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钜的为人做事

2024-05-19

1. 李泽钜的为人做事

他素来低调,行事稳健,却在全球航空业的低谷出手,巨资收购濒临破产的加拿大最大航空公司。20年来,李氏家族的任何一次商业计划,无不被赋予远超商业行为之外的意味深长的含义,赫斯基石油收购案也好,“ORANGE”计划也罢,这一次也不例外。10月初,李氏家族宣布以38亿港元收购破产的加拿大航空公司31%的股份,濒临成为加航最大的单一股东。在全球航空业如此低迷的当口,这一手笔对业界和媒体的震动可想而知。当然,这次事件的另一夺人眼球之处,是历来低调为人所知之不多的李嘉诚长子李泽钜被推到了前台。一直以来,似乎是弟弟李泽楷占尽了世纪之交李氏家族的风头,他和默多克的谈判,与李显扬的竞争,几乎都已成为香港商界最新的传奇。于是,被冠以“小超人”称号的是李泽楷而不是李泽钜,某种意义上,李泽楷在更多人心中赢得了“超人”接班人的领先地位。只是2000年以来,大幅缩水的股价和上百亿的巨额债务令盈科神话回落尘土,曾经的数码英雄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而李嘉诚本人的全球3G业务也未见明朗,人们才开始把目光投注到一直不甚活跃,却在长实作为父亲的左膀右臂,稳健行事的李泽钜。也许,在李嘉诚看来,该是由李泽钜来续写家族传奇的时候了。 李氏兄弟在香港被称为“龙兄虎弟”,但和李泽楷铺天盖地、长篇累牍的报道传记相比,能搜索到的李泽钜的资料少得可怜,即使有,也多是作为父亲或弟弟的陪衬。事实上,一个独立的李泽钜几乎是意义缺失的,如果说,长实系为他提供了一个坐标,那弟弟李泽楷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兄弟俩尽管只相差两岁,但性格的差异自小便显现,也许因为这种差异,交流显得不那么容易。15岁,李泽钜在香港还没读完中学,便前往美国读大学预科,李嘉诚于是把李泽楷一并送去,原意是好让他们有个照应。可是两兄弟在美国反而甚少来往。李泽楷后来形容说,“在美国头一年的生活,可说是一生中感到最寂寞的岁月”。因为英文不太好,根本不能与人沟通,只能打电话向母亲诉苦。其实,李嘉诚在安排儿子“承继衣钵”的问题上可谓“处心积虑”。当儿子们八九岁时,便让他们坐在会议室一角的小椅子上,出席董事会议,看自己如何与其他商人谈生意,希望通过此等潜移默化,令儿子们对商业产生兴趣。李泽楷年纪小又调皮,每每坐不定不老实,李嘉诚便阻止:“NO!” 但10年后,在儿子们的专业选择问题,特别是李泽楷的专业问题上,李嘉诚便不能再轻易说NO了。17岁时,李泽钜听从父亲的安排,进入斯坦福大学念土木工程。若从家族事业考虑,李泽楷应读商科、法律等适宜管理综合企业的专业,并与李泽钜的建筑专业互补相辅,但李泽楷选择专修自己喜欢的电脑工程,这显然不是父亲的意思,但李嘉诚尊重小儿子的选择。 说是李嘉诚的远见也好,巧合也好,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惊叹他当日的无心插柳。李泽钜在长江实业稳扎稳打的时候,李泽楷在上世纪90年代把电视和数码业务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李氏家族生意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再次擦亮了李氏的金字招牌。一守一攻,谁说不是李超人的匠心独运?李泽钜心无二用学习家族生意,可谓“守”。获得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后,24岁的李泽钜回到香港,被安排在中环华人行长江实业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学习经营之道,李嘉诚精心安排了前董事总经理周年茂、副董事总经理甘庆林等资深元老辅佐其熟悉业务。公开场合的传媒采访,也常有意把机会让给儿子,说他对这方面情况较熟悉,回答更合适。李泽钜25岁时,李嘉诚大胆提拔他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26岁时,被委任为机场咨询商务委员会委员,27岁时被委为总督商务委员会委员,为父亲的逐渐“淡出”作平稳过渡。李嘉诚着力栽培家族事业接班人,可谓用心良苦。在长实期间,李泽钜曾作为加拿大温哥华万博豪园计划的主要策划者。虽然此后由于加拿大地产市场不景,长实最终退出此项目,但这确实是李泽钜的得意之笔。除此之外李泽钜个人的建树似乎乏善可陈,这也难怪,长实系原本是一部结构精良、运行经典的大机器。在父亲的提携下,1994年1月李泽钜开始担任集团副主席。在这期间他还曾任香港汇丰银行非执行董事、和黄集团执行董事、港灯集团董事等,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和弟弟李泽楷的作风大相径庭。 李泽楷2000年并购香港电信,虽成为亚洲最大并购案之一,然而在巨额债务和纳斯达克的双重影响下,盈科的股价开始走低,李泽楷的威信也开始大打折扣。但由其发端的李氏对家族生意新领域的开拓,丝毫未受影响。兄弟俩的接力合作得很好。早在1999年4月,已担任长实主席的李泽钜宣布通过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来共同投资网络。最初定下的方向是综合性门户网站,投资额是10亿美元。当年12月7日,李泽钜花了近2000万港元买下他想要的域名。