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C.F2(子二代

2024-05-05

1.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C.F2(子二代

A、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这是分离定律的实质,A正确;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是通过数学统计学原理得到的实验现象,B错误;C、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孟德尔的实验现象,C错误;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孟德尔对假说进行验证的结果,D错误.故选:A.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C.F2(子二代

2. 最直接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分离比是3:1C.F1产生两种比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因此,杂种F1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最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故选:C.

3.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孟德尔的实验现象,A错误;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是通过数学统计学原理得到的实验现象,B错误;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这是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孟德尔对假说进行验证的结果,D错误.故选:C.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

4. 下列选项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1产生配子之比为1:1B.F2显隐性之比为3:1C.F2的基因型之

A、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A正确;B、F2显隐性之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F2基因型的比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A.

5.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B.F2性状表现3:1的分离C.F2基因型1:2:1的

A、孟德尔假说核心要点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到不同配子,A正确;B、F2性状分离比为3:1是F1形成比例相同的配子,自交实验结果,B错误;C、F2基因型1:2:1是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演绎推理的结果,C错误;D、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是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时作出的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A.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B.F2性状表现3:1的分离C.F2基因型1:2:1的

6.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而不是实质,A错误;B、子二代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C错误;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D.

7.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的分离比是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A、子一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现象而不是实质,A错误;B、子二代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C错误;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D.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的分离比是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8.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之比不

A、子二代表现型的比为3:1性状分离属于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属于提出问题阶段,B错误;C、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彼此分离,D正确.故选:D.