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信息设计创新教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教学设计方案

2024-05-10

1. 如何开展信息设计创新教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教学设计方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 ,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 、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更是如此。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
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护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即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二)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三)有效的学习外部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四)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五)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四个方面是可以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1、学习活动的设计。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学习内部的认识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从设计者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景,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3、媒体传递的设计。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以上将教学设计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当前,在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建设了教学资源库,还建设了不少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室,这已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搭建平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将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教师、媒体、学生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应用的有三种: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制作CAI教学课件,通过媒体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里指的媒体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各种现代化视听媒体。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学生接受来自教师、计算机和各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为知识。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来激发。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地位。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个别教学模式: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上网条件的地方,利用联网的计算机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只是间接地辅导学生。这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以“自我向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为特征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能够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才可能取得学习效果。否则,只是盲目的浏览学习,其效果甚微。
(三)校园网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及资源库支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安排教学计划,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指导,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个别学习,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或者自愿结合合作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许多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等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明显不足,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地应用和有机的结合。
通过对以上三种教学模式的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每种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但仍各存其缺失。如何将三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法设计创新
(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地说,信息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该树立三个全新的观念:
一是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构建的主体。
二是树立全新的媒体观。教学媒体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
三是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教师一言堂”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乃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根本转变。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特征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据调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  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CAI阶段,这与我们真正意义上要达到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必须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平台,才能完成整合的质的习跃。
在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会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
1、教学形式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分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的学生论坛。

2、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互动协作学习,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构成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时可将音像教材、基于网络特性的CAI课件置于校园  网上,供学生自学。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4、教师作用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计教学方案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开展信息设计创新教学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教学设计方案

2.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切实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1)突出创新
  课程模式应体现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出。
  (2)融合技术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及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应用理论
  教学设计应该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所有的理念要能落地,要能实际应用,而不是只是假借名头。
  (4)展示效果
  教学设计立意新颖、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有推广性。陈述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能用事实、数据证明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Tx8LxKzuxm_8yVykio2Zg
?pwd=upgx 提取码: upgx  

3.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为帮助广大教师实施好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将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教育新教材的实施点滴。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可进行变化,最终形成技能。如小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后,可在每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对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品、成果中获取成功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小学课本《龙宫寻宝》一课,某教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编制了一副孙悟空在龙宫舞动金箍棒的动画软件,在同学们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教者伴随讲到:你们看孙悟空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转,多么神奇呀?这样设计直接点中本节课的主题---扭曲与拉伸。如某教师在基础练习环节将课后的练习题《小鸡》和《春天》两副作品引入到课程作为复制、粘贴的基础练习,这不仅扩充教材训练知识的不足,而且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要重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上不是尽善尽美,需要教者适当将某些知识淡化与提升,如将一些知识变成自学阅读,一些留为课后阅读等,要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透,同时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练习部分的设计要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重视过渡语、小结和板书的设计,克服语言的随意性。在板书部分,我想虽然有了计算机展示工具,但板书的作用在于当教学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总结、点拨的作用,不应轻易抛弃,板书设计要讲究平衡、美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化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发展性环节的设计。除此之外,应注重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经过充分考虑准备和慎重考虑所写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的方案。不仅是教师备课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1、 编写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教案前,首先要通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对全局性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是新教师应对课后习题反复练习。在熟悉教材后,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好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便于实施、检测,对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落脚点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视知识性和学科思想的渗透。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组织教材,准确地确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有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什么手段来突破难点,要分析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意图何在。