2000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时,一度掀起香港市民的认购热,高达200倍的超额认购刷新了香港上市公司的招股成绩。2003年3月,李泽钜再携巨资杀入内地网络业,在北京成立金融信息服务网站世界汇金网,这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网站,长实集团作为最大股东,与世界金融集团合作,意图在金融界与网络界称雄,先后投入资金1.2亿港元。接下来,就是这一次,李泽钜通过自己控股的公司TrinityTime投资公司,击败精于重组及出售濒临破产企业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以6.5亿加元(约合38亿港元)买入加航31%的股权,从而使这家加拿大最大、全球第11大的航空公司向摆脱破产困境迈出了一大步。虽然有分析师提醒说,李氏家族的收购不是灵丹妙药,它同样有过不成功,甚至最终被迫清盘的并购案例,但人们更愿意相信,李泽钜能演绎航空业的赫斯基石油神话,这其中,有李嘉诚的威望垄断,小超人的余音尤在,人们关心的只是,李泽钜会如何续写其家族传奇的下一章。此次收购行动花落谁家虽未定论,但Cerberus属纽约基金,根据加拿大法例,即使成功竞投加航,亦只拥有25%的股权,而已入加拿大国籍的李泽钜则可以全权操控。加上加航员工忧虑Cerberus一旦得手,会对加航进行大裁员,所以外间估计,李泽钜胜算较高。李泽钜本人对此却不置可否,只是说:“加航是一间复杂的公司,现在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研究相关的数据,收购行动只是踏出第一步。”说到具体交接时间,他声音十分平静:“财经界普遍知道加航正面对的困难,何时能够正式完成收购,要待分析交易数据后才会有具体的时间表。”对于李泽钜领衔此次行动表现,外界评论有不同的见解,而最终结果会做出相应的结论。有趣的是,外界舆论对收购行动本身的关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李氏家族透过此次行动把这位大公子推向前台,也受到普遍的关注。李氏二兄弟谁会正式接掌“李家王朝”,似乎已经初露端倪,而能否得到各方首肯,则有待日后静观发展。李泽钜,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长子。李嘉诚祖籍潮州,而重视子息成长是潮州人传统。潮州人如果有两个儿子一起出行,绝不会让他们同时乘坐一架飞机——万一遇难,不至于满门俱灭。这一方面看出潮州人对儿子的看重,另一方面反映出这种“看重”的侧重点在于继承自己“衣钵”。身为上市公司长江基建主席、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的李泽钜,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自幼受父亲培养,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家族观。读大学的时候,他就遵从父亲意愿,选择了土木工程系,后来又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他无疑已将家族日后的发展方向与自己的未来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毕业后,李泽钜顺理成章地加入长江实业家族生意,后再次顺从父意,入了加拿大籍。他的这一身份,是李嘉诚当年得以由李泽钜出面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的关键,也是李氏家族收购加航的前提条件。因为根据加拿大法律,非加拿大籍人士不可持有加航超过25%的股份。这件事情上,一方面是李嘉诚高瞻远瞩,另一方面,李泽钜的服从与照程序办事,更是他家族观念的体现。1999年12月7日,李泽钜花了2000万港元从美国vortexx那里买到了他想要的域名。其注册用户短短两个月里就超过了四万人,新生的汤姆备受关爱,香港创业板为它预留了8001的号码,联交所先后豁免了对该公司经营超过两年,上市申请满25个交易日等例行要求,将其公众股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当年2月23日,汤姆出售4.28亿新股,香港上演了万人空巷认购汤姆的场面,认购人数超过40万人,超额认购约为1500倍,超过了两年前疯狂抢购“北京控股”的水平,1.78港元的招股价,被“一级半”市场狂炒到10港元,上市首日终盘价飙升了335.4%,创下了创业板上市首日涨幅的纪录。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李氏家族便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进行物业发展,而加拿大不但是李泽钜初试牛刀的地方,也是他与爱妻王富信相识的地方。 王富信1969年生于香港,比李泽钜小五岁。1990年,王富信在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李泽钜当时在加拿大处理地产业务。在一次烧烤聚会上,王富信与李泽钜邂逅,双方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李泽钜返港后即对其展开追求,两人于1993年喜结连理。

