罚没收入(罚款)、行政性收费等,与经济增长与否关联性不是太大。

财政收支规模高于经济增长规模的原因

8. 什么因素导致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结构因素   2007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实质是结构性增长,也就是说财政收入增长率是由个别税种超高速增长推动的结果,而引起结构性增长的原因多是政策性、一次性的特殊因素,不具有可持续性。  具体说来,2007年财政收入的增量中有91.6%来自税收增收,有8.4%来自非税收入。在税收收入的增量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贡献率达53.7%,其他税收的贡献率为46.3%。从税种的税收收入增长率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为1017.4%,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比上年增长63%,此外,契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的增长率均在30%左右。非税收入的增长率处于平均水平,但其收入总量和增量规模仍然较大。  形成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且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而我国财政收入(尤其是增值税)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推动整体财政收入超GDP增长。二是2007年资本市场空前繁荣,金融保险行业、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带来的营业税、契税、房屋类和土地类税收有较快增长。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由此带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收大幅增长。四是外贸进口额的快速增长�尤其是一般贸易进口总额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快速增长。五是政策性因素作用,2007年实施了对个人转让住房征收营业税、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部分资源产品税率、取消或降低2831项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等税收政策,2006年消费税扩大范围的政策效果也全面显现,这些政策性因素强有力地促进了财政增收。六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石油特别收益金等非税收入项目增收较多,增幅较高。这些因素也是我国2007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结构性原因。  (五)统计和价格因素  1.统计因素  财政收入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长率通常是按照不变价或可比价核算的,由于统计方法不同,造成财政收入的增速相对于GDP的增速出现部分虚高。2007年GDP名义增长率为17%,实际增长率为11.4%,财政收入名义增长率为32.36%,而实际增长率为26.08%。可见,不同统计方法下的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差距不同。进行统计指标的比较,首先应该统一核算方法,其次应剔除价格影响,因此,选择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将更为科学,由此会发现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实际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统计显示,在1997年以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下简称“占比”)与GDP增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6年平均占比为14.77%,占比年均增长率为5.88%,GDP年均增长率为9.2%;财政收入增长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在某些年份存在波动,年均增长率为15.63%;可是2007年占比突增到20.8%,占比增长率突增到13.18%,财政收入增长率突增到26.08%。此外,财政收入与GDP的统计口径存在不同,由于我国税收政策包括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规定,所以财政收入中包括部分先期计入而后期退还的收入,造成财政收入的“虚增”;由于我国没有将股票交易、房地产二手交易等带来较高税收的虚拟经济活动以及某些产生大量税收的新兴行业纳入GDP的统计范围,造成GDP的“虚减”。由此可见,如果统一统计方法和口径,我国近十年财政收入与GDP相比的各项指标均不太高,2007年的超高值只是个别现象。  2.价格因素  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量中还存在着价格再分配的部分,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是通货膨胀税部分,是由通过膨胀这种客观的货币现象导致。二是产品比价变动部分,当出现结构性物价上涨时,财源分布就会改变,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增加。三是税制结构受物价影响部分,对于采取比例税率的流转税来说,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对于采取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来说,物价上涨会提升税率档次,财政收入会出现名义、实际双增长。  2007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很大。当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由于没有出现为弥补赤字发行货币而产生的通货膨胀,所以2007年主要是出现了后两种情况。首先,2007年我国出现了结构性物价上涨,能源、原材料、食品、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13.60,-0.10,-0.73%)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从而拉动相关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其次,我国现行税制为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实现了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由于流转税的比重较高,所以受2007年价格因素影响的财政收入增长绝大部分是名义增长。  (六)征管因素  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经济规模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税收征管力度加大而带来税收的增长,即所谓的“管理性增长”。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一直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存在着税源管理覆盖不全,监控不力,执法不统一和不严肃,欠税的处理偏轻,部门行政协税不力,偷、逃、骗税违法现象较多等问题,造成税款大量流失。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理念逐步向以“税收服务”为主转变,强化税收监督,加大税收征管的力度,使得管理性增长对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贡献较大。2007年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了税收征管工作,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作在各地税务机关开展顺利,完善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同时强化了转让二手房等财产转让所得税的征管,加强征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而造成的减收。在土地增值税方面,各级税务机关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进行了土地增值税清算,征收管理力度较往年显著加强。在税费改革方面,继续推进“费改税”,加大清理税外收费力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堵塞了税收漏洞,抑制了偷漏税现象,是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寅吃卯粮、蛮横征收、“征过头税”、“列收列支”、“贷款空转”等现象,这是造成我国财政收入部分“虚增”的一个原因。财政收入虚增的根源是国家长期以来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为了追求政绩目标,有些地方政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包庇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悖,但这只是在财政收入征管环节出现的局部问题,并不能认为是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而引发的全局性问题,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正在尝试将政绩考核指标绿色化,这样既能够消除财政收入虚增的根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