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高达3200亿人民币!美伊达成协议:美将解除对伊制裁

2024-05-10

1. 损失高达3200亿人民币!美伊达成协议:美将解除对伊制裁

6月14日,美媒报道,伊朗发言人哈提卜扎得称,伊朗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将解除之前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所有行业制裁,当然也包括能源。但是,却并没有明确提及是否也要解禁石油。
     
 让我们来看看特朗普时期美国到底对伊朗实施了哪些制裁。其中,最大制裁当然是禁止伊朗原油出口。美国为了达到制裁效果,还放出狠话,谁买伊朗的石油,美国就制裁谁。
  
 美国对伊朗进行了全方位制裁,不仅切断伊朗石油出口这一最大经济来源,还制裁了伊朗的石化、运输、保险等行业,包括伊朗的个别重要人士也受到了美国制裁。伊朗总统鲁哈尼称,2020年伊朗的经济损失了约500亿美元,折合3200亿人民币。
     
 其实,5月初,伊朗方面就放出消息,美伊第四轮谈判中,两国已经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对于伊朗的主要制裁,美国也将解禁。所以,美伊的这次和解,其实早有苗头。
  
 早在2020年10月,美国就曾进口过伊朗的石油制品。虽然伊朗方表示,并没有伊朗出口美国的相关数据。但是,这是美国30年以来第一次承认进口伊朗原油。
  
 拜登政府执政后,想要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才促成美伊两国达成协议,也解释了为何美国愿意解除对伊朗制裁。不过拜登政府对伊朗有一个要求就是:重新遵守伊核协议。
  
 不过对于这一协议对伊朗来说是不利的,所以,伊朗曾强调,遵循协议的前提是美国先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因此,此次美伊达成协议,是因为两国都做出来让步。此前,美伊两国还没达成协议的时候,中国曾力挺伊朗,支持美国取消对伊朗的制裁。
     
 美伊和解,达成协议。伊朗有望恢复石油出口,毕竟,伊朗石油物美价廉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直都很强。一旦伊朗恢复石油出口,其出口量也是极其惊人的。并且,大量的石油流入市场,也代表着国际原油价格有望下行了。

损失高达3200亿人民币!美伊达成协议:美将解除对伊制裁

2. 美国将解除对伊朗部分制裁,试图让伊朗多用美元,少用人民币

美国制裁伊朗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到了上任特朗普时代,美国不但退出伊朗核协议,还加码对伊朗进行制裁,号称“让伊朗卖不出一滴石油”。然而,拜登政府上台一改以往对伊朗极限制裁的态度,还打算重新回到伊朗核协议,现在还有更突然的新闻。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最新报道,伊朗外交部表示,伊朗最终与美国达成了协议,这意味着美国针对该国包括能源在内的工业部门的所有制裁将被取消。美国几乎放弃了对伊朗最为要命的经济制裁,难道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了? 
  
  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改变,不再追求所谓缥渺的“自由,民主”等等意识形态,现在要的就是想办法让“石油-美元”活长一点时间。第一次成为美国中东战略转型的“牺牲品”是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连续当时十几年,累积当了快二十年的老总理,在他任内一直推行强硬的对外政策,炸巴勒斯坦,炸叙利亚,炸黎巴嫩;然而这位老总理最终下台了,被选下去了。 
     
  内塔尼亚胡能干那么多年,因为他有跟历任美国总统都有很好的关系,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支持者。现在他下台了,其中一部分是他和背后犹太集团阻碍了拜登新政府的中东转型。在美国看来,保住石油美元才是首要目标,石油跟美元不能脱钩,不然,美元离崩盘不远了。 
  
  伊朗作为美国的老敌人,被美国称为“四大邪恶轴心之一”,它是世界重要产油大国,但是由于美国的极限制裁,伊朗的石油贸易不能使用美元结算。因此,伊朗在前段时间与中国达成了25年的经济贸易协议,伊朗的进出口大量使用人民币结算。伊朗的举动在中东引发连锁反应,中东各大产油国纷纷考虑或者已经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何况前几年,中国在上海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中国作为世界头号石油进口大国,减少使用美元结算购买石油,这对美国是严重的挑衅和打击。 
  
  伊朗对中国石油贸易非美元结算比例是最大的,而美国最终解除对伊朗包括石油等工业领域的制裁,其实是想拉拢伊朗重新回到“石油美元”系统中,在中东地区起到带头作用。美国就是演戏给中东各国看:伊朗作为我的老敌人,只要肯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我都能解除制裁;而其他中东国家与美国关系不错,甚至是美国盟友,美国自然会给更多好处。 
     
  美国想用伊朗作为样板,劝说(忽悠)中东国家多用美元,而少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这个算盘还是打得挺响,然而中东国家也不是傻子。中东国家愿意用石油换人民币,就是能用人民币买到他们想要的各类商品,包括最急用的新冠疫苗;而美元是什么用?除了越来越不值钱,连买疫苗都买不到。 
  