李泽钜的为人做事

2. 李嘉诚喜欢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出手吗?

1986年的时候,国际油价跌到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原油市场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李嘉诚却在这时入手石油业,以32亿港元的价格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

之后又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并且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当年赫斯基公司每天亏500万港元,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每天赚1500万港元,李嘉诚更是称这次交易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英国媒体统计说,英国约25%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由李嘉诚及其旗下公司掌控。
李嘉诚对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也兴趣浓厚。近十年来,他通过旗下的维港投资,累计投资超过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业。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在2007年获得了两笔投资,一笔来自微软,另外一笔就来自李嘉诚,李嘉诚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2009年,李嘉诚以1550万美元投资了语音识别系统Siri,这个公司在2010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苹果收购。
总的来说,李嘉诚一是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出手,二是沿着产业的思路,拓宽自己的经营领域,而对新兴行业的投资则更带有风险投资的特点。

3. 李嘉诚一生的八种能力的内容简介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香港《资本》杂志评选的香港十大最具权势的财经人物之首、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从一无所有到世界华人首富……拥有这些殊荣和名望的是一个当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李嘉诚。在世人心目中,李嘉诚是一个凝聚和代表着中国人奋斗精神、与时俱迸、不断创造新记录的卓越商人和企业家,他从商的经历,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李嘉诚一生最伟大投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成了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最赚钱的“盈利老虎”。按照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受惠于油价持续飙升,赫斯基能源在2008年上半年,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盈利,占和黄固有业务盈利的比例上升至28%。而当李嘉诚在22年前收购赫斯基能源的股份时,这只不过是一家资本支出与负债过高的中型石油公司,当年的石油价格曾跌至每桶11美元。但李嘉诚当时就预言,“世界石油价格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升幅,长远来说可以看好。”22年后的2008年8月21日,李嘉诚在业绩会上自信地说,“赫斯基能源在七八年前还被人批评,但是今年和黄最大的盈利贡献就来自赫斯基。”目前和黄持有赫斯基能源约35%股权,如果加上李嘉诚家族及旗下公司拥有的股权,则于赫斯基能源的总持股量约为71%。“现在已经有数名买家愿意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后的生产量,这说明石油市场表现仍然强劲。” 8月21日,李嘉诚表示。李嘉诚当初投资赫斯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对加拿大有特别的个人感情,二是他本人与赫斯基原总裁私交甚笃,相信他的指引。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撮合下,李嘉诚透过家族公司以及和黄,斥资32亿港元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其中,和黄与嘉宏国际合组的联营公司Union Faith购入43%股权,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购入9%股权。此外,李嘉诚拥有9%股权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也购入赫斯基5%股权。其时,在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油价陷入低潮,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却在这时看好石油工业,做出他当时最大的一笔跨国投资。“80年代时中东国家和美国有分歧,石油供应紧张。那时我就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就趁赫斯基亏蚀的时候把它买过来。”李嘉诚在多年后面有得意之色地回忆说。经过多年开源节流和技术改造,李嘉诚把赫斯基由一家亏损企业变成了利润驱动器。同时,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他成了加拿大的投资英雄。加拿大的商务官员和商人为了便于与李嘉诚接触,把办公室也搬进了唐人街。 2000年8月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上市,有当时的报道说,李嘉诚为此获利65亿港元。今天,这一交易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李嘉诚一生的八种能力的内容简介

4. 为什么李嘉诚移民加拿大?

