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吹的简要介绍

2024-05-10

1. 大鼓吹的简要介绍

大鼓吹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宫廷鼓之一。源自于北方少数民族节庆演奏,汉武帝时期引入宫廷,经当时宫廷乐师改编加工,逐渐发展,演变为宫廷专用鼓乐而流传下来。唐代设鼓吹署专管乐队,是朝廷仪仗队的组成部分。当时,大鼓吹有几种用途:用于皇帝出巡,名曰出巡鼓吹;用于皇帝宴请群臣,名曰皇门鼓吹;用于将师出征凯旋,名曰祝捷鼓吹;用于外国使臣来访,名曰迎宾鼓吹。大鼓吹在洛江马甲继承得最为完美和流行,每逢盛事庆典、迎神赛会、迎宾、出殡等场合,都请大鼓吹乐队前来吹奏以示隆重。

大鼓吹的简要介绍

2. 鼓吹的介绍

鼓吹,原指汉魏以后流行的演奏方式,源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演奏乐器为打击乐器和吹奏乐曲,如鼓、茄、箫等,所以称为“鼓吹”。以后鼓吹逐步由演出的形式转化为对乐队的称谓,再引申为宣扬、宣传等意思,现在使用鼓吹多带有贬义。

3. 鼓吹的介绍

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提倡鼓动;赞扬、宣传。汉代列於殿庭的乐队,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时所用。大驾出游,有黄门前後部鼓吹,则用於仪仗之间;又赏赐有功之臣时,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即是臣下受特赐之例。

鼓吹的介绍

4. 鼓吹的简介


5. 鼓吹的简介


鼓吹的简介

6. 大鼓吹的表演形式

大鼓吹乐队共有18人,前面一人提着彩旗导行,紧接着四面大锣,四面大钲,一面大钹,一面小钹,二把大哨呐,依次排列,大鼓随后,鼓面直径0.54米,鼓身高0.7米,腰围2.10米,朱红,枣形,斜装在雕蚀别致的大轿上。四人扛着大轿行进,一人在鼓后敲打。敲打大鼓有节奏,吹响乐器有音律,采用古装出将、入相的鼓乐,有《大牌》、《小牌》等乐谱,鼓震如雷,锣响如钟,鼓声激越,钲韵深长,,唢呐扬彻空际,节奏疾驰,声响强烈,气势高昂,雄浑有力。

7. 大鼓吹的历史渊源

鼓吹源于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北狄,本为军中之乐,汉初,戍边的军队用以扬壮声威。东汉时期朝廷对边将及领兵万人以上的将军均赐鼓吹队,后来渐渐用于朝廷,成为宫廷鼓乐,并形成了“御驾鼓吹”、“黄门鼓吹”、“祝捷鼓吹”、“迎宾鼓吹”等种类。 据《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国朝捍卫》这一章,就有洪宝基领大鼓吹迎宾的记载:“时海上义师派饷至英......洪氏大耸,纷纷欲逃,公曰:州郡背郑境,......吾一身当之。公乃领大鼓吹迎十里外......”可见明末清初,英都大鼓吹乐队就已盛行了。原先,大鼓吹仅用于典庆、盛会、迎宾。到了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洪承畴的父亲洪启熙去世,洪承畴回乡奔丧,开始启用大鼓吹奏哀乐出殡。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洪承畴的母亲傅氏病故,顺治帝下诏追封傅氏为正一品夫人并赐御祭四坛,与其夫洪启熙合葬,又命福建布政使司胡升猷亲临主祭。如此隆重的祭礼,族人再次以大鼓吹鼓乐为傅氏出殡送行。从此大鼓吹也用于出殡,并且相沿成习。

大鼓吹的历史渊源

8. 吹鼓手的简介

【词汇】吹鼓手【释义】①在某些仪式上吹奏乐器的人。②比喻吹捧、宣扬某人某事的人,褒贬都可用。例如:充当不光彩的吹鼓手。(贬义)永当改革开放的“吹鼓手”。(褒义)③比喻忙碌、繁忙 的人。例如:她忙的跟吹鼓手一样。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