  假如伊朗愿意用石油跟中国换美元,中国也不太亏,中国手上不但有美元,更有上万亿美债。如果中国能用越来越贬值美元和美债,换回有价值的石油其实是有意义的。问题是,伊朗愿不愿意当中国手上美债的接盘侠。多一个伊朗用美元,也没办法让美元停止贬值,美元的未来非常暗淡。(翼骑兵)

3. 美国暂不恢复对伊朗经济制裁,美为何威胁退出伊核协议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宣布再次延长针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但同时要求美国国会和欧洲国家同意修改协议条款,增加限制伊朗导弹项目等内容,否则将退出协议。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可能带来巨大外交和安全代价,特朗普暂以施压来寻求修改协议内容。尽管伊核协议暂时得以保留,但未来仍存在被美方撕毁的风险。

1. 特朗普当天在声明中宣称,伊核协议有“灾难性缺陷”,要求修改协议条款,增加限制伊朗导弹项目等内容。他表示,此次延长制裁豁免期,是给欧洲国家同意修改伊核协议的“最后机会”。他威胁道,若没有达成美国期待的协议,美国将“立即退出协议”。

2. 根据相关规定,每隔120天,美国总统需确定是否按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对伊朗涉核制裁进行豁免。此外,美国总统每隔90天需向美国会报告伊朗是否履行了伊核协议承诺。特朗普去年10月首次拒绝认定伊朗履行伊核协议承诺,将伊核协议的命运交由国会决定。此举虽然激化了伊核问题并为伊核协议的履行带来不确定性,但更多是象征意义。美国国会去年年底忙于税改立法,基本搁置了伊核协议的修订,至今仍未就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

【结语】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此次以制裁豁免期相要挟,实则是加大施压力度,逼迫各方同意修改协议内容。如果他拒绝延长制裁豁免期,将导致伊核协议面临撕毁风险。

美国暂不恢复对伊朗经济制裁,美为何威胁退出伊核协议

4. 美国暂不恢复对伊朗经济制裁,美为何威胁退出伊核协议?

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三次批准了对伊朗核协议的延期豁免,伊朗核协议暂时避免了被“终结”的命运。但特朗普同时宣布,如果该协议不能被修改和优化,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签署类似的决定。
美国威胁退出伊核协议既是出于对伊朗执行核协议态度的怀疑,也是对其盟友国家是否能达成新一轮共识的试探。
美国对伊朗制裁初期,主要源于“个人恩怨”,为了本国利益的损失打击报复伊朗。2000年后,反恐上升为美国的主要外交目标,而伊朗被称为“恐怖主义支持者”、“邪恶轴心国”,打击伊朗也是反恐大战略的一部分。从2005年开始,随着伊朗发展核设施的意图越发明确,美国的制裁措施就超越了“个人恩怨”,目的在于要求伊朗放弃发展核武器。
     

    
特朗普13日因拒绝证实伊朗遵守了伊朗核协议而激怒了其他签约国,迫使美国的国会与盟国尝试找出挽救协议的方法。特朗普13日警告说,如果国会和美国的盟国找不出方法修复他所提出的伊朗核协议中的缺陷,他将退出这一协议。
     

    
在特朗普宣布暂时不恢复对伊朗经济制裁的同一时间,美国财政部宣布了对伊朗的新制裁。新制裁涉及伊朗的14个个人和实体。然而,新的制裁与伊朗核问题无关,而是为了回应对反政府示威者进行打击的伊朗政府。美国此举意图为何?不排除打着“其他制裁”的名号实际对伊朗提出警示的可能。
      

      
美国做出任何决定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美国利益,威胁退出伊核协议最终出发点都是美国的实际利益,而伊朗对伊核协议的执行力度和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都是有效的影响因素。

5.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正式生效,伊朗将如何应对?

众所周知,美国对伊朗进行的制裁目的是什么。伊朗有什么,美国需要什么。确实,对于美国来说,伊朗石油在国际市场的存在是阻止其成为真正世界石油霸主的绊脚石。只需要伊朗社会动荡,影响其石油出口其他国家,对于美国来说就是大利。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让美国与伊朗、俄罗斯、中国、德国、英国、法国各国签订《伊朗核协议》,使得世界石油价格暴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俄罗斯,但是也在使得美国的石油价格极低,不易于美国石油的开采。退出《伊朗核协议》,并重新对伊朗进行制裁,无异于让伊朗走上了是一些中欧国家新一轮的路。美国不管在军事还是在经济,都远远强于伊朗,想要制裁伊朗的目的也在于伊朗丰富的石油储备。面对如此强大的美国,伊朗如何应付确实是一个大难题。

但是伊朗也不是无路可走,美国制裁的其他国家还有很多,伊朗其实还是有经验可以借鉴的。但是借鉴归借鉴,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伊朗,伊朗需要慎重考虑。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让一个国家成为石油霸主,掌握着自己国家的经济,能源命脉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看到的。

要阻止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还需要有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帮助。现阶段而言,伊朗可以从委内瑞拉身上寻找经验,美金是世界货币,要想不被制裁,那就少用美金,如何少用美金,那就是减少进口。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正式生效,伊朗将如何应对?