李嘉诚为什么选择移民加拿大,而非英国?

5. 李嘉诚经历过的事迹?

李嘉诚生于中国广东潮安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云经为小学校长,祖父为清朝最后一届秀才。日本侵华期间与家人逃难至香港。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母亲与其他弟妹返回潮安,而父亲则于该年秋天身故,所以李嘉诚辍学就业,成为手表表带售货员,当时仅12岁。李嘉诚1945年入行时只有17岁,但19岁时就己成为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商业天资在这时已经显现。

1950年,他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长江塑胶厂参与当时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胶花贩卖,李嘉诚感慨良多,充满激情:“当年的长江塑胶厂只是生产一些普通塑胶玩具和家庭用品,经由出口洋行运销欧美。在最初10年间,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晚上还要自修,加上工厂人手不够,自己要身兼买货、接单等工作,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以两个闹钟起床,可说是每天最难过的时刻。”

1958年转型投资地产,并于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并于1972年以每股3元,发行4,200万股上市,第一天已较上市价上升几成,成为地产五虎将之一。其擅于以股票融资,加上当时股市热潮,所以得以以小吃大,在上市的一年内,其土地储备已上升逾20倍,并开始快速累积财富。曾在70年代收购持有希尔顿酒店(现长江集团中心)的美高企业及青洲英泥的控制性股权。 
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宣布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每股7.1港元(较当时收市价有溢价),收购9,000万股,共6.39亿,买入英资第二大洋行、市值约60亿港元的和记黄埔的22.4%的股权,在1年内更增持至40%,成功控制和记黄埔。长和集团几乎是富可敌国。1985年乘怡置系出现财政困难,收购港岛区及南丫岛的电力供应商香港电灯公司的34.9%的股权,并于1989上半年时把鸭脷洲发电厂重建为香港岛大型屋苑,并命名为“海怡半岛”。 
1987年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并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1989年,李嘉诚大举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成为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最大投资者,1991年夺得本地另外一个商业电台广播牌照,并命名“新城电台”,北京的大型综合物业项目“东方广场”就是他在中国大陆的“得意杰作”。后来李嘉诚把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组成长江基建。长江基建在中国的能源建设占有很重要的份量。

李嘉诚亦与香港最大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关系良好,除购入和记黄埔的股权外,李嘉诚亦为汇丰股东之一,于1980年成为非执行董事,更位极汇丰控股(及其前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会非执行副主席达七年之久,直至1992年退任,时值汇控成立一周年。2009年汇控全球供股,李嘉诚亦全数行驶其供股权以稳定股价。其子李泽钜现仍身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现时为子公司)董事。
据2012年3月《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255亿美元,折合约1990亿港元,排名第九。 
2013年1月10日,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2013年香港50富豪榜,其中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为香港首富。今年已84岁的李嘉诚,已是连续第六年蝉联香港首富。

李嘉诚经历过的事迹?