在上述内容确立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合适的授课地点,对于以知识性为主的教学应选择教室教学,避免在机房上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机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具,要注重示范性教具的选择,某些课程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如课件、同步教学系统等),充分展示其示范性,重点在于选好工具软件,如职专DOS的FAT表教师根据教材选取了“诺顿”工具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并增加了教学导向性。2、编写教案应考虑的问题:要复习哪些为新知识打基础的旧知识;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形式是否新颖,关系到是否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选取什么例题,练习部分如何设计,如何进行;用什么方法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教具效果最好;各环节如何过渡;课堂小结如何实施;是否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以思考题的形式为宜。在设计时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2、 教案的基本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授课教材、班级、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教具、授课地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中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教学提纲、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和时间分配的内容。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包括:复习提问(设计问题及正确答案);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手段);讲授新课(教授过程、学生怎样做;哪些由学生回答,哪些由学生练习;重点如何讲述、难点如何处理,哪些容易出错,须防止、提醒,上机指导如何实现;如何设计练习和小结)。3、 编写步骤:(1)、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查和执行。要从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2)、确立合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键性的知识,解决这部分知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3)、设计课型、准备教具、设计教学手段与教法(4)、设计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师生双边活动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课堂提问、书写例题时应看教案,防止题目错误,浪费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个段落后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如果布置作业,应看教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教案,如出现由于对学生水平掌握不准出现教学设计过高、过低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教案可适当更改,但不易更改过大。 三、说课设计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此项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已经作为评课的一项指标,有些地区也因此延伸出“说片”、“说课件”等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计算机学科在说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就这些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说课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评委或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属于教师教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的规律,提高备课的能力。教师说课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主要使用书面语言,并且主要是在于说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说课的实施对象是教师,所以每一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说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既要把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2、说课的组成说课就是要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有上机操作时应做适当的上机操作。3、说课的特点(1)、深刻性:说课时应将具体课题写成说课讲稿,通过语言媒介展示出来,更深地剖析了课题。(2)、研究性:说课是面向广大同行,由同行评,因此可以通过“评”取长补短,相互受益,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研活动,更注重于集体教研,是提高备课质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条最佳方法。(3)、演练性:说课是教师备好课,先经同行评研,然后再反馈加工、创新直至满意才给予学生上课,是在备课与上课之间重要的一环,实则是对象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备课的引申与发展,是对备课的检查补充。(4)、理论性: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出“怎样做”,而且更要说出“为什么做”的探究式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更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精神与要求,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和探讨说课的内涵和形式。4、说课的意义(1)、宏观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在说课的过程中,必须说出科学依据,要想说好课,必须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机制,使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与教学程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能促进课学教学三个体现,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体现教材的思路,教课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原则。(3)、是最有效的备课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说课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备课是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处理,便易忽略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时为什么这样处理,只有通过说课,才能被发现。通过说课可以锻炼教师执行贯彻教学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对教学内容分析上,要说明教学目的的制定依据,重点,难点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师对大纲理解,同进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展现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同时将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能力,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练,哪能此内容读,怎能样突破难点,用什么手段训练重点,怎能样引导、启发、怎样培养思维品质,都通过说课来完成。(二)、怎样说课说课一般要求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交待课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单元及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的影响;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理论设计依据。说教法:为实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及其依据。说学法:让学生如何学,教给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说教学地点的选取(教室/机房),选用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应说明教学对象及课型特点(理论课、实践课、综合练习课)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部分总的要求是知识正确,线路清晰,相应的操作准确。首先说明教学线路,对每个环节要讲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时强调设计意图。对软件演示和作品点拨等使用软件的场合一定要配以相应的软件操作。要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过渡语、小结语及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自然、巧妙,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要讲透、难点要突破,要注有检验环节的设计。以上我们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课设计三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这些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与基本,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四、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学基本功外,作为教师应注重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几个突出问题。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写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同时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做到“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所谓有题是指课堂教学应提出主题,如课程整合、美丽的家乡、保护环境、爱好和平等主题;所谓有线是指教学线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注重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果是指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应用创新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延伸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当的教法,营造教学情景,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能动地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应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确定,要明确、恰当,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立要依据课型和学生实际确立,要求恰当、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突出重点就要讲透---练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难点要讲究采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课按教材要求为新授课,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上。教学结构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结构设计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两个角度,要做到层次分明、各种教学活动搭配合理、组织紧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知识进行“提升、淡化”处理,切忌“平铺直叙”。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渗透、能力培养、创新、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导语、过渡语、小结、板书设计、习题常被看作“小环节“的地方不要轻视,切忌“随意性”,要认真考虑对待。教师要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出发进行设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软件资源、多媒体同步教学系统等)在学科方面应注重突出信息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课型上要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设计,如习题课应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目的性、阶梯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选取相应的教法,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并由此出发,兼顾新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总之,评价一堂课关键在于“教”和“学”两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为帮助广大教师实施好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将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教育新教材的实施点滴。