6. 美国全面对伊朗进行制裁,伊朗会服输重新谈判吗?

伊朗肯定会选择重新谈判。因为现在美国和伊朗的局势非常的紧张。而且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使得伊朗经济变得非常脆弱,而且国内的物价开始飞速上涨。使得通货膨胀非常严重,造成了伊朗很多的企业破产倒闭,使得伊朗的失业率急剧上升。

因为我们都知道伊朗是一个以能源出口为主的国家,而且现在的石油结算货币是以美元为主导的。所以一旦美国选择经济制裁伊朗,那么就意味着伊朗不能通过美元来结算石油贸易。这就给伊朗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会造成伊朗的石油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下滑。从而会造成伊朗国内局势非常的重大。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发政变的危险。

当然,美国也不可能会对伊朗做出任何的军事打击行动,而只是选择制裁伊朗,因为美国也是希望伊朗会服输。因为这样对自己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世界上很多的发达国家或者是工业国家都必须依赖伊朗的石油才能发展工业。所以一旦长时间禁运,伊朗石油,那么会对这些国家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会造成进出口量的减少。从而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因为在中东地区,两个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领土还有宗教因素在内各种不对付。但是他们两个国家都非常清楚战争,或者是长期的制裁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尤其是伊朗方面,伊朗方面的经济基础并不如美国那么强大,所以伊朗如果坚持不住的话,一定会选择服输的。

7. 在美国极限施压制裁之下,伊朗未来重新崛起的可能性有多高?

关于美国对伊朗采取的极限制裁,如果时间不长的话,那么对伊朗这个国家的影响就不会很大;如果美国决定要长时间的对伊朗进行极限制裁,那么就会导致伊朗的各方面市场瘫痪。如果伊朗的经济发展前途断了的话,那么伊朗这个国家可能就会从此退出国际舞台了。如果伊朗想要崛起的话,就只有对美国实施的制裁采取相关行动。

在前一段时间里,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伊朗的革命军队列入了恐怖组织名单之中,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主权国家的军队被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上。而美国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对伊朗采取极限制裁,加大对伊朗的石油和金融的管制,进而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妥协。美国还对伊朗的经济进行了制裁,禁止他国投资伊朗的石油产业和从伊朗进口原油。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美国对伊朗采取制裁后,伊朗的生活物资还是很富足。但是时间一长,伊朗那些依赖于石油的经济体系就将会遭到很大的冲击。
在美国对伊朗采取了制裁后,伊朗也对表示:如果事态过于严重,伊朗将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这一决定是对美国的一个威胁。而且伊朗还在争取得到中东地区国家的支持,更是以石油为诱惑得到一些国家的帮助。

对于美国来说,现在是不会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伊朗也是一个军事大国,而且有很好的天然条件,到时候美国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美国极限施压制裁之下,伊朗未来重新崛起的可能性有多高?

8. 美国对伊朗第一批制裁措施生效了吗?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7日0时,美国单方面重启对伊朗的严厉制裁,对伊朗第一批制裁措施正式生效,主要针对非能源领域。
美国白宫6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于7日重启对伊朗非能源领域的制裁,将涉及伊朗政-府购-买美元;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工业用石墨、钢、铝、煤炭和软件;与伊朗货币相关交易;与伊朗政-府发行主-权债务相关活动;伊朗汽车行业。而美国针对伊朗能源出口的制裁将在今年11月5日重启,涉及伊朗港口运营商,能源、航运和造船行业;石油类交易;外国金融机构与伊朗央行交易。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仍愿意同伊朗达成一项更全面的协议,以解决伊朗政-府的各种不良活动。协议包括处理伊朗弹道导弹计划及其对恐怖主义的支持。”对于特朗普声称有意会晤以及重启对伊制裁,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在国家电视台的演讲中回应道,“美国将会对制裁伊朗感到后悔,他们已经在世界上孤立无援。他们正在对伊朗儿童,病人和整个国家实施制裁。”
伊朗媒体6日报道称,伊朗革命卫队正在国际原油运输要道霍尔木兹海峡举行的大规模海上军演。革命卫队发言人称,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控制和保障海湾及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同时应对敌人的威胁和潜在风险”。世界各国普遍对美伊对抗可能对中东乃至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忧。

面对美国重启对伊制裁,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6日发布声明称,欧盟将启用“阻断法令”,以保护在伊朗境内运营的欧盟企业免受美国制裁。欧洲企业仍将在欧盟保护下,继续在伊朗境内从事合法生意。此前,法国、德国、英国外交部-长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美国制裁伊朗表示遗憾,同时欧洲会致力于与伊朗保持经济往来,包括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新加坡参加东盟系列外长会时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了会谈。对于美国要求各国11月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一事,河野强调,日本将会和美国协商,今后日本“将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朗核问题六国即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同时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今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这一行动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
美国的话,总是到处去制裁别人。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