6. 李嘉诚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棒吗?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 )、 长实集团(HK:01113) 、 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同时发布业绩。
当天16时36分,长和发布公告称,李嘉诚正式退休。这份由李嘉诚个人签署的公告称:“本人决定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公司主席之位,并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回望过去,本人由1950年创业开始,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于过去68年间,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经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与全球化,并适时作策略性检视以及重组,尽心尽力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本人衷心感谢各股东多年来对本人的支持及信任。”
李嘉诚表示,往后,应董事会要求,他讲出任公司资深顾问,继续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这意味着,历时近70年的香港“李超人”时代过去了。
从商七十余年构建李氏商业王国
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1939年6月,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中。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因劳累贫困成疾,郁郁而终。一家的重担从此落到了李嘉诚身上,不足15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独立谋生。
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不过,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并不安于现状,他很快又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胶公司,18岁便当上了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长江”的厂名取自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这无疑显示了年轻李嘉诚心中的宏图大志。
办厂初期,李嘉诚也遇到过各种麻烦,但因为其勤奋努力与超越常人的商业才能,都一一化解。1957年,李嘉诚偶然看到了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他很快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在香港率先推出了塑胶花,并立即成为了热销产品,并由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1958年,“塑胶花大王”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先后在香港北角、柴湾建工业大厦。1967年,香港一度发生暴动,地价一落千丈,李嘉诚就是在此轮地产低潮中成功抄底,大量低价购地,从此奠定了其商业王国的基础。
1971年,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李嘉诚又趁着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际,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1978年,长实与汇丰银行合作,重建华人行,他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也随之步入高,而和黄一役,也使李嘉诚获得了“超人”的美誉。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1986,长实已名列香港十大财阀之首。
同样在八十年代,李嘉诚开始进军海外,1986年购入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并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然后将其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这一交易,也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众所周知的是,李嘉诚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内地投资商机的香港企业家。他一度将长和系旗下几乎所有的业务悉数引入内地,内地也一度成为长和系除了中国香港之外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并同样为长和系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红利。
不过,近年来,随着内地和香港地价房价的持续增长,李嘉诚的投资方向开始由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转为欧洲市场,试图在欧洲抄底。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在90岁退休宣布
在李嘉诚构建起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商业帝国之时,他也逐渐步入高龄。近年来,关于李超人何时退休的话题,几乎每隔一两个月便会见诸媒体。
去年6月,便有媒体报道称,李嘉诚计划在明年90岁生日前退休,已将计划通知集团顾问及接班人李泽钜,李嘉诚退休后仍会继续担任集团高级顾问。?
但长和发言人很快就发布回应称,发言人指,李嘉诚身体健康非常好,现时没有确切退休时间表。次日,李嘉诚本人也公开回答称:未确定退休时间。
但即便如此,对于李嘉诚有意在2018年退休的猜测却一直没有停息。去年8月,在李嘉诚麾下长和以及长实地产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当日晚间举行的长实分析员会议上,长和系“老臣子”、长实地产副董事总经理的叶德铨就曾笑称李嘉诚长子、现长实副主席李泽钜可能是“明年的主席”,这句玩笑话很快被外界解读为叶德铨有暗示李嘉诚将在明年退休之嫌。
李泽钜并没有对叶德铨的玩笑给出任何答案,不久之后他甚至在公开场合明确澄清了这一传闻,称没有从主席李嘉诚口中得悉这些消息,并认为工作上不会有什么转变。然而,随着2018年的到来,随着李嘉诚步入90岁高龄,越来越多人希望探究李泽钜将在今年成为新主席是否真的只是一句玩笑话。
今年1月,李嘉诚本人再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被问及会不会在今年退休的问题。当时李嘉诚的回答是“我什么都不敢讲。不过现在呢,身体还过得去,没什么问题。”
3月8日,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出席活动时,就被问及了主席李嘉诚是否准备退休等问题,霍建宁仅表示“到时就会知”。?
3月13日早晨,甚至有记者前往李嘉诚位于深水湾道大宅外守候,不过还没等记者开口,李嘉诚就先发制人,直接说“我绝对不会讲”,又表示“你认为我现在会不会同你讲什么”。
虽然,李嘉诚、李泽钜以及其手下的“大将”们均没有就李嘉诚退休的问题给出任何答案,但业内依然试图从侧面做一些分析,于是,长和系旗下长和、长实、长建及电能实业在3月16日同日宣布全年业绩,这个时间点便被认为是李嘉诚可能宣布退休的时间节点。
这一时间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与以往的惯例不同,按照过去的经验,长和系旗下上市公司往往相继发布业绩而不是集中在同一日,长实则一向都选择于周四公布业绩。
但今年长和系公布业绩日却有所不同,不但电能、长建、长实及长和四家公司同日抱团公布业绩,更是将发布日定在周五而非周四。
业内分析,当上市公司有重大消息发布时,常常会选择于一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即周五进行,目的是为了降低所宣布消息对于股价的影响。正是因为今年长和系把业绩发布日选在周五,业内据此猜测,长和系或将有重大消息要公布,而这一消息可能就是李嘉诚即将退休。
由长子李泽钜接班早成定局
尽管李嘉诚何时退休一事显得扑朔迷离,但李泽钜将成为长和系接班人却似乎早已成为定局。
1964年出生的李泽钜似乎从一开始就被当成家族产业的接班人来培养,在他不满10岁时,李嘉诚就在长实会议室配有“专席”,让自己的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商业启蒙教育。