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可进行变化,最终形成技能。如小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后,可在每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对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品、成果中获取成功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小学课本《龙宫寻宝》一课,某教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编制了一副孙悟空在龙宫舞动金箍棒的动画软件,在同学们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教者伴随讲到:你们看孙悟空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转,多么神奇呀?这样设计直接点中本节课的主题---扭曲与拉伸。如某教师在基础练习环节将课后的练习题《小鸡》和《春天》两副作品引入到课程作为复制、粘贴的基础练习,这不仅扩充教材训练知识的不足,而且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要重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上不是尽善尽美,需要教者适当将某些知识淡化与提升,如将一些知识变成自学阅读,一些留为课后阅读等,要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透,同时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练习部分的设计要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重视过渡语、小结和板书的设计,克服语言的随意性。在板书部分,我想虽然有了计算机展示工具,但板书的作用在于当教学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总结、点拨的作用,不应轻易抛弃,板书设计要讲究平衡、美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化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发展性环节的设计。除此之外,应注重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经过充分考虑准备和慎重考虑所写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的方案。不仅是教师备课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1、 编写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教案前,首先要通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对全局性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是新教师应对课后习题反复练习。在熟悉教材后,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好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便于实施、检测,对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落脚点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视知识性和学科思想的渗透。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组织教材,准确地确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有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什么手段来突破难点,要分析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意图何在。在上述内容确立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合适的授课地点,对于以知识性为主的教学应选择教室教学,避免在机房上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机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具,要注重示范性教具的选择,某些课程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如课件、同步教学系统等),充分展示其示范性,重点在于选好工具软件,如职专DOS的FAT表教师根据教材选取了“诺顿”工具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并增加了教学导向性。2、编写教案应考虑的问题:要复习哪些为新知识打基础的旧知识;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形式是否新颖,关系到是否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选取什么例题,练习部分如何设计,如何进行;用什么方法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教具效果最好;各环节如何过渡;课堂小结如何实施;是否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以思考题的形式为宜。在设计时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2、 教案的基本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授课教材、班级、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教具、授课地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中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教学提纲、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和时间分配的内容。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包括:复习提问(设计问题及正确答案);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手段);讲授新课(教授过程、学生怎样做;哪些由学生回答,哪些由学生练习;重点如何讲述、难点如何处理,哪些容易出错,须防止、提醒,上机指导如何实现;如何设计练习和小结)。3、 编写步骤:(1)、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查和执行。要从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2)、确立合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键性的知识,解决这部分知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3)、设计课型、准备教具、设计教学手段与教法(4)、设计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师生双边活动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课堂提问、书写例题时应看教案,防止题目错误,浪费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个段落后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如果布置作业,应看教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教案,如出现由于对学生水平掌握不准出现教学设计过高、过低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教案可适当更改,但不易更改过大。 三、说课设计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此项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已经作为评课的一项指标,有些地区也因此延伸出“说片”、“说课件”等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计算机学科在说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就这些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说课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评委或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属于教师教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的规律,提高备课的能力。教师说课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主要使用书面语言,并且主要是在于说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说课的实施对象是教师,所以每一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说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既要把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2、说课的组成说课就是要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有上机操作时应做适当的上机操作。3、说课的特点(1)、深刻性:说课时应将具体课题写成说课讲稿,通过语言媒介展示出来,更深地剖析了课题。(2)、研究性:说课是面向广大同行,由同行评,因此可以通过“评”取长补短,相互受益,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研活动,更注重于集体教研,是提高备课质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条最佳方法。(3)、演练性:说课是教师备好课,先经同行评研,然后再反馈加工、创新直至满意才给予学生上课,是在备课与上课之间重要的一环,实则是对象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备课的引申与发展,是对备课的检查补充。(4)、理论性: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出“怎样做”,而且更要说出“为什么做”的探究式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更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精神与要求,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和探讨说课的内涵和形式。4、说课的意义(1)、宏观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在说课的过程中,必须说出科学依据,要想说好课,必须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机制,使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与教学程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能促进课学教学三个体现,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体现教材的思路,教课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原则。(3)、是最有效的备课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说课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备课是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处理,便易忽略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时为什么这样处理,只有通过说课,才能被发现。通过说课可以锻炼教师执行贯彻教学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对教学内容分析上,要说明教学目的的制定依据,重点,难点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师对大纲理解,同进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展现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同时将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能力,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练,哪能此内容读,怎能样突破难点,用什么手段训练重点,怎能样引导、启发、怎样培养思维品质,都通过说课来完成。(二)、怎样说课说课一般要求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交待课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单元及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的影响;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理论设计依据。说教法:为实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及其依据。说学法:让学生如何学,教给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说教学地点的选取(教室/机房),选用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应说明教学对象及课型特点(理论课、实践课、综合练习课)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部分总的要求是知识正确,线路清晰,相应的操作准确。首先说明教学线路,对每个环节要讲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时强调设计意图。对软件演示和作品点拨等使用软件的场合一定要配以相应的软件操作。要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过渡语、小结语及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自然、巧妙,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要讲透、难点要突破,要注有检验环节的设计。以上我们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课设计三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这些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与基本,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四、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学基本功外,作为教师应注重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几个突出问题。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写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同时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做到“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所谓有题是指课堂教学应提出主题,如课程整合、美丽的家乡、保护环境、爱好和平等主题;所谓有线是指教学线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注重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果是指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应用创新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延伸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当的教法,营造教学情景,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能动地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应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确定,要明确、恰当,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立要依据课型和学生实际确立,要求恰当、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突出重点就要讲透---练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难点要讲究采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课按教材要求为新授课,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上。教学结构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结构设计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两个角度,要做到层次分明、各种教学活动搭配合理、组织紧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知识进行“提升、淡化”处理,切忌“平铺直叙”。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渗透、能力培养、创新、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导语、过渡语、小结、板书设计、习题常被看作“小环节“的地方不要轻视,切忌“随意性”,要认真考虑对待。教师要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出发进行设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软件资源、多媒体同步教学系统等)在学科方面应注重突出信息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课型上要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设计,如习题课应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目的性、阶梯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选取相应的教法,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并由此出发,兼顾新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总之,评价一堂课关键在于“教”和“学”两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学设

5.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切实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1)突出创新
  课程模式应体现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出。
  (2)融合技术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及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应用理论
  教学设计应该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所有的理念要能落地,要能实际应用,而不是只是假借名头。
  (4)展示效果
  教学设计立意新颖、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有推广性。陈述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能用事实、数据证明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Tx8LxKzuxm_8yVykio2Zg
?pwd=upgx 提取码: upgx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6. 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切实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1)突出创新
  课程模式应体现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出。
  (2)融合技术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及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应用理论
  教学设计应该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所有的理念要能落地,要能实际应用,而不是只是假借名头。
  (4)展示效果
  教学设计立意新颖、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有推广性。陈述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能用事实、数据证明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Tx8LxKzuxm_8yVykio2Zg
?pwd=upgx 提取码: upgx  

7.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切实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1)突出创新
  课程模式应体现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色。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学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突出。
  (2)融合技术
  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媒体、技术与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及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应用理论
  教学设计应该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所有的理念要能落地,要能实际应用,而不是只是假借名头。
  (4)展示效果
  教学设计立意新颖、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能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有推广性。陈述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能用事实、数据证明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Tx8LxKzuxm_8yVykio2Zg
?pwd=upgx 提取码: upgx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8.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为帮助广大教师实施好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将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教育新教材的实施点滴。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可进行变化,最终形成技能。如小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后,可在每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对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品、成果中获取成功感。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小学课本《龙宫寻宝》一课,某教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编制了一副孙悟空在龙宫舞动金箍棒的动画软件,在同学们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教者伴随讲到:你们看孙悟空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转,多么神奇呀?这样设计直接点中本节课的主题---扭曲与拉伸。如某教师在基础练习环节将课后的练习题《小鸡》和《春天》两副作品引入到课程作为复制、粘贴的基础练习,这不仅扩充教材训练知识的不足,而且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中要重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上不是尽善尽美,需要教者适当将某些知识淡化与提升,如将一些知识变成自学阅读,一些留为课后阅读等,要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透,同时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练习部分的设计要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重视过渡语、小结和板书的设计,克服语言的随意性。在板书部分,我想虽然有了计算机展示工具,但板书的作用在于当教学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总结、点拨的作用,不应轻易抛弃,板书设计要讲究平衡、美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化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发展性环节的设计。除此之外,应注重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经过充分考虑准备和慎重考虑所写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的方案。不仅是教师备课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1、 编写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教案前,首先要通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对全局性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是新教师应对课后习题反复练习。在熟悉教材后,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好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便于实施、检测,对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落脚点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视知识性和学科思想的渗透。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组织教材,准确地确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有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什么手段来突破难点,要分析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意图何在。在上述内容确立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合适的授课地点,对于以知识性为主的教学应选择教室教学,避免在机房上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机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具,要注重示范性教具的选择,某些课程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如课件、同步教学系统等),充分展示其示范性,重点在于选好工具软件,如职专DOS的FAT表教师根据教材选取了“诺顿”工具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并增加了教学导向性。