但不同于弟弟李泽楷可以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专业,作为长子的李泽钜肩负的家族责任似乎更大,他严格遵照父亲的安排,选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他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1985年,21岁的李泽钜正式加入长江集团,学习如何经商也学习成为庞大财富帝国的接班人。而在1986年李嘉诚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股权一役中,李泽钜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后几年,他有一大半时间坐镇加拿大,搭理李氏商业王国在加拿大的业务。
1989年,李泽钜因其稳健的处事能力,得到了父亲的赏识,经董事的一致要求,李泽钜顺利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
1992年4月,李嘉诚忽然辞去了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职务,并顺水推舟,让长子李泽钜进入了汇丰董事局。李泽钜接班李嘉诚已初露端倪。
1993年,李泽钜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1994年又坐上了副主席的位置。
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到了2012年,李泽钜已几乎被确认将成为长和系接班人,不可否认的是,年事渐长的李嘉诚早已开始为自己退休做出部署。当年,李嘉诚向媒体披露了他的财产分配问题,透露长和系旗下多家公司的股份将全部由大儿子李泽钜继承。
同年7月,伴随着长和系旗下公司的股权交接,李泽钜也开始在正式从父亲手中掌舵整个财富“王国”。
此后的数年中,李嘉诚屡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了李泽钜的接班人身份,并表达了对于长子接棒的信心。与此同时,对于退休这一话题,李嘉诚也丝毫没有回避。到了2016年,李嘉诚在公开场合谈及退休计划的次数明显比过去增多,并早已告知媒体,自己退休之后的打算是做集团的高级顾问,并花较多时间处理名下基金会工作。李嘉诚此举的意图之一,显然是提前给市场吃足“定心丸”,为自己退休后长子接棒铺平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自李泽钜于2000年进入长和系核心管理层后,长和系的投资风格也开始出现变化,从香港华资企业更快地转型为国际企业。而近年来,长和系不断投资欧洲,尤其是英国,这便被认为很大程度是出自李泽钜的手笔。
在李嘉诚宣布退休之际,李泽钜也顺势接过了长和系“掌门”的重任,长和系新的时代开启了。