2、编写教案应考虑的问题:要复习哪些为新知识打基础的旧知识;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形式是否新颖,关系到是否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选取什么例题,练习部分如何设计,如何进行;用什么方法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教具效果最好;各环节如何过渡;课堂小结如何实施;是否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以思考题的形式为宜。在设计时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2、 教案的基本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授课教材、班级、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教具、授课地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其中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教学提纲、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和时间分配的内容。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包括:复习提问(设计问题及正确答案);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手段);讲授新课(教授过程、学生怎样做;哪些由学生回答,哪些由学生练习;重点如何讲述、难点如何处理,哪些容易出错,须防止、提醒,上机指导如何实现;如何设计练习和小结)。3、 编写步骤:(1)、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查和执行。要从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2)、确立合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键性的知识,解决这部分知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3)、设计课型、准备教具、设计教学手段与教法(4)、设计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师生双边活动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课堂提问、书写例题时应看教案,防止题目错误,浪费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个段落后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如果布置作业,应看教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教案,如出现由于对学生水平掌握不准出现教学设计过高、过低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教案可适当更改,但不易更改过大。 三、说课设计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此项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已经作为评课的一项指标,有些地区也因此延伸出“说片”、“说课件”等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计算机学科在说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就这些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说课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评委或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属于教师教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的规律,提高备课的能力。教师说课要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主要使用书面语言,并且主要是在于说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说课的实施对象是教师,所以每一具体内容的设计上,不仅要说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既要把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2、说课的组成说课就是要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有上机操作时应做适当的上机操作。3、说课的特点(1)、深刻性:说课时应将具体课题写成说课讲稿,通过语言媒介展示出来,更深地剖析了课题。(2)、研究性:说课是面向广大同行,由同行评,因此可以通过“评”取长补短,相互受益,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研活动,更注重于集体教研,是提高备课质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条最佳方法。(3)、演练性:说课是教师备好课,先经同行评研,然后再反馈加工、创新直至满意才给予学生上课,是在备课与上课之间重要的一环,实则是对象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备课的引申与发展,是对备课的检查补充。(4)、理论性: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出“怎样做”,而且更要说出“为什么做”的探究式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更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精神与要求,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和探讨说课的内涵和形式。4、说课的意义(1)、宏观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在说课的过程中,必须说出科学依据,要想说好课,必须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机制,使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学法与教学程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水平,能促进课学教学三个体现,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体现教材的思路,教课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原则。(3)、是最有效的备课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说课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备课是教师已经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处理,便易忽略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时为什么这样处理,只有通过说课,才能被发现。通过说课可以锻炼教师执行贯彻教学大纲、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在对教学内容分析上,要说明教学目的的制定依据,重点,难点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师对大纲理解,同进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展现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同时将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手段的设计能力,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练,哪能此内容读,怎能样突破难点,用什么手段训练重点,怎能样引导、启发、怎样培养思维品质,都通过说课来完成。(二)、怎样说课说课一般要求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交待课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单元及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及新知识的影响;教学目标认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理论设计依据。说教法:为实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训练手段及其依据。说学法:让学生如何学,教给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说教学地点的选取(教室/机房),选用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应说明教学对象及课型特点(理论课、实践课、综合练习课)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部分总的要求是知识正确,线路清晰,相应的操作准确。首先说明教学线路,对每个环节要讲明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时强调设计意图。对软件演示和作品点拨等使用软件的场合一定要配以相应的软件操作。要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过渡语、小结语及导入环节的设计,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要自然、巧妙,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要讲透、难点要突破,要注有检验环节的设计。以上我们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课设计三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这些是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与基本,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四、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学基本功外,作为教师应注重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几个突出问题。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编写的,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层次性和实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它为我们提供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同时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做到“有题—有线-有程—有果”,所谓有题是指课堂教学应提出主题,如课程整合、美丽的家乡、保护环境、爱好和平等主题;所谓有线是指教学线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注重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果是指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应用创新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培养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延伸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当的教法,营造教学情景,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能动地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应认真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确定,要明确、恰当,教学环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立要依据课型和学生实际确立,要求恰当、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突出重点就要讲透---练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难点要讲究采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课按教材要求为新授课,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上。教学结构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结构设计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两个角度,要做到层次分明、各种教学活动搭配合理、组织紧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一些知识进行“提升、淡化”处理,切忌“平铺直叙”。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渗透、能力培养、创新、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导语、过渡语、小结、板书设计、习题常被看作“小环节“的地方不要轻视,切忌“随意性”,要认真考虑对待。教师要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出发进行设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软件资源、多媒体同步教学系统等)在学科方面应注重突出信息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在课型上要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设计,如习题课应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目的性、阶梯性、多样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选取相应的教法,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并由此出发,兼顾新知识的特点,帮助学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识。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堂成功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总之,评价一堂课关键在于“教”和“学”两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