7. 李嘉诚又有几个大动作

  全球著名华商李嘉诚近日喜事连连,荣耀一时无双,再次成为香港传媒关注的焦点。10月中旬,他个人首先荣获香港特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然后其旗下两大财团“和记黄埔”(简称“和黄”)和“长江实业”(简称“长实”)被《亚洲周刊》评为“2001年国际华商500”冠亚军。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形势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李嘉诚却频频出手,从香港到泰国,从亚洲到欧洲,从能源到地产,从电信到港口,掀起一连串的投资行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有经济分析员甚至将之概括为“超人逆市投资策略”。
  7亿港元投资泰国电厂
  在李嘉诚的“长和系”(由“长实”和“和黄”控股的一系列公司所组成的李系财团)中,香港电灯(简称“港灯”)一向很少有大的投资动作。但是,“港灯”却在10月28日宣布,以7亿港元入股投资额达98亿港元的泰国电厂项目,跻身为该项目的最大股东,从而成为“长和系”逆市投资的最新战例。
  “港灯”过去也曾投资泰国,但受累于金融风暴,最后铩羽而归。“港灯”发言人强调,这次的投资回报率可达15%至16%。他还指出,未来若有合适项目,该公司不排除会继续投资泰国。有证券分析员指出,在目前资金缺乏出路的情况下,“港灯”选择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海外项目是顺理成章的。
  精心打造地产王国
  地产项目一向是“长和系”的支柱,也是李嘉诚在香港建功立业之本。10月16日,“长实”以6.65亿港元成功击败竞争对手,投得红商业用地皮。市场人士惊呼:经此一役,“长和系”庞大的“红地产王国”已经成形!
  早在80年代初,李嘉诚以蛇吞象之势,成功收购当时香港英资四大洋行之一的“和黄”后,即着手把“和黄”位于红的船厂用地发展为住宅项目,迈出打造地产王国的第一步。经过多年经营,“长和系”已在红拥有9个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尺,其中“黄埔花园”、“海逸豪园”等地产项目扬名全港。香港地产界人士预计,“长和系”未来在该区还可能拿下另外两个项目,进一步扩大版图。
  李嘉诚为何如此看重红?位置是地产业成功的不变法宝,而红地处要冲,为九龙区之中心地带。香港火车站位于区内,地铁红支线建成后,这里更会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交通枢纽。另外,该区毗邻尖沙咀这一旅游旺区,黄埔海滨长廊未来可能与尖沙咀海滨长廊连成一体,承接旅游热力。
  称霸全球电信市场
  李嘉诚近年积极进军电信市场,其称霸全球之心世人皆知。但是,李嘉诚发展第三代手机(3G)的策略则颇耐人寻味,更显“超人”的深厚功力。
  在欧洲,“和黄”已经拥有英德等4国的3G牌照,最近又以低价获得丹麦的3G牌照,更有传闻称该公司有意竞投爱尔兰的3G牌照,进一步扩大欧洲3G版图,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在香港,“和黄”旗下的“和记电讯”与日本“多科莫”公司合作成立了“和记3G”公司,成功投得香港3G牌照,并声称未来两年投资30亿—40亿港元发展香港的3G网络,足足比另外3家香港3G运营商的投资高出1倍。
  此外,趁着全球电信股在“9·11”事件后回升,李嘉诚于10月中旬减持“沃达丰”股份,获利近4.5亿港元。同时,“和记电讯(澳大利亚)”正与新加坡电信旗下的澳大利亚电信公司澳都斯(Optus)进行一项秘密磋商。有电信分析员指出,“和黄”这一系列举措的真正目的是未雨绸缪,提前整合资源,集中发展3G业务。
  拓展环球港口网络
  港口业务是“和黄”的主业,盈利占整个集团的20%以上。“和黄”是当今全球最大的货柜码头商,在15个国家拥有29个货柜码头,资产值逼近900亿港元。在这一领域,李嘉诚从年初至今屡屡趁低吸纳,拓展环球港口网络。
  在欧洲,“和黄”斥资4亿港元,增持荷兰鹿特丹货柜港股权至60%,成为最大股东;在中美洲,“和黄”计划投资2亿港元扩建旗下一个货柜港码头,并兴建货仓;在中东,有消息说“和黄”有意投资伊朗一个港口。
  东亚是李嘉诚整个环球港口棋局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和黄”今年先斥巨资收购菲律宾国际码头服务公司旗下国际控股公司71%的股权,从而取得其所持海外8个码头资产的经营权;随后进军韩国,投资3.3亿美元参与光阳港第二期发展计划,并声言计划投资新釜山港等其它韩国港口。
  此外,“和黄”更把内地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投资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黄”内地港口业务的根据地,近期,“和黄”通过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等,明显把战线北移,形成中国沿海的港口网络。
  屡创投资经典个案
  人退我进,人弃我取,这是李嘉诚成为超人的诀窍之一。低谷过后是高峰,在低潮期以低价入市,到高峰期再以高价脱手,这是李嘉诚积累财富屡战屡胜的招数。在香港,市场人士往往把李嘉诚入市视为大市反弹的信号和标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就香港前途展开谈判之际,香港资本市场受英资出走影响,为悲观情绪所笼罩。当时,英资“置地”集团急于出售“港灯”,李嘉诚在1985年1月果断出手,收购“港灯”34%的股权。6个月后,趁“港灯”股价回升,他出售10%股份,成功套现,净赚21.8亿港元!
  1993年,李嘉诚购入英国移动电话公司Rabbit,并易名为Orange(“橙”),开始艰难的经营,当时许多业内人士都不看好该项目。6年之后,李嘉诚把“橙”转手卖给一家欧洲电信公司,净赚1180亿港元,缔造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卖橙神话”。
  10年前,李嘉诚通过“和黄”斥资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当时该公司日亏500万港元。10年后的今天,该公司已经成为“长和系”中的一个“金手指”,日赚1500万港元,并成功在加拿大上市。不久前,曾传出有欧美公司欲收购该公司的股份。市场人士估计,如果“和黄”成功出售所持股份,至少能获利60亿港元,再次写下投资成功的经典个案。
  业界人士认为,长袖善舞的李嘉诚,经历过多次经济低潮,对市场起伏有着异常敏锐的触觉,这次,他再度出击,涉及领域之广,投资地域之宽,都是前所未有的,极有可能是为迎接新的高峰埋下伏笔。

李嘉诚又有几个大动作

8. 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为何却选择全家移民加拿大?

李嘉诚买下了半个英国,为何却选择全家移民加拿大,而不是英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